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希言
代表話五年:“務實”的期望
文/陳希言
“本屆人大的工作實實在在,老百姓都可以感覺到。”市人大代表陳保平如是說。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召開的市人大代表座談會上,許多代表在談及對本屆人大工作的感受時,都不約而同地用上了這樣兩個字:“務實”。而面對未來,代表們也說出了自己的期望。
在穆向陽代表看來,這五年里上海遇到了許多大事,比如舉辦世博會,蓮花河畔景苑倒樓、11·15特大火災、染色饅頭等突發事件,浦東和南匯、黃浦和盧灣區域規劃調整……對此,常委會反應迅速,每次都能緊緊抓住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充分履行職權,督促和推進政府改進工作。浦棟麟代表認為,這背后顯示出人大工作者的勇氣和魄力:“對于養犬、控煙等社會難點問題,人大立法迎難而上;對于突發事件,人大監督敢動真格。”
十八大報告中,加強人大對“一府兩院”監督的新表述也讓代表看到了改進人大工作的新動力。報告指出,要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林麗平、陸清冬等代表認為,人大應進一步提高預算監督的實效,看緊政府的“錢袋子”。盧漢龍代表提出,在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中,人大要敢于“站出來說話”。任仲倫代表認為,近期“微博反腐”的興起,表明微博等新媒體已成為老百姓監督政府和官員的有效工具之一。而人大監督是最高層次的監督,這就鞭策人大改進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占領監督“高地”。
賈巧萍代表仍然記得,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后的第三天,常委會就組織開展了新任代表履職培訓,讓當時有點“摸不到北”的她吃了一顆“定心丸”。而在朱慧慧代表看來,如果說新代表履職培訓是“掃盲班”,那么之后人大建立和逐步完善的一系列制度機制、搭建的種種平臺,就是為代表持續提供履職資訊的“提高班”。這幾年里,代表們親眼見證了社區(街道)代表聯絡機構的從無到有,親身參與了每年兩次的“代表進社區”活動,親手翻閱市民來信、接待市民來訪,親耳聆聽老百姓的真實呼聲,這使他們履職的“底氣”更足了。
與此同時,張建國、王曉明等代表反映,代表進社區聽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百姓多解決一些問題,增強老百姓對代表和有關部門的信任。屠建卿、張世虎、吳美娟等代表認為,代表在社區里也要“一手牽兩頭”,一頭是把好政策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老百姓聽,另一頭是把百姓的心聲帶給有關部門,把政府的意愿和老百姓的意愿歸到一條路上去,這樣老百姓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會越來越高。
無論是大會期間還是閉會以后,提出書面意見都是代表傳遞民聲的一個“快速通道”。代表們感到,本屆市人大常委會加大了代表書面意見的督辦力度,在提升代表對書面意見辦理結果滿意率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書面意見的解決率,讓代表在履職時倍添信心和干勁。對于如何更好地發揮書面意見作用,代表們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和思考。王曉明代表認為,有些書面意見所反映的問題比較復雜,解決起來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相關部門給予的答復大多只是“一次性”的,希望今后相關部門能對這類問題給予跟蹤反饋,讓代表看到自己的建議如何一步步化為現實。余國強代表建議,人大可以選擇一些人民呼聲高但解決進度慢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跟進督促相關部門落實。侯鋼代表感到,本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一些書面意見有的還沒有得到落實,希望人大可以建立機制,將這些書面意見“傳承”給新當選的下一屆人大代表,讓他們繼續跟進,推動問題解決。
與此同時,代表們也在思考,如何通過自身努力,提高書面意見的質量。朱云仙、劉櫻、呂永杰等代表建議,人大可以將從事同一行業或對某一問題有共同興趣的代表召集起來,每年開展幾次座談或調研,在此基礎上由他們共同撰寫書面意見,這樣提出的意見更有針對性。謝榕榕代表希望代表專題調研的成果能夠得到更好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