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河北省人社廳
人才培養作為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愈益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河北省各級人才管理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大力培養人才,為他們服務河北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盡管如此,人才培養仍然受到各種制約,如何突破制約,走出一條適應河北人才培養的新路徑,是我們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
以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為例。高等教育方面。全省普通高校招生數量突飛猛漲,不僅改變了高等教育規模小、布局分散、層次較低的狀況,而且在許多方面實現了重大的歷史性突破,普通高校數量穩步增長,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不斷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日趨增多。河北的高等教育培養人才出現了新的發展局面。職業教育方面。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逐步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通過實施“四大人才職業培訓工程”等促進了全省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職業教育在全省整個教育體系和國民經濟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有效地緩解了河北省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供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針對公務員開展了初任、任職、專門業務、更新知識四類培訓,大大提高了公務員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開展上崗培訓、學歷教育,在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基礎教育與專業培訓、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集中面授與遠程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了多種培訓工程。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程和繼續教育登記制度,不斷拓展和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技能。建成了一批規模大、質量高、品牌優的高級技工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扶持重點和新設專業,開展企業職工培訓,把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標準作為企業新上項目評估或招投標資質的指標。
主要是通過實施全省和部門各類高層次人才工程來實現。如三三三人才工程,院士后備培養計劃、燕趙學者計劃,巨人計劃、“高層次人才出國培訓工程”等。以“高層次人才出國培訓工程”為例,從2001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撥專款500萬元,選派50名左右的優秀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帶項目、課題到國外名牌大學、知名科研機構進行培訓、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其培訓對象主要是各類高端人才包括在企事業單位中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有較大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存在結構嚴重的不平衡性。各種教育之間存在不均衡發展。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問題仍很嚴重,還未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高等教育還未走出教育體系自身循環的小系統。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度不夠,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仍未縮短,公共教育還未做到整體協調發展,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欠賬較多。教育投入相對不足。盡管我國規定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和生均教育費用、生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簡稱“三個增長”),但實際上,這一政策未能到位。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一些地區無法提供與之相匹配的財力保障。河北也是如此,從近些年來的統計看,河北省在人才教育投入方面,財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較低。高等教育在規模與質量、結構與效益之間有矛盾。近年來河北的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但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在高校的外延擴張明顯高于其內涵建設,規模的擴大明顯超前于質量的提高。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與河北省主導產業聯系仍不夠緊密,一方面培養了大量過剩人才,另一方面社會急需的人才卻得不到充分滿足。
一是培養出的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較少。全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高學歷的經營管理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不到40%。
二是各類既懂技術又善經營管理且具有戰略發展眼光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短缺,精通資本運作、市場營銷、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緊缺,特別是開展國際化經營的經營管理人才匱乏。
明顯落后,培養范圍、力度小,機制、體系不健全。調查顯示,我省農村勞動力接受過短期培訓的不到15%,接受過初級職業教育的只占3%,接受過中等技術教育的只有0.1%,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82%。
其培養結構、規模、增長速度、政府資金投入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省財政每年選派50名左右的優秀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出國培訓名額中,企業人員、基層和第一線高層次人才數量仍占少數。“燕趙學者”計劃沒有實現真正向科研一線人員傾斜。培養中短期行為嚴重,培養手段較單一,培養規模較小。著名的人才培養工程一般都有期限限制,延續性不足,等。
立足河北,面向全國,大力提高國民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國民教育整體水平,建立開放式、多層次、多樣化、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不斷完善中小學教育培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創造能力。高等教育問題,要由擴大規模為主向提高質量為主轉變,突出抓好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形成專業較為齊全、學科特色鮮明、科研能力突出、綜合實力較強的河北省高等教育新局面,緊密結合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使得社會需要甚至短缺急需的一些人才得到滿足。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事業,不斷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
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要求,積極推進黨政干部教育培訓的改革創新,提高其推動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繼續大規模培訓黨政干部,做好基層黨政干部的培訓工作。加快培養造就一批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優秀企業家。以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大力提高企業家素質。探索建立符合河北企業實際的首席執行官制度,建設一支精通國際經濟和法律的復合型管理人員隊伍。繼續完善農村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重點抓好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對農村初中后分流的宏觀調控,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優化教育布局,不斷調整專業結構,采取定向培養、校企合作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為農村培養各類適用人才。高職院校和高級技工學校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實際操作水平,充實設備裝備,增設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中高技術含量的專業種類,全面提升培養實用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針對各類高層次人才特點的分布實行分類培養。要全面落實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繼續資助優秀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帶項目、課題到國外名牌大學、知名科研機構進行培訓、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并逐步增加政府投入力度。著力加強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民營企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工作;要定期邀請國際、國內專家學者來河北省舉辦學術講座、專題研討和技術交流活動,為省內各類高層次人才搭建直接與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學者學習交流的平臺,提升他們的素質與能力;要不斷適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培養和開發急需的各類高層次人才,逐步將其培養成為河北省高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
李建國等.《2010河北人才發展報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