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詩炎
摘 要:從油茶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潛力、政策支持、市場分析等方面闡述了南康市油茶產業發展的契機,最后提出了加快南康市油茶產業發展的做法。
關鍵詞:南康市;油茶產業;發展
油茶產業是維護國家糧油安全、解決耕地剛性短缺、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性產業。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結合南康市二類森林資源調查數據,對南康市如何搞好油茶產業發展工作,總結幾點主要做法。
1 南康市具有發展油茶產業的三大基礎優勢
1.1 自然優勢 南康市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9.2℃。境內丘陵山地多,紅壤、黃紅壤深土層分布范圍廣,森林覆蓋率高達63.96%,空氣質量和地面水質常年保持國家I級標準。從自然地理方面分析,南康市是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油茶林種植的最適宜栽培區之一。
1.2 傳統優勢 南康市油茶歷史極為悠久,是贛州市油茶生產的重點產區之一。據2009年森林資源清查,全市現有油茶面積1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8%,主要分布在隆木、坪市、橫市、大坪、麻雙、十八塘、赤土等7個鄉鎮。民間將油茶作為必備生活用品,廣泛用于生產生活各方面,如用茶油刮痧、治療疔瘡和燙傷、為初生嬰兒“洗三朝”,用茶枯取暖和洗衣等等。從習俗傳統方面看,南康市是油茶底蘊極為豐厚的地區之一。
1.3 市場優勢 茶油是世界公認質量最好的食用油之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隨著人民群眾綠色健康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茶油廣泛受到城鄉消費者的青睞,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
2 南康市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抓規劃布局,促進產業結構科學合理 制定了《油茶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重點打造隆木、坪市、大坪、橫市、麻雙、十八塘、赤土等七大油茶基地。
2.2 抓產業龍頭,促進產業規模有序擴張 把基地開發作為突破口,強勢推進、高位推動油茶林規模擴張,走以企促農、以點帶面新路。一要建基地。創新“四統一分”模式建基地,即“統一提供苗木、統一提供肥料、統一提供技術、統一銷售新產品、農戶分戶管理”,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訂立購銷合同,使龍頭企業與農戶、油茶林園主形成利益一致的經濟共同體,實現公司得利、基地發展、農戶受益的良好局面。二要扶龍頭。培育龍頭一是靠強聯大育龍頭,鼓勵現有茶油加工企業引進資金和生產工藝進行嫁接改造,通過聯舟成艦做大做強。二是招商引資育龍頭,精心包裝油茶產業項目,大力開展油茶招商,吸引客商來興辦大型加工企業或建設基地。三是落實政策育龍頭,認真落實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多費心思,多做文章。重點扶持了萬林油茶開發公司、江西友家食品公司、南康市中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加工型龍頭企業。
2.3 抓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實力綜合提升 在技術體系方面,積極與省市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油茶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做到“山頂戴帽、山腳穿靴、大穴種植”等良種良法,增加科技含量。種苗體系方面,全面推廣優良無性系油茶嫁接苗,統一使用由省林業廳指定育苗單位培育的苗木。加工體系方面,已引進萬林油茶開發公司油茶精深加工企業落戶。在市場體系方面,爭創品牌要引導油茶加工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著力解決好原料收購因季節性強而總量不足的問題,同時盡快注冊綠色商標,爭取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并通過各種媒介加大宣傳,依托贛州油茶協會,統一打造“贛南茶油”品牌。
2.4 抓政策保障,促進產業格局快速突破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市長任組長的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強化資金扶持。對高產油茶林示范基地集中連片20hm2以上的,市財政667m2給予300元獎補;三是強化宣傳造勢。在新聞媒體均宣傳,為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四是強化考核評比。將油茶產業建設列入鄉鎮年度綜合考評內容,實行計劃任務倒排式管理。
2.5 抓協會建設,促進產業的行業管理 組建油茶產業協會,有關鄉鎮成立油茶合作社,強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民進市場,服務是橋梁。油茶協會是政府和企業、農戶的橋梁,產銷的橋梁,科技推廣的橋梁。首先是抓好信息服務。如現在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低產林如何改造,怎么改造,改造的效益到底如何?這就需要協會提供幫助。其次是強化科技服務。通過多種形式把實用技術傳授到農民手中。再次是加強行業管理、規范質量標準,將其提升至無公害、綠色、有機等高級別的產品。(收稿: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