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豐
摘要:伴隨社會經濟與現代傳播領域的不斷進程,新聞媒體在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文化的傳播里起到了非常主要的延伸意義,可以從根本關系到企業及品牌未來的發展,利用新聞媒體向公眾傳播與企業相關的一系列信息,能夠提升公眾對企業的服務及產品的公信度,可以樹立企業的光輝形象,同樣也是新聞媒體在企業策略中的一種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聞媒體;企業發展;發揮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當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大眾傳播過度的時代。企業需要在傳播理念、傳播模式和傳播內容上進行創新,對現有信息源進行深度和廣度上的強加工和強輸出。現代企業在重構社會理念、公眾形象、品牌策略上如果能夠充分借助新聞媒介的力量,不僅能夠擴大企業和企業產品的知名度,消除已有的企業危機公共關系,而且更能增強企業的公信力、美譽度,解決廣告的可讀性與可信度,這也是突破廣告傳播“瓶頸”的唯一選擇。筆者從新聞的視角思考企業如何與社會公眾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和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借以構建理論探討的平臺。
1 客觀看待新聞媒體帶來的管理機遇
1.1 全媒體時代的新變化
隨著手機、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迅猛的進程,我們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期。全面運用媒介以及終端,以圖、文、聲、像等元素多層次、迅速的傳播信息已變成當下時代的發展一個環節。對于勢不可擋的媒體潮流,傳媒領域的迅猛進程促使新聞報道的一些新特點逐漸顯露出來,還有社會民主法治的普及,新聞宣傳以及輿論監督的作用就顯得十分必要。不同層次及不同愛好的受眾能夠隨意的選擇與自己匹配的媒介,去接受信息且隨時實施反饋,因此完成傳播效果的優化。對于這種全新的改變,各層次各系統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環境中,在媒介高度有機結合的全媒體環境里,怎樣更好的樹立一個企業的光輝形象,怎樣合理的去宣傳以及解決輿情,怎樣合理的提升企業措施的改變,變成目前全新的問題。
1.2 抓住新機遇尋找新發展
新聞媒體有利也有弊,針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信息傳播介質的無序化、傳播載體的多元化與空間及時間上的優勢,提升了輿論導向及宣傳的繁瑣性。目前社會是一個開放的載體,除去自身針對新聞媒體的抵觸情緒,自主的學習及掌握新聞媒體的一些概念,理解新聞媒體在宣傳、社會情況、民眾需求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針對企業內部進程的構建,就顯得十分重要。利用新聞媒體進行信息發布,利用暢通宣傳的途徑,提升企業的形象樹立企業文化,新聞媒體載體的全面運用,提升企業的公共服務。只有全面的完善且適應外在條件,對媒體有較為合理的運用,才可以抓住機遇,更深入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及創新。
2 利用新聞媒介推動企業的發展
企業中的新聞公共關系是以新聞化的模式及措施,對常規傳播體系實施革命性的革新與改革,處理了長期以來消費者對廣告的抵觸及逆反情緒。結合國內外的一些新聞公關案例能夠發現,各企業在對外宣傳環節采用了差異化的新聞公關措施。
2.1 利用正面啟導模式
所謂的正面啟導模式指的是企業公共關系人員向媒體投發新聞信息宣傳企業核心經營模式、商品的一些相關信息,或者進行“制造新聞”拉動媒體,主動為其制造正面的新聞消息,因此去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及產品的宣傳。此模式是企業新聞導向里較為多見的一種模式。因為新聞媒體所做的新聞宣傳及報道、專題信息等都擁有客觀性以及可信性,要比直觀的商業廣告更能得到公眾的信任,其效果也會非常理想。因此,正面啟導模式是一種主動且積極的傳播體系,是企業控制一切可利用的機遇“制造新聞”,以吸引新聞媒體的關注,最終達到讓新聞媒體自覺不自覺的為企業做宣傳的一種主動的新聞媒體活動。
2.2 利用參與啟導模式
參與啟導模式是讓消費者參與到企業的新聞傳播之中,因此影響社會輿論,構成對企業及企業文化的認同。在傳播社會學里有 “社會參與論”的概念,也稱作是受眾介入,它的主要理念是促進受眾的主動參與,且認為受眾親身參與出現的概念要比被動的從外界聽到的概念更容易被認同,而不易輕易動搖。
2.3 利用開放啟導模式
一般開放是為了強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讓新聞受眾能夠感受到一些社會現象的進程,吸收對事件的深層次的認識。在實踐活動過程,企業通常會利用開放的新聞公報模式去解決一些相關事件。真實性的原則是時代進程的需要,企業一定從根本上、組織上與信息上做到以誠信為原則,勇于擔當負責的理念,就是讓企業及時面對危機,也要有實施變危機為機遇的能力,強化輿論監督的真實性,提升管理以及經營理念革新、文傳播的更新,用以處理危機與打造企業文化。
2.4 利用典型啟導模式
通過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具有代表性的報道擁有很強的說服力及影響力,在公眾輿論導向里有著核心意義。目前企業生產經營模式里一定會存在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及人物、典型經驗或者是典型理念,這都蘊藏著新聞價值的信息源,更深層次的挖掘這些新聞信息,找出公眾的所想所需,能夠實現構建企業形象的目標。新聞媒體公共關系是企業營銷的核心措施,目前一些成功的企業如聯想與海爾等都在借助新聞媒體,持續深化良好且有代表性的品牌形象,因此也帶來十分理想的銷量額,或很客觀的股票市值,且在合作里贏得了非常好的價碼。在借助有代表性人物宣傳企業方面能夠全面利用名人效應,可以特意強化將某些權威名人與新聞事件有機的進行結合,盡可能擴大影響力,因此提升新聞事件的宣傳效果。針對媒介事件的制定,也可和一些盛大節日進行有機的結合,因此推動有代表性的社會輿論效應。
3 總結
總的來說企業的管理系統為了打造企業文化及構建良好公眾形象要有目的、有意識的按照新聞事件的特性,合理的制造一些宣傳的新聞實踐,用以吸引新聞媒體前來廣泛報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影響力,為企業的知名度與企業文化的樹立所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志海.試論服務型政府視野下的行政領導與新聞媒體[A].2010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11,12(03):105-106.
[2].彭顏紅.論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功能[A].“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14(11):146-148.
[3].姜巖.發揮新聞媒體在西部開發中催化劑和火車頭的作用[A].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11,21(05):421-426.
[4].余月玲.電視娛樂節目互動方式的傳播學思考——以《超級女生》為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6(01):171-172.
[5].孫信茹.傳媒與民俗生活變遷——甘莊的個案分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10,41(04):244-246.
[6].龍妍.適用于新聞媒體的新技術、新應用[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五屆一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11,17(32):29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