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芳 北京物資學院
1.當前,依法治官與依法治權,可以說是經濟責任審計極為有效的途徑
首先其以領導干部們所在的單位作為基礎,對他們相關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對在任期間領導干部的內經濟的指標,及重要決策,利用審計手段進行核查,同時也對國家相關的財經法規的執行的情況核查,評估他們的廉政紀律等情況。在考核過程中,將定性與定量考核實現緊密的結合,在領導干部在任期間,通過客觀的事實對他們在經濟責任方面的工作情況作出相應的評估。
此外經濟責任審計,還能對從事經濟工作的領導在素質水平與決策能力等方面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經濟責任的審計對管理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依據來對干部選擇與任用。
2.它是保護干部,從源頭上防腐
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上對領導干部的腐敗進行防治,提倡廉政。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能較為全面與客觀的對干部領導在經濟工作責任方面做出評價,同時在審計過程后,也可以向部分單位的領導干部們再工作中提出警示,從根本出提升他們依法辦事的意識,再就是還能有效的提高領導干部在防腐敗與拒變方面的能力。再就是這也為遭受經濟不實非議的部分領導干部們將事實澄清,對他們采用客觀的評價,對工作的積極性起到了保護作用,這有助于廉政黨風的建設與發展。
3.經濟責任審計還能夠強化領導干部在經濟工作中遵紀守法的意識,從根本上保證財政經濟以健康良性的方式實現發展。對于干部領導來說,評價他們在任期間工作中的決策與經營,主要還是通過經濟責任審計這一方式來實現的,最終通過監督來對領導干部的權力進行有效的控制。以杜絕領導在工作中存在失誤,及失職、越權與濫用領導職權等現象的發生。通過監督和控制,能夠有效的保證領導干部遵紀守法,自覺依據法律法規來做工作。在工作中結合相應的法律手段來解決和處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誤,有效的規范自身的行政行為,正確的引導領導階層在用權與行政上都依據相應的法律,最終促進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
4.審計機關對經濟的監督能力的提高也多是借助經濟責任審計,在經濟工作中以此對領導進行監督,能夠確保對領導干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合法性與真實性,同時還有審計的效益性。通過經濟責任的審計也完全可以考量領導干部的管理與決策的能力。通過這種評分手段以最終來完善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水平與層次。
1.對法律體系的完善,特別是對審計執法的環境的改善和完善,以及規范嚴謹的審計法制,能夠保證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為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法律體制來對此進行規范。該立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確定了的法律責任在被審計對象方面起到了絕對的監管作用。規范的審計法制,有效的消除審計法和其他法律所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工作中實現了獨立工作,極大提高了執法制度。保證了一個具獨立性與權威性特點的管理體制的成立。
2.改變先離任,后審計的現狀,建立早期數據庫
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行,一般選在領導干部在任期間,例如,特別是在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的規范條例中,就已經明確指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行須在在領導干部在任期間。將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監督,或者事中的控制。因此,通過該方式得出的結果要比以往的結果取得大幅度的提高。此外,通過經濟責任審計,也大大的改變審計機關的工作環境,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在離任前調查出的問題也遠比離任之后調查出的問題更容易解決。
早期的數據庫的內容包括三方面:首先,領導干部在任期中,財政與財務收支方面的相關數據;其次,領導干部在任期中,對各項經濟指標評價的相關數據;最后,領導干部們工作中,自律與廉潔的具體情況。
為把工作變的更具階段性與分步驟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數據庫,務必要在早期建立起來。以此對事后審計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
3.提高風險意識,降低審計風險
