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強江海 張穎
留守“洋娃娃”家在哪里
文/強江海 張穎
據福州市政協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現有留守“洋娃娃”近萬人,他們出生在美國,是美國公民,但他們的父母大多是非法移民。因為沒時間照看孩子,他們將孩子“快遞”回國內,由爺爺奶奶照看。因為有市場需求,美國一家快遞公司在紐約唐人街打出巨幅廣告:“雙向快遞小孩,機場接送。”在福州長樂市,還出現了“洋娃娃”鎮、“洋娃娃”村,僅連江縣琯頭鎮就有約2200名留守“洋娃娃”。
五歲之前,他們接受的是中式教育,學習中國話,吃中餐;可五歲后,他們必須回到美國,續簽他們的美國護照。記者在福州長樂市調查了幾所專門接收留守“洋娃娃”的幼兒園,這些生在美國長在中國的孩子,往往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有些變得內向自閉,有些多次被送回,有的十幾歲還在國內讀學前班。
琯頭鎮共有居民5.6萬人,其中僑居美國的有4萬多人。金貝兒幼兒園位于琯頭鎮中心位置,園里共有學生260人,其中80%的孩子父母都在美國,他們都是在美國出生卻在中國長大的留守“洋娃娃”。
出發前,記者通過金貝兒幼兒園的江園長聯系上了63歲的丁秀春老人。老人四歲的孫子楊天樂目前在金貝兒幼兒園讀小班。第二天早上七點,記者來到丁家。丁秀春急忙叫孩子起床,洗漱過后,楊天樂開始吃早飯,他看見雞蛋稀飯眉頭直皺:“我不吃雞蛋,也不吃稀飯。”無論奶奶怎么誘哄,小天樂只喝了幾口稀飯,就拿著玩具從這個房間跑到那個房間。吃過早飯,丁秀春把小天樂送到了幼兒園。丁秀春老人說,她的兒子名叫楊寧,今年34歲,高中畢業后在長樂市一家鋁合金廠打工。媳婦趙婭也是當地人。

2007年3月,楊寧下班回來告訴丁秀春,他們單位有個同事年前通過輸出勞務去了美國,現在一年能掙十幾萬元,最重要的是,他們夫妻倆在美國生了個孩子,孩子一出生就能拿到綠卡,可以享有美國的各種保險福利。孩子生在美國不僅能改變孩子的國籍,也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很快機會來了。楊寧通過長樂市一家出國勞務中介公司,可以去往美國華盛頓一家銅制品廠工作,合同期為六年。一開始,丁秀春強烈反對,老人想兒子能陪在身邊。可最終,楊寧還是去了美國。
半年后,趙婭告訴婆婆,她要去美國看望丈夫,并已辦好了旅游簽證。沒想到,媳婦一去就再沒回來。后來,楊寧打電話告訴母親,妻子在那邊找了份工作暫時不回來。丁秀春不知道,中國公民去美國旅游,一旦過了簽證有效期就無權待在美國,否則視為偷渡,如果被抓到后果很嚴重,終身都不能踏入美國境內。
2008年7月,丁秀春接到媳婦從美國打來的電話,說她懷孕了,預產期就在下個月。丁秀春高興壞了,忙讓媳婦回國坐月子。趙婭告訴婆婆:“我也想回去,可楊寧說等孩子生了再回去。”孫子楊天樂滿月時,老兩口才接到了兒子打來的報喜電話。“我兒子打電話說孩子出生了,一切都正常,我跟他爺爺高興壞了,準備了不少小衣服給孫子寄去。可還沒等寄去,兒子說,要把孩子帶回來交給我們撫養,孩子回來時才兩個月。”
楊寧夫婦之所以讓孩子在美國出生,就是希望他能享有美國的教育和福利,既然如此,他們為何又要讓孩子回國由爺爺奶奶照顧呢?對于這個疑問,丁秀春回答不了。晚上9點,記者聯系上了楊寧夫婦。楊天樂已經睡了,沒能見到孩子,楊寧夫婦顯然很失望。丁秀春通過視頻跟兒子聊起了家常:“天樂的奶粉快喝完了,你過幾天寄幾桶回來……”
趙婭繼續跟記者聊,“一開始我只打算去美國看看我老公,待一個星期就回來,可去了之后遇到很多老鄉,他們都勸我在這邊生個孩子。我老公早就有這個想法,他說服了我。半年后我懷孕了,我們不敢去正規醫院檢查,只能去黑診所。孩子出生前,我們聯系上了一家私人醫院,交了10萬元錢,這一下子就花光了所有積蓄。幸運的是,孩子順利出生,我們也拿到了孩子的出生證明、美國護照和中國旅行證。這就意味著孩子成為了美國公民。后來我們決定把孩子送回國,很多老鄉都這么做。孩子出生73天,一個親戚回國,我們央求他把孩子帶回去。”
“孩子滿一歲時開始學說話,如果這時候接觸英語,長大了自然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就這樣,孩子一歲零兩個月時,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來到美國后,孩子水土不服,整夜地哭,什么都不吃。我只能辭去工作在家照顧他,即使這樣,孩子還總是生病,而且光靠他爸一個人的工資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我們無奈地把孩子送回了中國。”
回到中國,孩子一時間無法適應新的語言環境,突然變得不會說話了。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可能是心理問題。之后,孩子爺爺奶奶慢慢跟孩子溝通,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發音,孩子才開口說話。現在很多復雜的句子還不太會說,吐字也不清楚,都是那時候耽誤的。折騰下來,孩子瘦得可憐,爺爺奶奶心疼,什么事都順著他。樂樂上幼兒園后,在學校老師根本管不住。一天,樂樂在家發脾氣,一下子把爺爺推倒了。公公從樓梯上摔下來,腦出血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
