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憶慧
(廣東海洋大學 圖書館,廣東 湛江524000)
當今世界陸域資源、能源和空間的壓力與日俱增,發展藍色經濟是世界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茖W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是解決人口增長、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等問題的必然選擇。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我國擁有200海里,水域面積約300km2,南北跨度38°緯度,兼有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個氣候海域的海洋資源開發使用權利,富饒而美麗的海洋,蘊藏著生物、礦產、空間、能源等豐富的海洋資源。
新興的海上娛樂文化旅游業,使人們在休閑中創造財富,享受海洋的慰籍;人類新探明的礦產“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據初步調查,我國南海有近800億t油當量,相當于全國石油總量的一半;海洋風能、潮汐能、鹽差度、海流及海水的溫度差都可以用來發電。地球上積蓄了億萬年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經過數百年的巨大消耗將不可逆轉地趨向枯竭。而海洋資源豐富,作為新能源與之相比,具有開發技術成熟、清潔、無污染等優勢。海洋藍色經濟的高速發展,給海洋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如繼續下去在人類還未享受海洋的利益時,海洋資源將失去原有的多種功能,故“海洋環境保護”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之一。
以CNKI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文獻獲取源。以“海洋環境保護”為關鍵詞檢索項,分別對1998~2012年、2009~2012年公開發表的網絡數據庫期刊論文,進行檢索分析統計,分別得到文獻總數量3711篇和449篇,將數據導入Excel表格,參照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論文題目、論文數量及趨勢、參考文獻數和關聯較密的學科、論文質量變化趨勢、作者單位數量分布情況、核心作者數量群等進行統計分析。
海洋環境保護為題名的1998~2012年網絡數據庫文獻有3711篇,其中年鑒1538篇,網絡數據庫期刊1346篇,年鑒是實際工作的總結和記錄,年鑒多于期刊論文,可見理論跟不上實際工作的發展;博碩士409篇、報紙247篇、會議171篇、排除年鑒外,其余分別占總量的61% 、18.8% 、11.4% 和7.9% ,可見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是反映學科研究動向最主要的媒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以下以期刊論文為例。
1979~2008年,共有包含“海洋環境保護”主題詞的網絡數據庫期刊論文1492篇,其中1979~1988年,188篇,1989~1998年,267篇,1999~2012年,1089篇,是總數量的72.9%,近十幾年論文數量增加較快,可見海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逐年增加。由表1可以看出,年平均論文數為84篇,其中2004年論文數最少,只有48篇 ,占總論文數的5.7% ,2011年140篇,占總論文數的16.6% ,為論文數最多的一年(圖1)。

圖1 1999-2012年期刊論文數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絡數據透露:我國國家海洋局2004年啟動的為期8年海洋調查顯示,中國海洋資源堪憂,90%沿海城市周期性缺水;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紅樹林減少73%;珊瑚礁減少80%;48個入??谠獾街亟饘?、滴滴涕和石油烴的污染,2008年所造成的直接藍色經濟損失達到13億元。為便于分析問題,取2009~2012年海洋環境保護期刊網絡數據庫搜索出共449篇,按關聯度較高的a環境科學與資源環境,為主題詞搜到169篇,取其下載率高的前19篇,共有參考文獻66篇,平均參考文獻3.5篇;b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詞搜到14篇,共有參考文獻9篇,平均參考文獻0.6篇;c海洋環境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為主題詞搜到14篇,共有參考文獻39篇,平均參考文獻2.8篇;d工業經濟與可持續發展13篇,有漏油、溢油、石油鉆井、運輸5篇與環保相關,其余為行業規范信息。E農業經濟12篇,有兩篇與水產養殖環境保護有關,其余為行業規范與信息。以上d、e忽略,a、b、c共搜取網絡數據文獻47篇,共有參考文獻114篇,平均每篇參考文獻為2.4篇,沒有參考文獻的31篇,占總數的73%,其中b項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平均參考文獻0.6篇,14篇中有10篇沒有參考文獻。作者不重視參考文獻的引用,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工作量小,論文質量差、浮淺不夠深入。
2009~2012年海洋環境保護網絡期刊數據庫基金項目發文42篇,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3篇,兩篇論及海洋公民共同責任、海洋倫理學研究對象及框架體系構建,其余關聯度不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篇,主要論及海洋環境公眾參與和問題及對策、填海造地適宜性分析及需要注意的問題、資源與產業、氣象、環境容量及污染物總量控制、造船廢水處理技術、潮流數模等研究。教育廳基金支持有1篇,《大連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海洋環境保護中的公共參與與問題及對策》。福建科委的關于《福建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的幾點思考》1篇。以上直接關聯度相對較高。屬于高校海洋環境保護基金項目發文幾乎為零,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海洋環境保護科技研究不足。總體來說,科研基金投入不占優勢,海洋環境保護的實用技術、綜合管理策略、法律監管規范條款等研究不足。
