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珺
(湛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廣東 湛江524037)
為改善中心城區的居住和投資環境,產出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湛江市政府2005年在市中心興建了南國熱帶花園,自然修復山林和文保河,植綠蓄水,面積64hm2,2008年建成后對外開放。
設計思路以“花”為主題,廣栽熱帶觀花植物和鄉土植物,體現自然、生態的建園理念,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和觀賞娛樂于一體(圖1)。

圖1 入口廣場雕塑
具體做法為栽種600多種熱帶植物,包括多種棕櫚科的植物,營造豐富的熱帶植物景觀。師法自然,生態為主,喬灌草、常綠與落葉、觀花與觀葉有機結合,并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色彩搭配和疏密排列。植物的選擇以改善環境,美化環境,利于人們工作、生活和游憩活動為主[1]。水系形式活潑,風格自然。
南國熱帶花園植物景觀類型多樣,包括密林、灌木叢、孤植樹、草坪、線狀行道樹、綠籬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孤植樹、草坪、綠籬三類。此外,還有分別以濕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為主的植物專類園鼎能苑和玻璃花房。
2.1.1 孤植樹
孤植樹景觀的特點是突出樹木個體美,或姿態奇特,或線條優美,或花開茂盛,或果實累累,種植處視野開闊,生長健壯,壽命長,不含毒素,沒有污染性及容易讓人過敏的花果等。
公園主入口廣場中心的圓形樹池,一大株樹型優美、亭亭如蓋的鳳凰木,配以一小棵松柏和一塊景石,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成為焦點景觀。這是比較成功的孤植樹實例,盛花期時滿樹紅霞,蔚為壯觀。
2.1.2 草坪
草坪景觀的特點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經修剪的人工草地,展現開闊的空間,提供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場所。
公園內草坪景觀的營造也很到位。綠草如茵的坡地,蜿蜒的磚石小道,零星錯落的喬木、局部裝飾的花灌木,遠處坡頂上作為背景的密林,使視野通透的環境顯得更開闊(圖2)。

圖2 疏林草地
2.1.3 綠籬
綠籬景觀特點是耐密植、耐修剪、養護管理簡便,有一定觀賞價值,起圍墻、聯系、分割、裝飾和防護警戒作用[2]。還能遮蓋不良視點,防噪音。
公園花之戀廣場的圓形大花池,為了襯托中央高大的雕塑,花池中選種了低矮的龍船花、黃金榕造型球作為環形綠籬主要材料,不僅視覺上協調,而且色彩斑斕(圖3)。

圖3 花之戀廣場綠籬
2.1.4 濕生植物園
濕生植物景觀特點是植物生長在過度潮濕環境中,包括水生、沼生、鹽生植物及一些中生草本植物。在自然界有特殊生態價值。
公園中的鼎能苑就是濕生植物園。主要有鳳梨科、天南星科、胡椒科、百合科、竹芋科、石蒜科、爵床科和蘭科,蕨類和萬年青類等。水生植物有香蒲(Typha angustata) 、再 力 花 (Thalia dealbata)、龜 背 竹(Monstera deliciosa)等;豎向綠化材料有綠蘿(Scindapsus aureum)、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巢蕨(Neottopteris nidus)、二叉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tum)、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等(圖4)。

圖4 鼎能苑
2.1.5 旱生植物園
旱生植物景觀特點是適宜在干旱生境下生長,可耐受較長期或較嚴重干旱,植株的葉、莖具有發達的貯水組織。以仙人掌類植物和多漿類植物為代表。
鼎能苑后有一個旱生植物的玻璃日光溫室。以玻璃為覆蓋材料,是因為其透光度大,使用年限久[3]。溫室里種植著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火 殃 勒 (Euphorbia antiquorum linn)、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蟹爪蘭(Zygocactus truncactus)、玉麒麟(Eephorbia neriifolia var.cristata)等沙漠植物。形態各異,妙趣橫生(圖5)。
公園內的熱帶水域景觀包括溪流和湖泊兩類,聚散結合,動靜皆宜。

