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張玉良:上海需要引進有影響的跨國公司總部,同時也需要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500強企業總部;要放開機制,支持國有融資企業集團搞股份制;要減少企業的行政化,讓企業離行政遠點、離市場近點,多做經營,了解市場。

市人大代表穆向陽:上海的旅游業硬件很好,但在管理、服務等軟件方面差距很大,還沒有讓國際認可的服務一流的酒店民族品牌;酒店業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和稅收近幾年不斷上漲,普遍處于微利、虧損狀態,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持酒店業發展。

市人大代表孫繼偉:浦江兩岸開發存在一個錯位和特色的問題。要把這塊最具魅力、最能凝神聚氣的地方開發好,需要集中更多資源,傾注更大熱情。目前浦江兩岸的開發體制正在調整,要從市級層面加強功能性以及城市形態的統籌協調。

市人大代表賈鋒:要進一步加大工程技術類研究中心建設經費補貼支持力度;要加快明確張江國家自主示范區的主攻方向,加強協調和集聚加快示范區建設;要加大對科技產業資本孵化器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對土地出讓金給予減免政策,適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市人大代表蔣碧艷:隨著教育經費保障力度越來越大,一定要關注教育的內涵問題,教育制度的改革問題;中小學的科普教育工作,在教委、科委、科協等機構都有相應的部門管理,使基層疲于應對,建議精簡機構。

市人大代表蔡曉紅:市政府對戰略性產業發展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要在投入上有更多安排;國企領導班子對戰略性產業發展要有緊迫感,要多給這些國企班子成員提供培訓,提高認識,明確主攻方向;國企領導要有更廣的胸懷,用市場化的方式和好的條件吸引優秀人才,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項目。

市人大代表徐曉青: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城鄉一體化,要保護好征地農民的權益,要做到征地農民鎮保與城市居民城保并軌,對未滿16歲人群也要有保障;要維護好農民財產權;要維護農民的發展權,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均要顧及農民的利益。

市人大代表李鳴:上海技術工人面臨“斷檔”,為解決這一問題,要關注職業教育,使之與產業發展更緊密結合;要關注技能崗位的就業保障,做好就業引導工作;要重視熟練工種人員培訓,對技術工人的等級給予評定。

市人大代表李穎:到郊區辦學的優質學校要保留當地特色,要考慮場地的多功能疊加,不能片面追求規模大;要加大職業培訓的宣傳力度,推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定期走進職校或請企業開放供學生參觀、實踐。

市人大代表孫曉風:對居家養老、河道協管等“4050”公益就業項目應分門別類加強管理;對危害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的現象,如大居消防設施、水電設施的偷盜行為,要嚴格管理,依法嚴厲打擊。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花盛強:要建立醫改工作推動機制,部門之間、條塊之間要相互支持配合,主動跨前一步,主動擔當責任,形成合力。要有改革創新的勇氣和魄力,突破難點和瓶頸問題,形成浦東的經驗和成果,使之成為全市能推廣、全國能借鑒的示范區。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江繼強:全科家庭醫生的推出,越來越受到百姓的關注。從周家渡街道實踐來看,使全科家庭醫生更好的服務百姓,需要區有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多方協同配合,在人才引進、規范化培訓等方面給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全科家庭醫生服務工作以更大的支持。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朱慧玲:針對來滬婦女合法權益的保障維護還不到位,來滬兒童的教育安全管理還不完善等問題,建議加強宣傳教育,優化婦女兒童發展的社會環境;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府主導的合力機制;加強資源整合,提高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的利用效能;加強管理服務,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陳幫國:要從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強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研究出臺相關規定,對常年不繳納物業管理費的業主,采取一定的行政強制措施;繼續推進業主委員會的規范運作,對區內的物業公司進行梳理和分類,通過行業的規范整合,不斷提升物業企業服務和管理水平。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范幼敏:要做好食品安全必須把好食品的出口關、出廠關,變食品產品的事后監管為食品的事前監管,加強食品質量的驗收把關和檢查,加強源頭治理,減少執法成本。食品無證無照或者證照不全問題已成為政府監管的盲區,不能任其泛濫,要加大打擊力度,健全監管機制,明確主管部門和監管職責。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邱國華: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相關機制,促進好的醫生、設備、藥品等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向基層傾斜,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并加強對醫生的醫德和醫風考評;要取消轉診手續,并嘗試在地處偏遠的居委會設立衛生室,以方便群眾日常看病、配藥。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王山:要做好基礎工作,留住實用人才,特別是要把自貿區配套人才列入新區人才發展規劃,招引一批懂外語的復合型醫療人才。新區不僅缺乏高端人才,也缺乏大量的中低端人才,要突破瓶頸,解決引進人才的編制問題,重視后續人才培養,保障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轉。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張寶忠:針對來滬人員面廣量大、人員成分復雜、結構不合理、增長速度快、各類違法犯罪比例較高等問題,建議要運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調控來滬人口總量;完善來滬人員綜合管理機制;重點加強對“六小”場所、廠中村、城中村等治安和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地區的整治力度。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劉金寶:政府應做強、做實基層房辦,合理配置房辦資源;要建立舊住房小區常態化的綜合整新機制,將整新重點放在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功能性項目,進一步完善區、街鎮、社區多層次的小區物業管理機制,實行物業管理第三方評價機制,實行優勝劣汰的淘汰機制,促進物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浦東新區人大代表萬其剛:土地問題是食品安全的源頭。目前,新區各開發區中有不少已經被征用和儲備的土地,相關開發項目尚未開展,而事實上這些土地都被外包來種植農產品。為此,建議要對這類土地種植的農產品,明確監管主體,確保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