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詞從網絡數據庫查2009~2012年449篇核心作者,截取前15名共發文44篇,中國海洋大學核心作者排名第一,有5名15篇文章,大連海事大學有2名核心作者7篇文章,上海海事大學有2名核心作者7篇文章,國家海洋局(不分分總局)有3名6篇文章,福州大學有1名5篇文章,國家海事局(不分分總局)有2名4篇文章。核心作者最多的中國海洋大學同時也是核心機構,總發文數量46篇、大連海事大學總發文數量13篇,國家海洋局(不分分總局)總發文數量32篇。由此可見核心作者及核心單位集中在國家海洋局、國家海事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從事專業的機構,而海洋環境保護涉及環保局、規劃局、城建局、旅游局等多部門 ,顯然公眾參與不足;廣東屬海洋大省,但對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占優勢,良好的空氣指數,不能代表良好的生物鏈,海洋環保、生態環保、經濟協調有序發展,才能保住大自然賜予的天然環境。
本文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數據庫1998~2012年的1346篇,海洋環境保護論文為研究對象,其論文數量逐年增加,但存在著理論跟不上實際工作的發展。以2009~2012年的海洋環境保護網絡數據庫不同主題詞途徑,分析了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研究現狀,著者不重視參考文獻的引用,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工作量小,論文浮淺不夠深入,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傮w來說科研基金投入不足,海洋環境保護的實用技術、綜合管理策略、法律監管規范條款等研究不夠深入。海洋環境保護論文核心作者及核心單位集中在國家海洋局、國家海事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從事專業的機構,而海洋環境保護涉及環保局、規劃局、城建局、旅游局等多部門協調合作,顯然公眾參與不足。
藍色經濟是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博大的海洋不是超級人造垃圾場,海洋環境一樣有它的脆弱性,海洋環境保護不僅是監測和監控工作,近海養殖、圍海造地、海岸工程、海油海煉,依靠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海洋環保創新技術也要同步發展。海洋環境問題,實際上就是藍色經濟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
治理策略:①健全信息共享機制,樹立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的社會共識。關注相關信息數據庫建設,更關注相關信息數據系統向圖情服務人員、科研人員開放,并鼓勵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建立共享參與平臺,利用集體智慧、長尾效應、新媒體優勢等促信息機制暢通共享,助海洋環??萍紕撔?,助相關部門科學決策、監督管理,提高全民海洋教育和環保意識。②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機制,處理好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立法細度與執法力度,挾制河流排污和現代版的“精衛填海”。③對海洋環境保護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利用生物修復-降解菌、化學、物理-萃取法、治污科技等方式,開展跨學科、跨部門的綜合治理,借鑒“恢復美國河口”組織度做法,建立海上除污科協,輔助實際工作,保護濕地、灘涂和岸帶生態系統。④加強國際合作,鎖定世界先進的海洋環保技術和法律,開展創新研究,使海洋不因藍色經濟而蛻變,共同保護好海洋環境。
[1]姜旭朝.海洋資源:中國的資源寶庫[J].中國報道,2010(10).
[2]佚 名.海洋大學堂 海洋自然資源及其意義[EB/OL].[2011-01-30].www3.ouc.edu.cn/dxt/NewsDeta...aspx?..
[3]盛 瑩,王 磊,宋 小.青島市低碳經濟現狀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1(8).
[4]佚 名.現代海洋產業及中國海洋產業發展的思考[EB/OL].[2012-11-01].www.doc88.com/p-6252761587.id=339.
[5]歐陽光.從山頂到海洋譜寫中國的-藍-綠-交響曲[J].環境保護,2011(10).
[6]黃明明.海岸帶綜合管理體系需完善[N].科技時報,2010-4-6.
[7]佚 名.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EB/OL].[2012-04-13].www.cnki.net/
[8]孫加韜.中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探討[J].商業時代,2010(33).
[9]徐祥民.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利用應當貫徹的六項原則[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10]張繼平,熊敏思,顧 湘.中日海洋環境陸源污染治理的政策執行比較及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2(6).
[11]溫海明.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綠色科技,2012(10).
[12]程延婷.加強近海岸環境保護 助力半島藍色經濟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1(9).
[13]束春德,蒲艷春,辛麗軻.從文獻統計分析看山東海洋文化建設[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