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大學生體質正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另外,報紙、電視對于運動傷害事故的報道也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引起了國家、社會廣泛關注。一方面這需要廣大體育工作者在今后大學體育教學中,應加強課的組織,加大運動強度;另一方面專家指出,增加運動強度容易出現運動傷害事故,而傷害事故的發生將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和降低大學生運動參與情況。而且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給患者和家庭會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如何避免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運動傷害事故發生成為研究的焦點問題。
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切實降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傷害事故發生幾率,保山學院在 2級新生中進行了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調整前的預實驗:在開始大學體育教學前增加共6學時的體育史、體育保健方面知識的教學,大一上學期大學體育課時共3 6學時(3 0學時的術科教學和6學時的理論教學)。通過增加體育理論方面的教學,旨在改變傳統體育觀念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體育知識體系;使學生了解體育的本質及體育鍛煉對身體和心理的良好影響;自覺運用課堂內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指導自己課外參與鍛煉;并使學生獲得終身鍛煉方法;降低運動傷害事故發生的比例,為提高大學生體質、形成終身體育奠定理論基礎。
本研究以保山學院 1級、 2級非體育專業的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保山學院電子圖書館和使用百度引擎、閱讀學院圖書館書籍來檢索大學體育教學中運動傷害事故的相關材料,重點查找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相關內容。
(2)問卷調查法。自行設計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滿意度調查問卷,并進行信效度檢驗,經專家審核一致認為合理。隨機抽取400名學生(男、女各200份)發放調查問卷份,對 2級學生進行增加6學時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滿意度調查。該問卷內容包括:大學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是否有必要、設置教學內容是否合理、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等。問卷回收份,其中有效問卷份。本文中所用數據主要是由此而來。
(3)專家訪談法。自確定該項研究,咨詢了該領域的專家,對于檢查問卷設置是否合理、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組織等問題都聽取的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4)數據統計法。本研究所用數據一方面來源于校醫務室填寫的運動損傷登記卡的數據統計,另一方面來源于調查問卷。在所有數據回收后,進行了整理,然后輸入SPSS15.0和Excel工作表進行處理,最終通過對比得出結論。

表1 2011級、2012級非體育專業學生發生運動傷害事故人次統計

表2 2011級、2012級非體育專業學生不同類型運動傷害事故統計
從表1中數據說明,2011級學生在2011—2012學年上學期發生運動損傷共121人次,占本年級學生人數的6.76%,而2012級學生2012—2013學年上學期發生運動損傷共107人次,占本年級學生人數的5.35%。由此可見,兩個年級第一學期學生發生運動傷害事故比例,2012級低于2011級。通過對運動傷害事故類型統計可以看出,2011級、2012級學生發生運動傷害事故主要以表皮擦傷、關節扭傷、肌肉韌帶拉傷為主。2011級學生發生過2例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其中有1例骨折、1例關節脫位。
2012級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比例下降和沒有出現較為嚴重的傷害事故可能主要是由于在正式開始大學體育課程術科教學前進行了6學時的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其中體育保健方面知識的教學占總理論學時的50%。通過對體育保健學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于運動衛生、運動創傷基本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于運動傷害事故的重視、掌握了一般的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這對于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和恢復都具有重要意義。

表3 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統計

表4 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選擇滿意度調查結果統計
問卷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有60.6%認為大學體育有必要開理論課教學;而且學生對于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滿意度較高,在調查的學生中對該課程教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調查人數的86.3%。
從表3表4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組織還是比較滿意的。本次課程調整切實做到了,集合體育學院優勢資源、發揮教師專業優勢、精選教學內容,分別從體育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訓練學方面進行教學。通過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體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尤其是對于體育的功能了解更加深刻,從表1表2中數據也可以看出,理論課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運動傷害事故的作用。

表5 運動傷害事故處理方法掌握情況統計表

表6 同樣運動傷害事故發生后傷病恢復情況統計表
如表6顯示,在問卷調查的387人中,有18人發生過跟以前同樣的運動傷害事故,調查結果顯示,13人出現和以前一樣的運動傷害事故后,恢復期縮短;2人認為跟以前差不多,沒有什么顯著性變化;3人出現跟以前同樣運動傷害事故,恢復期時間延長。
導致運動損傷后,恢復時間縮短的結果,可能與表5統計結果一致。在對運動傷害事故處理方法掌握情況的統計中發現,在調查的學生中有54%的對于一般的運動傷害事故處理方法是基本掌握了,40.3%的學生對于運動損傷處理方法有所了解,只有22人完全沒有掌握一般的運動傷害事故處理方法。
在對運動傷害事故統計結果顯示,通過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對于運動傷害事故引起了學生的思想重視,有82.5%的學生認為運動損傷隨時會發生,但可以預防,應該引起重視;在調查的387人中有291人認為,通過做準備活動是可以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307人一致覺得,在惡劣的天氣、身體機能狀況不良的情況下是容易引起運動損傷的。
(1)相對于2011級學生和2012發生運動傷害事故比例下降較為明顯。
(2)通過理論課教學增強了學生對于運動傷害事故的重視程度,加強了對運動傷害事故的認識。
(3)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處理運動傷害事故的方法,因此對于處理運動損傷以及運動損傷后的恢復都具有重要意義。
(4)學生認為增加6學時的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很有必要;對于教學內容選擇學生也是比較滿意的。
(1)調查中,有學生提出應該把中華傳統養生方法融入理論課教學中。
(2)建議大學體育每學期都增加不同內容的理論教學。
(3)身體有殘疾的學生引起引起大家的關注。
總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國古人已經認識到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少年強則國強。大學體育教學是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在今后教學中,應不斷加強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大學生體質,發展大學生身體素質。
[1]李靜波,樊蓮香,田春陽.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發展趨勢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81).
[2]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宗平,莊惠華.重健身淡競技—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J].體育科學,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