安巍巍馮勝奎
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
安巍巍1馮勝奎2
目的觀察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方法300例患者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150例,西藥對照組150例。中藥治療組采用桑杏湯和麻杏石甘湯加減的復方湯劑300ml,早晚各一次;西藥對照組只服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 10mg,睡前一次;5天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經治療后,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1)。結論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優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
中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一種導致慢性咳嗽疾病的常見疾病,也被稱為過敏性咳嗽、隱匿型哮喘、咳嗽型哮喘[1]。由于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長期咳嗽或反復咳嗽,肺部常無陽性體征,無典型哮喘的征象,易被誤診為其它呼吸道疾病,而不是咳嗽變異性哮喘,因此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2]。本文就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觀察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中醫科及呼吸科門診患者,經氣道激發試驗或經峰流速儀測定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300例,按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150例,西藥對照組150例。其中治療組男64例,女86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39.5±11.2)歲;病程平均(79.7 ±12.2)d;病情輕度者36例,中度者42例,重度者72例。對照組男67例,女83例;年齡14~76歲,平均年齡(37.3±12.3)歲;病程平均(73.2± 11.6)d;病情輕度者38例,中度者39例,重度者73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差異,病情輕重、病程、年齡、性別方面基本相似。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1]: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顯的夜間刺激性咳嗽。②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或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呼氣峰流速(PEF)晝夜變異率>20%。③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④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入選標準:年齡 16~80歲;按西醫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中醫辨證符合燥邪犯肺、肺失宣發者,可納入觀察病例。排除標準:伴有胸悶、喘息、氣緊等表現;聽診可聞及哮鳴音;近 8周內呼吸道感染;吸煙者或既往吸煙,戒煙不超過半年;合并有其它呼吸道疾病;合并有胃食道反流,鼻竇炎等疾病;妊娠、精神疾病患者;年齡15歲以下;臨床表現不符合中醫證型標準者。
1.3 治療方法中藥治療組患者給予宣肺祛邪、潤肺止咳的桑杏湯和麻杏石甘湯加減,方為桑白皮10g、川貝母5g、沙參15g、香豉10g、紫草10g、炙麻黃10g、杏仁7g、金銀花15g、百部10g、蟬蛻8g、白僵蠶10g、生石膏30g、地龍10g、炙甘草9g等組成,水煎取汁600mL,每次300mL,分早晚服用。西藥對照組口服孟魯司特鈉(Merck Sharp & Dohme Ltd.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70058;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70258)10mg,睡前一次。兩組患者均于服藥后第10天復診,以記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療效觀察兩組癥狀緩解時間;6個月后隨訪復發情況;治療前后中醫治療前后癥候積分變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治療前后數值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非常顯著。
2.1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均值變化比較由表1各項數值經統計學分析可見,兩組組內比較臨床中醫癥候積分均值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極其明顯P<0.01;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的臨床中醫癥候積分均值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明顯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總積分均值變化(±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總積分均值變化(±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治療組(n=150) 西藥對照組(n=150)咳嗽 2.75±0.03 0.68±0.01*# 2.78±0.08 1.82±0.05咽癢 2.62±0.02 0.72±0.02*# 2.72±0.02 1.46±0.03氣急 2.58±0.08 0.85±0.03*# 2.65±0.04 1.65±0.04
