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近些年,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每年外出旅游人數平均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購買旅游紀念品是人們在旅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內容。但我國目前的旅游品的研發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現狀正如我國景名勝區協會副會長馬紀群談到旅游紀念品現狀時所說:“我國旅游紀念品多是個體生產者制作銷售的,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專門的生產基地。從那里生產出的旅游紀念品,打上景點的標簽,直接送到全國各地,自然形成了‘走遍東西南北,隨處可買同樣商品’的現象,而且質量沒有保證,經營手段極不規范”。旅游品生產的隨意化和無秩序化,會大大降低游客對旅游地的體驗感和信任感,有礙于旅游區旅游業的發展。
在我國不少旅游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工藝產品,如貴州的刺繡和蠟染,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游客的喜愛。人們在旅游地,希望看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且優質的商品,但實際的情況卻令人不甚滿意。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旅游,應該是以地區特色來吸引游客,游客去旅游是為了體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景觀的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而我們在很多不同的旅游地,甚至是距離相距甚遠的南北城市,相似、或相同的旅游紀念品比比皆是。這樣的現象會讓游客無法辨識那種紀念品才是所在旅游地的特色產品。這不僅影響了游客對旅游紀念品購買的興趣,而且也嚴重模糊了旅游地的個性。
在各個旅游地,從事旅游紀念品及相關產品銷售的商販很多,甚至有些地方,如湖南鳳凰,每家每戶都在依托沱江來致富,不是餐飲娛樂,就是銷售各種旅游紀念品。由于商戶太多,所銷售的旅游紀念品的種類也非常之多,形形色色、來自五湖四海的旅游紀念品充斥了整個市場。這種泛濫的程度已經嚴重削弱了鳳凰原本的文化特色。
在批量生產的旅游紀念品中,有不少在材質、工藝質量上較為粗糙。而這些產品的形態已經不能代表旅游區的原生藝術形態,不利于旅游區文化的傳遞。而對此,卻缺乏相應監管部門對其進行管理。
在旅游紀念品的種類中,代表民族特征的手工藝品和產地特色食品往往是最能吸引游客的。其中手工藝品包括裝飾性手工藝品、手工藝實用品、手工飾品等。這些種類的旅游紀念品與旅游地的文化特色相關聯,游客在旅行過程中也非常喜歡樂意了解和接觸這類旅游紀念品。這些旅游紀念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它們是沉淀了旅游地若干年的文化而產生的,其中所蘊含的文化都有可以繼續延伸的價值。如山東濰坊的風箏藝術,是齊魯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單純的玩具,也不是單純的旅游紀念品,而是濃縮了齊魯地區特定的文化內涵、民族精神。在商販的銷售中,它是一件商品,但它卻承載了傳播齊魯文化的重任。游客在了解、購買這些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的過程中,也進行了一次齊魯文化、風箏文化的體驗。
作為承載著文化傳播重任的旅游紀念品,它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旅游地原生文化的傳遞。這對發展旅游地經濟、弘揚旅游地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旅游品研發中,必須考慮如何才能完整、真實的傳遞出旅游地的文化精神。
在今天市場上的旅游紀念品中,在原有工藝形態上進行創新設計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創新。但作為代表傳統文化的旅游品,創新必須在不脫離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又要將傳統文化特色延伸開來,使其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有它的領軍者。旅游紀念品行業也應如此。我們可以依托旅游區的本土文化建設,將旅游品的研發貫穿其中。對于旅游區的旅游紀念品研發,可以通過政府號召和支助,扶持有實力的旅游紀念品生產企業,讓這些領導企業在研發、生產上形成一定的規范,并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旅游紀念品的研發。由于政府的介入,可以對旅游紀念品的研發生產進行很好的導向,并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變化,調整旅游紀念品的類型。而領導企業也可以以行業大哥的身份去指導小型的企業的生產加工,使特定旅游區的的旅游紀念品的形式有著其核心的文化藝術精神。
我國的旅游產業在數量上頗為豐富,旅游消費市場所囊括的層次也較多,既有滿足普通老百姓的經濟游,也有滿足富裕階層的豪華游。既然旅游過程可以進行消費層次的劃分,那旅游紀念品也應該針對不同層次消費進行的相應的研發設計。在保留文化藝術精神的前提下,對于同種類型的旅游紀念品,可以在材質、工藝復雜程度,以及包裝上進行層次上的劃分。
現有的自發性的研發和設計,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旅游消費的需求了。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應該更多的引入專業性的設計人才,對特定區域旅游紀念品進行系統化的研發設計。由于這類人才的特殊性,在現有的學院式的教學體系中較難完成其培養計劃。但可以緊密聯系旅游區域,多層次架構式的進行教學。可以建設專門的專科學校,從工藝技術、藝術形態、創新設計等角度專向性培養。這些專科學校可以以社會辦學的方式進行,既可以幫助閑置勞動力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也可以有計劃的培養專門性人才。在此基礎上,可以由政府牽頭,邀請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來進行講學,以合作的方式來充實學校的教學內容。
常規的買賣式消費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那些追求個性的游客的需求了。在銷售旅游紀念品,傳播旅游文化的時候,可以引進體驗式消費。例如,讓游客參與工藝品的制作,以作坊的形式來展現特色工藝品。雖然在很多旅游地已經有商家嘗試著此類的模式,但并沒有將其系統化的推廣開來。其實很多民間工藝品都是可以引進此類模式的,如山西泥塑、貴州蠟染等。游客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工藝品的制作,能體會其中的樂趣,也能更加了解所接觸的文化藝術。這不僅可以增加旅游地商戶的收入,也能豐富旅游項目,更有助于旅游地文化的傳播。
綜合來看,旅游紀念品是旅游產業中重要內容,旅游紀念品研發的規范化、系統化,是規范旅游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我們要理性的發展旅游事業,理性的研發旅游相關產品,這不僅推動了旅游地經濟的發展,也是我國旅游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1]高銳.淺談中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經濟發展研究,2012,(5).
[2]晁鵬,宋洪波.淺析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現狀及開發.科技創新導報[J].2010,(30).
[3]王玉明,詹爍.我國當前旅游規劃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鐘志平.旅游商品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