圖5 旱園
2.2.1 溪流
溪流景觀類型的特點是流動的水充滿活力和動感,是活躍空間的有效因素,同時能產生各種悅耳的聲音。設計時一般忌寬求窄,忌直求曲,且常與山石相結合。
公園中軸景觀是一條筆直的水帶。入口廣場臺階下的小方池作為起點,數級跌落的小溪,沿著景觀主軸向前延伸。許多自然形態的石塊,小的或散落溪底,或裝飾駁岸,大的或做步石溝通兩岸,或設計成噴出細小水柱的裝置。石景在溪流中一方面可減緩水流,另一方面增加水景的錯落感,讓水景不那么單調[4]。幾根景觀柱把溪流分成數段,柱身浮雕內容為當地先民的奮斗發展歷史過程,筆觸粗獷,加上重復出現的噴水石塊,使中軸水景富于節奏和韻律,同時不乏歷史韻味(圖6)。

圖6 景觀主軸水景
鼎能苑中的自然式溪流,狹窄蜿蜒,大塊卵石砌岸鋪底,兩塊長方形石板搭成小橋,在郁郁蔥蔥的植物叢中,忽明忽暗,忽隱忽現,似一條玉帶貫穿植物園。
2.2.2 湖泊
湖泊景觀的特點是水面開朗寧靜,并能反射天光云影和周圍的景物形成倒影,在微風中也會呈現出動態的變化[5]。常結合島嶼、小橋、汀步、觀景亭臺等設計。
公園的中心水景是一寬廣的湖面。近花之戀廣場的駁岸做成規則式,以與廣場風格相協調;近綠地處則采用自然式駁岸,以配合周圍環境的自然特色。開闊的廣場邊緣是伸入水面的組合觀景平臺,游人在此近可俯視游魚,遠可眺望對岸的景色,清風徐來,頓覺心曠神怡(圖7)。湖心島位于水體一側,植被茂密的小島本身平淡無奇,但是打破了湖面的單調,也起到了分割水面的作用。

圖7 親水平臺
鼎能苑中小溪盡頭形成一個聚攏的水面,面積雖有限,但在相對封閉的植物園中顯得開朗明亮。池中有一幾平米的小島,被一株榕樹覆蓋,幾只仙鶴雕塑分散周圍,形態各異,情趣盎然。一座三折的小橋橫跨水面,增加了景深,也是游客觀魚喂魚的好去處。湖邊密植了香蒲、再力花、春羽等水生花卉。
園林建筑的常見類型有亭、廊、軒、榭、臺、棚架、圍墻等和服務性建筑。景觀特點是兼藝術性與實用性于一身,總體上表現出欣賞功能大于使用功能。在園林中用于點景、觀景、組織空間、引導游覽路線。
中軸水景旁的連亭和鼎能苑中高地上的小亭,分別設在道旁和水邊,滿足了“觀景”的需要,又形態多姿、色彩豐富,滿足了“點景”的要求,美觀與實用俱存。花之戀廣場邊和鼎能苑中的廊,前者既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同時使廣場的空間圍合更獨立;而后者結合攀緣植物設置,廊的外觀也能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了[6]。
即便如今南國熱帶花園已成為市民平日鍛煉身體、周末出游的好去處,公園依然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如中軸景觀帶的鋪地,采用較原始的青石,營造自然粗獷的效果,但表面凹凸不平,老人兒童行走時容易絆倒。又如中心湖景處理過于簡單,廣闊的水面缺乏變化,不免流于平淡。再如除了專類園,許多出現頻率高、美觀顯眼的熱帶植物都沒標識,應掛牌,標明種名、科屬、產地等,更好地發揮科普教育的作用。
營造熱帶風情園林景觀,筆者總結了幾個要點:要色彩鮮艷,氣氛熱烈;植株以高大棕櫚、低矮灌木、攀緣植物為主,形態多變;要有多種豎向結構和水平結構,多選擇色葉和開花植物;水域多營造溪流、瀑布、噴泉等形態;建材的選擇要貼近自然,如卵石、麻石、青石等。
作為“都市的肺”,公園在營造景觀的同時,還為人們提供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21世紀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南國熱帶花園毗鄰湛江市體育中心、保齡球館等大型活動場地,與新建的大型高檔住宅區——西粵-京基城不過百米之遙,又處在市區兩大主干道之間,相信很快會發展為湛江一座富于地域代表性的公園。
[1]古炎坤,莊雪影,陳定如,等.關于廣州建設生態文明花園的思考[J].廣東園林,2011(1):11.
[2]莊雪影.園林樹木學(華南本)[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劉 燕.園林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4]郭春華,周厚高,歐陽秀明.水景設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5]金鷹達.庭院花園[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6]區偉耕.園林建筑[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