2.2 療效比較由表2各項數值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在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療效比較(n,%)
2.3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復發情況由表3各項數值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在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半年復發情況比較差異明顯P<0.05。

表3 治療前后患者癥狀緩解時間及復發情況比較
2.4 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比較由表4各項數值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組內及組間比較,治療前后SCr、BUN、UA、ALT、AST各項觀察數據比較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前 78.1±7.2 6.9±0.5 318.9±10.1 33.5±1.8 35.1±0.4中藥治療組 治療后 73.2±3.1*# 6.6±0.2*# 305.5±10.2*# 31.7±1.6*# 36.2±0.3*#治療前 82.2±7.1 7.2±0.7 328.9±10.3 36.5±1.9 36.8±0.4西藥對照組 治療后 75.7±4.1*# 6.6±0.3*# 315.1±9.2*# 33.7±1.5*# 35.3±0.2*#
孟魯司特鈉是迄今為止最強效的特異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能特異地阻斷白三烯產物與其受體結合,有效預防白三烯多肽所致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性收縮,血管通透性增高,氣道水腫,黏液分泌增多;抑制白三烯多肽所產生的氣道嗜酸粒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從而減輕氣道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3],減輕咳嗽癥狀。
筆者經多年臨床認為,CVA多因患者外感風燥之邪,肺氣宣發失司導致邪閉于內,伏于肺管,肺氣郁閉,氣道攣急而發病。CVA患者大多病程遷延,且常伴寒熱錯雜從而導致久病入絡,郁而化熱傷陰,臨床表現咽癢干咳,入夜加重。針對咳嗽變異性哮喘這一病機,確立了祛邪宣肺,潤肺止咳的治療方法[4]。方中桑葉辛涼疏導外邪,且有潤肺之功;藥取炙麻黃宣肺;杏仁降氣平喘,止咳化痰,一宣一降,使肺氣宣降有常,共為君藥;金銀花為臣,清肅郁閉之外邪,并可制約炙麻黃辛溫之性,既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又具有芳香避穢的功效;香豉辛溫而較平和者,用以加強桑葉疏導外邪的作用;蟬蛻、白僵蠶均為蟲類藥物,疏風止癢,解痙緩急,兩者相配,疏風緩急之力更強;川貝母清熱化痰,生津潤肺,止咳化痰;“久病入絡”,對于久咳不愈者,加入地龍入里搜邪,百部止咳化痰,活血利咽,均為佐使藥物;甘草調和諸藥為使[5]。
本臨床觀察治療 CVA中,中醫癥候積分均值在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組內比較差異極其明顯(P<0.01);兩組臨床中醫癥候積分均值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明顯(P<0.05);總有效率中醫治療組為93.33%,西藥對照組為 67.33%,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中西藥物治療CVA均有明顯療效,但在中醫臨床癥狀緩解及總有效率方面中藥治療組療效更好。在中西藥物對肝、腎功能影響、癥狀緩解時間上無統計學差異;半年后復發率中醫治療組為 7.33%,西藥對照組為 34.67%,有極其明顯統計學差異(P<0.01)。
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病機復雜,孟魯司特鈉作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只作用于 CVA病機的一個環節,而復方中藥治療組在治療CVA臨床癥狀緩解及復發率方面均優于西藥對照組。根據本臨床觀察復方中藥應是從多靶點抑制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發生,其機制需進一步研究[6]。
臨床醫師應提高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疾病的認識,在診斷時務必要全面分析患兒的病情,且對病史進行詳細詢問,對懷疑患有該疾病的患兒應及時做肺功能檢查和變應原試驗,早期試用抗過敏藥物和支氣管擴張劑對患兒進行診斷性治療,一旦確診,就應基于哮喘的治療原則進行施治,對降低咳嗽變異性哮的誤診、誤治率、正確治療、早期診斷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大量推廣應用。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2:407-413.
[2] 母雙.咳嗽變異性哮喘[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3,35(1):12
[3] 胡儀吉.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 18(10):778.
[4] 羅社文,晁恩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經驗[J].中醫雜志,2012, 43(1):74-75.
[5] 王麗華,季風剛,王麗,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探討[J].臨沂醫專學報,2011,22(1):67-68.
[6] 駱洪道.哮咳寧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137例[J].四川中醫,2012, 20(11):33-34.
R256.1
A
1673-5846(2013)09-0058-03
1北京市門頭溝區醫院中醫科,北京 102300
2北京市豐盛中醫骨傷專科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