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萬順,梁紅星
(河北鋼鐵集團 邯鋼邯寶煉鐵廠,河北 邯鄲056015)
邯寶煉鐵廠是邯鋼第1座3 200 m3的大高爐,自2008年4月投產以來,本著高效低耗的操作理念,面對無操作技術,無操作經驗,無完整配套設施等諸多困難,經過不斷的試驗摸索、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操作模式,使高爐各項經濟指標得到不斷改善,在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實現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績效水平。尤以2012年成果顯著,全年平均焦比為315.42 kg/t,煤比131.69 kg/t,燃料比低至483.93 kg/t,全年噸鐵成本降低356.9元。2012年1#高爐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見表1。

表1 邯寶煉鐵廠1#高爐2012年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高爐穩定順行差降本增效就無從談起,而精料則是高爐穩定順行的基礎。隨著市場形勢的不斷惡化,一些質量較差的原料逐漸成為主要的冶煉對象,高爐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確保了原燃料的穩定,保證了高爐順行。
2.1.1 加強組織管理
由技術室牽頭,成立專門的原料科,負責對高爐用料的成分、粒度組成、各種性能進行抽樣分析,并在第一時間提供給高爐服務于生產;負責原燃料振篩磨損情況的檢查,并結合篩下物粒度組成情況,及時更換或修補振篩,以減少原燃料的浪費;負責對高爐外圍原料場各種料堆如外購焦、落地礦、生礦、各種精粉等質量的巡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高爐進行相應的調整,防止質量差的原料引起爐況波動。
2.1.2 制定嚴格的原燃料管理制度
針對各種原燃料的特性,在不影響備料的情況下,盡量降低篩面上料層的厚度,適當調高振篩振幅,并制定了不同原燃料的篩分速度(見表2),盡量減少不同原料的入爐粉末量,對粒度達不到要求的原料立即進行排倉,杜絕粉料入爐。

表2 不同原燃料噸料振時要求 s
2.1.3 制定特殊供料應急預案
1)焦炭。由于焦化生產能力有限,高爐在正常情況下實行干焦配加外購焦的方式供焦,外購焦的配比受焦化生產波動大的影響變化頻繁。針對這種特殊情況,高爐制定了不同外購焦配比下詳細的負荷變化,盡量減少外購焦質量差對爐況的影響。
2)燒結礦。燒結檢修時,高爐會配加一定比例的落地燒結礦。由于落地礦粉化嚴重,粒度較正常燒結礦小,成分波動大,高爐采取在落地礦下達前及時更換大眼篩底,防止大量粉料進入高爐,惡化高爐透氣性。在配加前,對落地燒結礦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高爐根據分析結果做相應的調整,避免堿度、爐溫及爐況波動。如配加時間超過12 h,高爐采取主動退負荷措施,配加時間越長退負荷越多。
3)特殊天氣。雨雪天時,外購焦、生礦水分隨天氣的情況隨時調整。針對雨雪天時生礦易堵篩面,指派專人負責對篩面進行清理,盡量減少粉料入爐。冬季,為防止下料口凍結,對水分比較大的生礦和外購焦,在料倉下料口處鋪設蒸汽伴溫管道,在給料機下設置加火爐。
為了進一步降低生鐵成本,1#高爐在不影響順行的情況下,根據原料價格實時調整爐料結構,使入爐原料成本達最優化。生礦的價格一直以來較熟料低,但高溫粉化性強,氧化鋁含量高,比例過高易造成透氣性差,爐渣黏稠。經過不斷嘗試,采取適當增加渣量并嚴格控制渣中氧化鋁含量不超過16%的方法來調節生礦的配比,把生礦的價格優勢發揮到極致。爐料結構年平均配比分別為:2011年,燒結礦77.6%,澳礦10.12%,球團礦12.72%;2012年,燒結礦72.61%,澳礦15.51%,球團礦11.88%。2012全年生礦配比平均比2011年高5.39個百分點,僅此一項比2011年節約成本近0.8億元。
2.3.1 采用平臺加漏斗布料方式
2009年11月之前,高爐采用中心加焦的料制,煤氣利用率低,年均不到48%,燃料比高達540 kg/t左右,嚴重制約著生產成本的降低。1#高爐從2009年11月份開始,去掉中心焦,開始嘗試采用平臺加漏斗的布料方式,礦石平臺控制在爐喉半徑的1/3左右,焦平臺控制在2 m左右,稍寬于礦平臺[1],日常根據爐況變化隨時調整兩平臺的大小,形成中心有力、邊緣適當發展的煤氣流。經過不斷的嘗試摸索,至2011年底,上部的布料制度逐步成型為:

