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望

“中國夢”,就其價值和內涵而言,是歷史的、具體的、實踐的、客觀的,也是純潔的、高尚的,“中國夢”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機勃勃的社會實踐之中,根植于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之中。因此,必須把它放到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去解析,放到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中去解析,放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去解析。中國百年夢圓之時,便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之日。
一、“中國夢”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薄爸袊鴫簟?,這個通俗形象的概括,既揭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線索,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現代歷史發展變遷的全景展現。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長期居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行列。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發明創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約有300項,其中中國有170多項。據有關學者測算,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當于上個世紀末期美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來,在西方堅船利炮的侵略下,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輝煌不再,尊嚴難立,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辛苦求索、艱難追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中華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地。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壇上曾出現過許多政黨,但都未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命運問題。在逐夢的關鍵時刻,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復興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正如同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艱辛探索,我們終于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科學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八大把這一宏偉藍圖具體分解為兩個百年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中國夢”時對此進行了重申。第一個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具體勾勒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里程碑式的標志。從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現在,30多年的成功實踐讓我們對這條道路充滿自信。連續30余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十三億人口的總體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的表現、在一系列大事難事喜事方面的作為等等,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特別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的確立,我們在未來發展的征程上將越來越自覺、越來越自信。(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p>
可以說,“中國夢”聯結了過去與現在,貫穿于歷史與未來,它的提出進一步強化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自覺意識,表明了我們黨對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建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的堅守,同時進一步強化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恪守的發展道路和奮斗目標。這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把握,是對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尊重,是對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莊重申明。
二、“中國夢”是個體與集體的統一
人類所到之處,處處有夢想,但夢想并不一定都能成為現實,有些夢想最終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模糊不清的意象,有些只是只言片語的零散的思想,有些止步于凌亂慘淡的嘗試。夢想只有成為一種清晰的思想意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現實轉化的道路。夢想一旦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共識和具體行動,就決定和引領著社會發展的方向。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成為一種神圣的國家意志、民族意志,就會成為不可抗拒的變革社會的偉大力量,并創造出讓世界景仰和稱頌的人間奇跡。
提到“中國夢”,許多人聯想到“美國夢”。有的人聯想起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聯想起非洲人后裔成為現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等等。當然,也有的人甚至把“中國夢”簡單地等同于“美國夢”。其實,“中國夢”與“美國夢”有著根本的不同。個人主義是“美國夢”的思想基礎和靈魂,“美國夢”的核心是實現個人的價值,即通過個人奮斗實現美國倡導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觀。與強調個人奮斗的“美國夢”相比,“中國夢”是建立在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基礎上的,“中國夢”的核心是實現集體或整體的價值,是通過集體即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個人的夢想是共同理想的具體表現和組成部分,“中國夢”既是個體夢又是國家夢。
只有國家和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個人的奮斗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斗發展有機統一起來,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實現自己的發展,建設自己的社會,始終注意經濟社會發展由人民群眾主導、由人民群眾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共同富裕作為根本原則,始終注意讓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為人民群眾共享,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夢想凝聚共識。當前,開放變革的中國是社會轉型分化的中國。在社會轉型分化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階層、群體也都有自己的夢想,這些夢想往往各有訴求甚至大相徑庭。社會轉型期的觀念波動、利益多元,需要一個共同夢想,來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凝聚力量?!爸袊鴫簟钡奶岢?,可謂恰逢其時。通過“中國夢”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諸色人等大大小小五彩繽紛的夢想匯聚為一個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尋找和呵護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護差異,這樣就可以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匯集于一處?!爸袊鴫簟本哂凶畲笙薅葹閷崿F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
三、“中國夢”是中國與世界的統一
“中國夢”,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和中國都需要“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不同于以往的大國崛起,而是基于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珍惜和平、維護和平的優良傳統、美好愿望和堅定意志,是以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為基本路徑和基本方式,中國的發展不是建立在掠奪和侵犯他國利益的基礎上,而是與其他國家和民族攜手發展、和諧發展、共同發展、共享繁榮。
對人類有所貢獻的是“中國夢”的要義和基本內涵。即使在不發達的社會發展階段,中華民族也沒有忘卻對世界做出貢獻的責任。1956年,毛澤東說:“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睂θ祟愖龀鲐暙I的思想意識,一直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鄧小平把這種思想設計為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1985年,他說:“現在人們說中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對一些外賓說,這只是小變化。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到了1987年,鄧小平又強調,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就是有這么一個雄心壯志”。鄧小平把中華民族為人類做貢獻的價值理想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正是這種理想追求,激勵中國人民逐步走向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接續了毛澤東、鄧小平強調的中華民族要為人類做較大的貢獻的思想。所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對“中國夢”都不應僅僅理解為中國自身利益的實現和中國的強大崛起,而忽略了中華民族要對人類有所貢獻、已經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正在為人類做著巨大貢獻和未來將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深刻內涵。我們要通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一個能彰顯五千年燦爛文化、能傳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軟實力促進世界共榮共進的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復興的中國是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是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中國;復興的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進一步形成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理性科學、務實進取、開放寬容的健康的國民心態,才能進一步形成令世界其他民族仰慕的成熟的大國心態,使每一個中華兒女享受到做中國人的榮耀和尊嚴。這也正是 “中國夢”的光榮與輝煌。
(作者單位:中共臨沂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