在審計工作中,風險無時無刻不存在,由此,需在思想上給予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及時發現風險,并預防與降低風險。同時,在審計工作中對人員的素質也要不斷的提高,對人員加強后續的教育培養。對于風險的防范,關鍵就是由工作人員素質水平的高低來決定。往往審計工作難度越大,對工作人員的政治與業務方面的素質的要求也就越高,工作人員具有強硬的思想作風及高水平的業務方面的技能,并能按規定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做到依法審計與處理,有效的控制風險。
在項目審計中藥有專門的符合機構來對其審核,對預計的風險采取全方位的監控,并及時的找到解決處理的措施。
要求被審計單位,或相關的法定負責人,在審計工作中要對會計資料做出書面承諾,以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可靠性。特別體現在對帳外資產進行有無確定的時候,能夠有助于風險的減輕。
4.分清審計責任,規范審計評價
在對經濟責任進行界定的時候,務必要將直接的責任,主管的責任或者領導的責任分清楚。對問題辯證的分析看待,重視數據并以客觀些事的方法對極為復雜的事項進行分析。
界定經濟責任的原則:首先領導干部掌握的權利越大,承擔的責任也就隨之而大;其次經濟責任應該落實到領導干部們所行使的權利范圍內;再就是經濟責任的承擔,與領導干部行使的經濟權力相對應。
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規范,務必做到調查與相應法律法規及規章政策的結合。并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設立評價指標。
5.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公開審計結果,提高審計結果運用的效率
如何傳遞審計結果,如何利用審計結果,這些方式都需要積極研究并改進。除對內工作在匯報的方式上進行編制外,對外審計的報告的數量要增加,將審計報告所針對的對象,及傳遞的方式,還有渠道也要做到明確化與清晰化。
在相關的調查中得出,因為存在著三多三少使得審計結果在運行中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審計報告中的三多三少指的是專業術語數量多,公允性少,審計報告不明確的主題數量多;有針對性的數量少;審計結果對外公開的少,保密的過多。經濟責任的審計屬于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在審計項目的確定方面,還是落實審計計劃與結果方面,這些都需要交由相關的紀檢、組織、監察、人事以及審計等單位部門,通過協調配合來完成,并非一個審計部門能夠完成的工作。此外,在審計過程中要與中國的現狀結合,找出運用審計結果的不足之處,采用創新的方法和思路從根本上對這一審計工作的整體效能來提高。
6.改進審計方式方法,不斷探索和引進新的審計技術
在對審計方法改進的時候要嚴格將被審計單位的承諾制執行到位。按照《中國審計準則》中相關規定的內容執行,在對經濟責任審計進點的時候,審計對象單位的法定負責人,他們將專門對相關的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其他情況做出承諾。審計機關并依靠此承諾來對審計范圍與審計重點進行確定,提高審計工作具體的針對性。
7.認真做好任期經濟責任界定
在工作中,因為領導干部的職權不相同,因而對他們的經濟責任界定與評價的時候,多從直接經濟責任、間接經濟責任等方面著手。直接經濟責任的概念,是指被審計一方因為行使相關的權力,來對所造成的結果所擔負起來的責任。例如負直接經濟責任的行為多指領導干部常規的財務收支。間接經濟責任則指的是被審計一方因為對管理、領導權力間接行使權力,此時對結果所應擔負起的責任。受權利范圍,以及行使方式不同,間接經濟責任分為主管經濟責任與領導責任兩種類型。區分主管經濟責任與領導責任,要依據一定的標準,由業務管理權產生的經濟行為是主管經濟責任,而領導責任則是由行政管理權產生。一般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在不同情況之下兩種不同方式的經濟責任,直接與間接可相互融合與轉換。例如,在工作中對單位經濟行為承擔直接管理權的工作人員,若是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再次承擔該經濟事項的責任。這時候工作中的決策與管理等權力,需要交由其他工作人員來擔任與行使。此時,該工作人員的經濟行為,已經由直接經濟責任轉化成為間接經濟責任。
在分析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基礎上,文章提出了增強經濟責任水平的措施。希望這些措施能夠加快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王潔林.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23(5)
[2]唐睿明.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與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04,244(3)
[3]唐素華.淺議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J].湘潮(下半月),201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