“我們覺得不妥,就又托朋友把孩子從中國帶到了美國,想親自管教。可只要我一出門,天樂就趴在窗子上亂喊,周圍的鄰居已經多次找我談話,說我不該把孩子一個人丟在家,如果我繼續這樣,他們就報警。后來,等我公公出院了,天樂便回去了。臨走說他再也不來美國了。”
“我已經一年多沒看到孩子了,特別想他。但我們的愛他根本感受不到。美國護照的有效期為五年,孩子五歲時必須回美國延續其有效期,天樂馬上要讀小學了,他要先過來讀一年的語言學校才行,經濟上我們也要考慮,我跟他爸經常因為這事起爭執,如果當初不來美國,也許還開心些。”
結束了對小天樂的采訪,記者來到了琯頭鎮海星幼兒園。幼兒園目前有一百多個小朋友,其中留守“洋娃娃”占一大半。林老師指著一位三歲的小女孩告訴記者,這個孩子小名叫晶晶,父母都在美國,爺爺奶奶都去世了,目前由姨婆帶著,姨婆年紀大了,不方便接送孩子,每天都由老師親自送回家。晶晶剛來的時候,抱著女老師就叫媽媽,晶晶喜歡吃紙,老師看見后會制止她,可回到家就沒人管。林老師曾聯系過她的父母,可能他們是不方便回來,因為在長樂,30%的“洋娃娃”父母是偷渡去美國的。
林老師在一旁告訴記者,因為長樂留守的“洋娃娃”太多,不管是出國還是回國,都需要有人看顧,有些快遞公司開通了快遞孩子業務,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他們就可以把孩子在美國和中國間互遞。
孩子還能快遞?記者是第一回聽說。通過長樂市歸國華僑聯合會,記者聯系上了位于美國唐人街的一家快遞公司,詳細了解了快遞孩子業務的全過程。首先,家長需要跟美國那邊的快遞公司簽訂合同,繳納一定的費用。從美國帶回,費用便宜,大多由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將孩子送到孩子親人手上。家長確定孩子安然無恙后,便在快遞單上簽字。把孩子從中國帶到美國,費用高一些,一般都是由美國公司派工作人員前往中國,把孩子領到后,辦好相關手續帶往美國。在長樂當地,有不少人專門當起了“快遞員”,幫人快遞孩子。寒暑假生意尤其好,有時一趟能帶十幾個小孩子。
一位“快遞員”說,一趟帶不到五個孩子他們就賺不到什么錢,帶孩子責任大又不賺錢,為何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項業務?對方說:“和薄利多銷是一個理,在我們這邊,孩子出生在國外的越來越多,就算一個賺一百元,十個就能賺一千元,來回多跑幾趟,收入也算可觀。除了快遞孩子,我們還開設了一項父母出租的服務。我們會招聘一些有文化有素質的年輕夫婦,把他們的周末租給那些有需要的‘洋娃娃’們,給他們家庭氛圍,跟他們相處,愛他們,等到了美國,好知道怎么跟父母和睦相處。”
就算父母能租來,親情也能租來嗎?而這些一出生就手持綠卡的“洋娃娃”們又是否真的快樂?在長樂市猴嶼鄉華僑中心幼兒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記者,他們曾組織心理老師來給孩子開過講座,70%的“洋娃娃”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行為乖張任性自私是這些孩子的通病。這些孩子長大后,大多跟父母的感情很淡漠,對家庭的認知度和責任感明顯不如由父母親自帶大的孩子。
隨后,記者喊來十幾位留守“洋娃娃”,展開了一次小面積的調查。記者問:“你們想去美國嗎?”大部分孩子都說不想,只有一兩個孩子說想。“你們想不想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陪在身邊?”所有的孩子都回答:“想。”“你們愿意離開現在的學校去美國嗎?”孩子們說:“不愿意。”
華僑中心幼兒園為了更好地照顧這些“洋娃娃”,會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親子活動。可和同齡孩子比起來,留守“洋娃娃”們因為需要在中美兩國來回奔波,往往升入小學的年齡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很多。一位留守“洋娃娃”的爺爺曾向記者抱怨:“你看看我們小區周圍,到處都是小廣告,什么介紹你出國打工,什么赴美月子中心,還有辦假證的到處都有。年輕人把孩子生在美國,不知道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有的父母為了把孩子生在國外,想盡辦法偷渡出國,多少年都不能回來,連父母去世他們都要委托親戚辦理后事,這又能算得上孝順嗎?如果可以選擇,孩子或許更愿意讓父母陪在身邊,也許多少年后,他們自己都弄不清楚他們的家在哪。”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