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士海
(錦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遼寧 錦州121001)
錦州海域是遼東灣的西半部分,海岸線總長105.2km,位于近似封閉的渤海的最底部。因此,潮差較小,海水交換能力很弱。一旦發生赤潮,很難在短時間內去除影響。1998年,渤海灣發生大面積赤潮,雖然沒有波及到錦州沿海地區,但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由于排入錦州灣的廢水量常年居高不下,加上灣內海水交換能力弱,使排入的污染物自然降解很難,海水已經不堪重負(圖1)。

圖1 錦州灣接納廢水量趨勢
錦州沿海環境狀況調查始于1973年,進入20世紀90年代,海域調查全面展開,其中主要測定指標有:CODmn、DO、無機氮(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活性磷酸鹽等,2001~2010年度海域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海水中的N、P是海洋生物必需的營養元素,適量的N和P能促進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長,維持生態平衡。但在人為的影響下,大量的N、P或其他含微量元素的工業和生活廢水排入海洋,使水體交換能力較差的局部水域營養鹽過高而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由于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原因很復雜,所以其評價方法很多,既有多因子評價方法也有單因子評價方法。對于錦州海域富營養化的評價方法筆者先采用多因子評價方法。鄒景忠在渤海富營養化評價中采取的評價模式為:

表1 錦州海域主要指標測試結果 mg/L

DIN為溶解態N;DIP為溶解態P 。其中,EI≥1為富營養化,EI≥5,說明為過富營養化,為赤潮多發區域或已經發生赤潮。結合表1,其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從多因子評價角度可以看出,錦州海域2001~2005年處于富營養化狀態,2006~2010年情況有所好轉。
再從單因子角度來評價海水富營養化程度。海水中浮游植物的變化常通過葉綠素a含量的多少反映出來。因此,常把葉綠素a含量作為赤潮預報的重要指標之一。日本的山田、熟田、吉田先生用葉綠素a含量來評價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其評價標準為如表3所示。

表3 單因子評價標準
我們再來看錦州海域葉綠素a含量及評價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錦州沿海葉綠素a含量及評價 mg/L
從單因子評價角度同樣得出,錦州海域2001~2005年處于富營養化狀態,2006~2010年情況有所好轉。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錦州海域2001~2005年處于富營養化狀態,2006~2010年情況有所好轉。但我們還是不能放松警惕,因為富營養化狀態是赤潮形成的前提條件,一旦氮磷比例超出正常范圍(正常水域N∶P=10~15∶1),在適宜溫度情況下極易發生赤潮。從表5中,我們可以了解錦州沿海區域N∶P的狀況。

表5 N∶P狀況一覽
可以看出,從2002年開始錦州海域N∶P比例已經超出正常水平很多,一旦達到浮游生物適宜生長的條件,極易發生赤潮。但我們也應看到,自2007年以來,N∶P比例有緩慢下降趨勢,這與市政府全面實施污染總量控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關停一批老企業、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場建設是分不開的,相信錦州海域的海水富營養化狀況一定會有所改善。
[1]錦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錦州市環境質量報告書[R].錦州:錦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010.
[2]林碧琴.藻類與環境保護[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
[3]大連市環境監測站.赤潮與生物監測[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