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電烘箱溫度穩定控制的重要性,設計了對電烘箱溫度進行自動控制的電路。該電路采用AT89S51單片機控制,采用數字式溫度傳感器DS18B20對溫度進行監測,由繼電器對加熱絲電流進行通斷控制,使電烘箱溫度控制在恒定值。
關鍵字:電烘箱;溫度控制;單片機
1 引言
溫度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常量,是工業對象的主要被控參數之一。在冶金、化工、機械、食品等各類工業中,廣泛使用這種加熱爐、烘箱、恒溫箱等,他們均需要對溫度進行相應的控制。利用所學知識,應用電路仿真的軟件設計一個電烘箱的溫度測試及控制器,經過軟件編程及硬件調試,使其具有溫度測量及控制的作用,達到準確而迅速按所定要求進行溫度控制的目的。
2 系統設計框架
設計以AT89S51單片機為核心研制的一種電烘箱溫度控制器。采用數字式溫度傳感器DS18B20對溫度進行監測,由繼電器對加熱絲電流進行通斷控制,使電烘箱溫度控制在恒定值。
3 系統硬件設計
3.1 單片機控制系統
電烘箱溫度控制器以單片機為控制中心,AT89S51單片機作為本設計的核心控制器件,它是一個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單片機,片內含4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復擦寫1000次的Flash只讀程序存儲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儲技術制造,兼容標準MCS-51指令系統及80C51引腳結構,芯片內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處理器和ISP Flash存儲單元,功能強大的微型計算機的AT89S51可為許多嵌入式控制應用系統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3.2 溫度傳感器測量電路
在本設計中,采用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繼DS1820之后推出的一種改進智能溫度傳感器DS18B20作為溫度檢測元件,測溫范圍為-55~125℃,最大分辨率可達0.0625℃。
3.3 顯示模塊電路
液晶顯示模塊不僅顯示直觀方便,而且與單片機連線方便,無需驅動電路,占用口線也相對與LED數碼管減少許多,其連接電路如圖3所示。
3.4 繼電器驅動電路
繼電器用于控制加熱絲電流的通斷具有價格低廉,控制靈活方便,驅動簡單的優點。本設計中繼電器的驅動電路如圖4所示。三極管基極為高電平時三極管導通,繼電器線圈通過電流,觸電從4腳切換到5腳,使加熱絲通以電流,并可使LED陰極為低電平,LED點亮,作為電熱絲加熱狀態指示。
3.5 鍵盤電路
本次設計即采用多功能鍵的設計方法,節省了按鈕數量,簡化硬件線路,縮小了系統規模,只是編程變得更復雜些。本次設計鍵盤電路如圖5所示。
由于采用復合式鍵盤設計的方法,一個按鈕具有多個功能,如BUT4及BUT5即可對設定溫度值進行加數或減數,又可對設定保溫時間進行加數或減數操作。這樣就減少了按鈕數量,縮小了系統規模,操作也更靈活簡單。
4 系統軟件設計
4.1 液晶模塊LCD1602驅動程序設計
由于MPU 可以直接訪問模塊內部的IR 和DR,作為緩沖區域,IR 和DR 在模塊進行內部操作之前,可以暫存來自MPU 的控制信息。這樣就給用戶在MPU 和外圍控制設備的選擇上,增加了余地。模塊的內部操作由來自MPU的RS、R/W、E 以及數據信號DB決定,這些信號的組合形成了模塊的指令。
4.2 溫度傳感器DS18B20驅動程序設計
根據DS18B20的通訊協議,主機控制DS18B20完成溫度轉換必須經過三個步驟:每一次讀寫之前都要對DS18B20進行復位操作,復位成功后發送一條ROM指令,最后發送RAM指令,這樣才能對DS18B20進行預定的操作。復位要求主CPU將數據線下拉500us,然后釋放,當DS18B20收到信號后等待16~60us左右,后發出60~240us的存在低脈沖,主CPU收到此信號表示復位成功。
4.3 鍵盤驅動程序設計
鍵盤的工作過程可以分兩步:第一步是CPU首先檢測鍵盤上是否有鍵按下;第二步是再識別是哪個鍵按下,其程序流程圖如圖8所示。
4.4 總體控制程序設計
主程序main函數在烘箱溫度控制系統中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在進入main函數后,首先對寄存器進行初始化,然后進入while循環,循環執行某些程序并等待中斷。
5 結論
本設計控制溫度范圍為-55℃~125℃,控制精度為1℃。通過按鈕可設定電烘箱保溫溫度,保溫時間(從00:00到99:59可任意設定)。在保溫時間內,溫度超過設定溫度的一定范圍(可選擇±1℃、±2℃、±3℃、±4℃)則繼電器工作,加熱絲電路接通或斷開,即加熱或停止加熱。保溫時間到則斷開繼電器,停止加熱。
經過電路設計、程序調試及Proteus仿真運行,此電路工作較為穩定,控制方便及時,精度較高,滿足對電烘箱溫度控制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文濤.單片機應用開發實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社,2005,9
[2]彭為.單片機典型系統設計實例精講.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133-142
[3]趙茂泰.智能儀器原理及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58-69
作者簡介
宋春霖,男,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2009級學生,主要從事測控技術與儀表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