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萬蓮
“三個從重”重擊環境犯罪
文 孫萬蓮

廣受各界關注的金山碳九泄露污染案塵埃落定,6名肇事者因犯危險物品肇事罪,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至二年不等。10月9日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副院長鄒碧華通報了3起環境污染犯罪的典型案例,介紹了上海近三年來審理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基本情況、懲治該類犯罪的政策把握及下一步的工作舉措。
今年1月10日,奚某委托他人安排車輛運輸涉案碳九至金張公路碼頭,約定由南京龍鳳公司派船至碼頭接貨,期間,運輸方違規采用塑料軟管直接對接的方式裝卸涉案碳九,由于運輸船上的劉某等三人未認真進行檢查,導致在裝卸過程中約52.48噸涉案碳九從船體中泄漏至碼頭所在的朱涇鎮掘石港河道內,致使掘石港及下游黃浦江河道內水質受污染,金山區及松江區取水口自來水原水不達標,其中松江區部分區域被迫停止供水,奉賢區、閔行區取水口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造成金山區及松江區經濟損失計人民幣488萬余元。同時,泄漏的涉案碳九造成朱涇鎮等地區的空氣及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污染,46名居民因此導致身體不適在醫院治療。
據悉,2010年以來,上海法院共審結環境污染犯罪案件9件21人,其中污染環境罪6件11人,主要系向河道中排放或傾倒含毒性物質的廢液、污泥;投放危險物質罪1件1人,系向河道中排污;危險物品肇事罪1件6人,系有毒物質泄露;非法占用農用地罪1件3人,系在農用地上傾倒渣土,造成農用地退化。
“上海法院始終堅持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刑法修正案(八)》及‘兩高’《司法解釋》,依法嚴懲環境污染犯罪及相關職務犯罪,堅決通過定罪從重、量刑從重、財產刑從重來震懾犯罪分子。”鄒碧華表示。
據介紹,“定罪從重”即對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毒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犯罪的,擇一重罪懲處。“量刑從重”即對環境污染犯罪的慣犯、主犯、長期實施污染環境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犯罪分子,堅持從重判處,并從嚴把握適用緩免刑的條件。“財產刑從重”即在依法適用主刑的同時,加大財產刑的判處力度,用足、用好罰金、沒收財產等刑罰手段,并通過采取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等措施,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狀況,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條件。在已審結的案件中,判刑最高者9年,罰金最高達200萬元。
據悉,我國司法機關一直高度重視環境刑事司法保護,從1997年《刑法》明確規定“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到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到刑法修正案(八)中將“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調整為“污染環境罪”,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又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表明了司法機關“亮劍”嚴懲環境污染犯罪的決心。
“今后全市法院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刑法及‘兩高’《司法解釋》的立法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各種量刑情節,嚴格裁判標準,提高庭審質量,確保每一起案件的公正處理,并將加大司法公開與法制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鄒碧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