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鵬 王瑩瑜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其在為更好的發展現代化的農業,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受益而不斷地努力奮斗。而在發展的道路上總會有問題出現,黑龍江省的自然災害十分嚴重,農業環境惡劣,有病蟲、干旱、洪澇、霜凍等自然災害,影響著農業的發展。在這些災害下黑龍江運用政策性農業保險,為發展現代化農業,實現農民增收得到保障與支持。
政策性農業保險依托著保險公司市場化的經營,由政府提供保費補貼,保險公司開展的特定農作物、特定養殖品種的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可以分散農業風險,是一種新的救災方式,政府將財政手段與市場機制的結合,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實用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政策性保險一般具有非盈利性、政府提供補貼與免稅以及立法保護等特征。所謂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國家對其有著一定政策和資金扶持,為了保護發展農業。它與商業性保險的區體現了它獨有的特征,如下:
(1)從形式上看,政策性農業保險可由政府實施強制性執行,也可以自愿參保;而商業性保險無強制權力無強制性,完全采取自愿參保的特點。
(2)從目的上看,政策性農業保險以國家發展農業的公共利益為主要目的,為了全國的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商業性保險是保險公司的個體行為,是以盈利為目的。
(3)從賠償設計看,政策性農業保險通常其狂下是有著相對應的固定金額;而商業性保險的保險金額有著非固定的特征。
對于種植業和養殖業有這不同的保險模式。種植業是采用保險公司于政府聯辦的模式,而發生的精英風險是由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養殖業保險則是采取公司自營的模式,保險公司可以得到政府保費補貼,如遇到精英風險將字符盈虧自主經營。
黑龍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是由陽光保險公司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承辦的。陽光保險主要承辦種植業保險,而養殖業主要由人保財險承辦,陽光保險和人保財險一起經辦奶牛保險。
從黑龍江的農業試點來看,糧食作物消費普遍為15元/畝,農民實際繳納的保費僅為3元/畝,剩余部分由各級財政補貼。受災后,農民得到的理賠款普遍多余保費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裁剪能繁母豬、奶牛保險的養殖戶也得到了較大實惠,發生災情后,養殖戶交納保費與獲得的索賠款比例分別為1:83.3和1:60①。
黑龍江省自然災害嚴重,政府對于救災工作十分重視,每當災情降臨政府會不計成本的抗災救災,但是各級政府普遍存在缺乏支持農民恢復生產的資金。而農業保險的政策實施改變了農業受災害后完全靠政府救濟的傳統辦法,形成了防保結合和農民之間“無災助有災”、“小災助大災”的保險機制②,通過政府的政策推動與市場運作,以較少的資金牽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進行救助,形成了有效的抗災救災的新途徑。
(1)有利于減輕自然風險對農業的威脅,從而減少了農業損失,提升農業經濟的穩定性。
(2)促進農業的產業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它有利于農民加強對農業的風險管理,用較少的保費把不可預料的風險損失轉移出去,加強了農業保護。
(3)農業保險有利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生產中采用新技術可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推動傳統農業經濟向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提高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力。
(4)穩定了農民的收入。形成了救災保障,不用再擔心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當災情發生后通過履行保險合約進行救助,可盡快的回復農業生產,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對社會保障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各種有利政策的推動下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期。但隨著試點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與深入,許多制約著政策性農業保險向前發展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高成本、高費率與農戶家庭低收入之間的矛盾,制約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依賴思想嚴重和保險意識淡薄。一是,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遇見災難危害,中央出資出力為農民無償賠償損失,使農民失去了對于災害防御的自主性;二是,農民思想覺悟低,總抱有僥幸的心理,在宣傳力度也沒做到位的同時,農民缺少自我保護的自主性。
農業保險在起先的快速發展到后來的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是經濟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多樣化,但是保險種類仍無太多變化,選擇性少結構不合理,跟不上需求發展。
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一種農業發展和保護制度,它需要用法律法規作為強有力的保障,目前過過只有《保險法》、《農業法》等非正對性法規,這些法律都不完全使用于農業保險,而我國比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遲緩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可依。
對于農業產品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保險公司也應當有多樣化的方法面對這些需求,而針對性不強將會對農業保險產生負面影響,落后的經營模式跟不上與時俱進的農業發展,將會滿足不了農戶需求。
大力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普及農業保險知識,營造農民學政策的良好非為,是黑龍江省試試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重要路徑。讓農戶了解保費補貼的政策以及如何獲得保費補貼資,正確認識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再只依靠政府救濟,主動對遭遇自然災害等各類災害時做好保障措施。
為保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順利實施,黑龍江應給予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在增強農戶持續經營能力降低保險經營主體成本的同時,也應考慮到減輕農業生產者支付保險費的負擔,降低保險費率。也可以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力度,我國的整體農業生產水平落后,黑龍江更是如此,農業科技不發達,農業保險制度落后等因素使得我省農民相對收入低,對于保險的支付能力差,如果完全靠只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戶自己承擔高額的保險費用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保費補貼是政府為支持與發展農業性保險的首要選擇,在給予農民補貼的時候也需要再考慮利用其他的輔助手段來提高讓廣大農業的投保率。而為了保障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我省也應以對保險公司進行補貼,是財政對農業保險的間接補貼,這提高了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從簽合同到合同終止,從承保到保險理賠,農業保險都需要法律法規作為保障與依靠,需要受到法律的約束,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調整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在保險活動力的關系,政府可以通過農業保險立法保護農業生產,只有等到了相應的權益保障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在一些發達國家都有明確的農業保險的法律制度,農業保險立法可加強農業的經濟地位,有了農業保險法規的保障才能調動農民投保的積極性,才能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保障我省農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其對經濟的作用。
[1]國經文,《陽光相互農業保險公司的實踐經驗》,農業發展與金融,2006年10期
[2]張曉燕,《關于擴大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黑龍江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報課題,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