同時,礦批由2009年的78 t加到95 t左右,以穩定氣流。經過調節,煤氣利用率平均穩定在50.58%左右,燃料比降低到485 kg/t,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2.3.2 活躍爐缸,確保高爐順行
邯寶煉鐵廠1#高爐爐缸直徑寬達12.6 m,沒有足夠的鼓風動能,難以打開中心,使爐缸活躍。經過摸索,高爐采用擴大風口面積、增加風氧水平等措施來提高鼓風動能。開爐初期,高爐多采用直徑120 mm的風口,高爐表現為不接受風氧,壓量關系緊張,到2012年初高爐32個風口全部更換為直徑130 mm的風口,風口面積擴大到0.424 7 m2,同時為打開中心高爐將15個風口換成663 mm的長風口(正常風口長度643 mm),顯著提高了入爐風量水平,使鼓風動能長期穩定到13 500 kg·m/s以上,保證了爐缸良好的工作狀態。
2.3.3 低硅冶煉
實踐表明,[Si]下降1%焦比降低4 kg/t,因此降低[Si]可有效降低燃料比[2]。日常操作中[Si]控制在0.3%~0.4%,2012年全年平均[Si]僅有0.36%,為降低燃料比做出了貢獻。降低鐵水硅與鐵水物理熱在一定程度上相矛盾,為使鐵水有充足的熱量,高爐采取適當提高爐渣堿度到1.23~1.28,并制定嚴格的熱制度,日常要求鐵水溫度控制在(1 515±10)℃。當連續出現鐵水溫度低于1 500℃時,必須采取提爐溫措施,嚴禁鐵水溫度低于1 490℃。
2.3.4 焦丁全部入爐
焦丁礦石混裝入爐,能夠改善料柱透氣性,提高煤氣利用率,起到增產節焦,降低噸鐵成本的效果。從2011年開始,高爐逐漸增加焦丁用量。由于原設計的焦丁倉容積不夠,批料焦丁量最多只能達到1.7 t。為了實現焦丁100%入爐,于2012年1月對焦丁倉進行了擴容改造,使得批料焦丁量可達2.3 t以上,實現了焦丁全部入爐,全年平均焦丁比達到了40.07 kg/t,比2011年增長了5.63 kg/t,節約了焦炭用量,降低了生鐵成本。
通過優化布料,推行低燃料比操作,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得到了改善。圖1是1#高爐開爐以來優化布料前后相關技術指標的變化趨勢(2008年為5—12月的平均值,2009年為1—10月的平均值)。

圖1 2008—2012年部分指標年平均值變化趨勢
爐前出鐵極其重要,倘若不能及時出凈渣鐵,就會造成爐缸渣鐵液面升高,從而惡化爐缸料柱的透氣性,導致高爐風壓升高,甚至影響高爐順行。1#高爐設置兩個矩形出鐵場,4個鐵口,正常生產時采用對角鐵口出鐵的方式。為保證出凈渣鐵,高爐制定詳細的爐前出鐵標準:負間隔出鐵,穩定打泥量,杜絕鐵口冒泥現象;日出鐵次數控制在11~13次;鐵口深度控制在3 300~3 600 mm;正常使用鉆頭直徑55 mm,遇到特殊情況,工長根據鐵口實際情況可以臨時變動鉆頭大小,以保證出鐵流速≮5.5 t/s;出鐵時間控制在120 min左右;來渣時間<20 min,若來渣時間>40 min,則要提前打開另一鐵口,防止爐內窩渣造成減風。2012年爐前各項指標完成率均在100%以上,為高爐的順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邯寶煉鐵廠開展周五大講堂,組織工長學習先進的操作技術,提高工長的操作水平。生產中4班統一操作方針,要求工長嚴格貫徹執行。爐溫調劑方面,由于大型高爐的熱慣性大,爐溫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不斷波動,如果只是依照現時爐溫進行調劑,則會滯后于爐溫的發展趨勢3~4 h,且方向不明的調劑只會引起爐溫的頻繁波動,對高爐順行影響極大,容易引起渣皮脫落引發邊緣氣流,造成減風減氧。為此,高爐推行爐溫趨勢化管理,要求工長超前判斷,量化調劑,減少了爐溫波動。
面對嚴峻的鋼鐵市場形勢,邯寶煉鐵廠1#3 200 m3高爐積極應對,主動調整操作模式,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加強原燃料管理,防止粉料入爐,制定特殊情況下的負荷調劑制度,嚴抓爐前出鐵,提高操作水平等措施有效防止了高爐爐況波動,保證了全年平均焦比低至 315.42 kg/t,煤比高達 131.69 kg/t;2)采用平臺加漏斗的布料模式,完善操作制度,有效提高煤氣利用率到51%左右,同時堅持低硅冶煉,焦丁全部入爐,保證燃料比長期穩定在490 kg/t以下;3)在保證高爐順行的前提下,優化生礦配比,多配加廉價料,顯著地降低了生鐵成本。
長期冶煉質量較差的原料勢必造成有害元素如堿金屬、鋅、鉛等的不斷富集,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當前邯寶煉鐵廠1#高爐面對的難題。
[1] 董艷忠.邯寶2#高爐低燃料比冶煉操作實踐[J].煉鐵,2011,30(4):19-22.
[2] 周永平.淺析低硅冶煉[J].中國冶金,2009,19(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