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后生
(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230011)
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而在國內的研究只有10多年的時間,且受到宏觀環境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的制約。目前,仍有不少的人,甚至某些企業的高級管理層都認為企業文化就是領導的文化。因此,企業文化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認識,更要進一步認識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企業文化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對日美企業管理模式的比較。廣義上說,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全體員工認同和遵從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管理制度、經營理念及其在生產經營實踐中企業形象全面體現。狹義上說,企業文化僅包含精神層面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可以理解為運用文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先進的理念創立企業的經營哲學、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并融入一切企業活動之中,以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因此,企業文化是管理制度的補充。
2.2.1 先進性
時代在加速向前發展,市場更是風云變換,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企業文化在經營理念、技術管理等方面始終保持先進性。
2.2.2 相對穩定性
企業文化不能像技術進步那樣日新月異,尤其是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強調沉淀與積累,因而具有穩定性。但企業文化的穩定性又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技術的更新和時代的進步,企業文化是向前不斷進步的。
2.2.3 發展創新性
企業需要發展,發展才能生存,要發展更要創新,企業文化的發展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2.2.4 潛意識性
潛意識具有一定的能動作用,它會主動地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壓力和影響。企業文化對企業人員有潛意識作用。
2.2.5 差異性
不同的企業之間存在企業文化的差異,生產相近產品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到最后往往是企業文化的競爭。
2.2.6 系統性
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口號、企業標識,而是一個涵蓋企業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完整體系。
2.2.7 群體認同性
企業文化可能發源于個別領導的思想認識,但最終需要得到企業員工的認同。群體不能認同的企業文化內容在企業是很難長期存在的。現代意義上的大中型企業就應該是屬于社會性群體共同擁有。
企業文化在新的經濟發展狀況下,產生其新的發展趨向,以下是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值得去研究的內容。
2.3.1 生態系統型文化建設趨勢
在多個行業中,企業都可以創造出行業性生態系統,連接行業內幾乎所有的企業以及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將需要解決的難題由系統內的力量來解決。例如娛樂行業的YouTube、內容行業的亞馬遜和福布斯、應用軟件行業的蘋果和Android。
2.3.2 不同文化融合建設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跨地區、跨國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不同的區域文化必將對企業的文化提出挑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跨地區或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和完善過程中必然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文化的兼容。
2.3.3 與網絡共生型建設趨勢
現代企業無不在網上占有一席之地,幾乎各類信息都從網絡上傳遞或獲取,網絡是個大平臺,更像一個大宿主,企業與網絡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共生關系。企業文化建設依托網絡進行。
2.3.4 企業文化可測性健康指標體系
企業文化的健康性屬于研究前沿,從定性判斷逐漸形成量化指標體系,對企業已經形成的文化進行定量檢測,從而判斷是否健康,尤其是找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彌補的方案。
2.3.5 企業文化的潛意識默化作用的研究
沙因認為文化由三個相互作用的層次組成:物質層、支持性價值觀、基本的潛意識假定。潛移默化作用涉及到人類的本性、人類活動的本質、人際關系的本質等。
企業是由一系列生產要素組成,競爭力的產生是由這些生產要素決定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整合生產要素的基礎上,能為企業較長時間保持穩定的競爭優勢的能力。1990年,美國管理學家普拉哈德和哈默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目前理論界對核心競爭力存在多種不同的認識。主要是從技術、資源、能力幾個方面進行定義。若企業在這三個方面具有優勢,就很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而通過研究發現,成功企業并非都是在技術、資源或能力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占優。企業核心競爭力往往是通過整合優化企業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具備的能力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能幫助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亞馬遜公司和Facebook公司的成功都能說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突破了傳統的某項和幾項絕對優勢限制。因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理解為對所有可利用的資源整合后的重點突破。
國外管理學者普拉德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進入多元化市場的潛能;二是它所服務的顧客體現出的價值;三是使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須具備如下三個特征。
3.2.1 價值理念先進性
價值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是企業存在意義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先進性,能指引企業的發展方向。最終幫助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3.2.2 資產增值高效率性
不能給企業資產帶來增值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不具有生命力的,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重視并強化其核心競爭力,故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的是其資產增值高效率性。
3.2.3 產品知識不可傳授性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也是以知識為主要產品與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經濟。產品的知識更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在這基本要素中,最具獨特且不可傳授的部分更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特征。
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價值、資產、知識技術、經營管理四個方面。四個方面均有不同的競爭要素,本文從企業競爭要素對核心競爭力進行分解,可以分解為13種力。
3.3.1 價值方面
價值理念感召力:是指一種不依靠物質刺激或強迫,而全憑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領導和鼓舞的能力。
品牌力:品牌力(Brand power),是渠道經營主軸。品牌力是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的有機統一,是指消費者對某個品牌形成的概念對其購買決策的影響程度,品牌力基本上是由品牌商品、品牌文化、品牌傳播和品牌延伸這四要素在消費者心智中協同作用而成的。
資產方面:背景及根基實力,是指企業發展的基礎、社會背景、市場地位等經濟實力;資源調配利用力,是指企業調配和利用資源的能力。
知識技術方面:技術工藝領先力,保持技術或工藝領先的能力;情報搜集力,是指企業針對所需情報資料收集的范圍和速度的能力;技術創新力,是綜合利用產品開發能力、改進生產技術能力、技術儲備能力和技術組織能力的能力。
3.3.2 經營管理方面
領導力就是指懂得進行人力資本管理;能進行團隊設計和培養;掌握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具有個人主動性;有較好的工作組織能力的高級人力資源在管轄的范圍內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在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的事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
執行力: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
戰略決策謀劃力:戰略決策是指企業發展方向、原則和總目標的全局性決策是企業決策中的首要決策。戰役決策是圍繞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為完成一系列具體任務的決策。具體是指對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市場機會的發現與利用和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威脅進行規避的活動,而能否發現利用市場機會或規避威脅取決于企業戰略決策人員是否具備相關知識。
市場反應力:企業應對市場發生變化的可以快速做出對策的能力。
資本運作力:資本運營又稱資本運作概念,資本投資經營是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投資經營方式。
商業模式創建力:是指企業依據市場和自身條件創建出更能適應市場的能力。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競爭要素方面有著不同的優勢,往往又是多個方面的優勢共同形成立體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處在創建初期,面臨的內外環境都較差,企業組織、制度不健全,有很多是家族中的幾個人合伙形式。這個時期企業的文化不具有系統性,更多的表現為宗族性,企業的行為觀念主要受主要領導人的影響,企業的文化靈活性高。企業的愿景不高,戰略性規劃不明朗,對員工的業績考核僅僅依據銷售業績、利潤率、成本等幾個財務指標。此時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關聯度不高,但企業文化著力點已經開始偏向于核心競爭力方面,盡管還是萌芽狀態。比如,著力于技術工藝、商業創新模式等方面。
企業經歷了艱難的創建期后,已經具有穩定的收入源。企業為謀求更大的發展,制定長遠戰略規劃。對員工的考核建立較完整的體系,涵蓋財務和客戶相關指標。企業文化也從事物的邊緣提高到核心層,企業文化也從戰略的高度作用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助推器,企業文化可以起到彌補企業的制度缺陷。
企業的發展因存在規模效應,做大做強是每個企業領導層的共有的想法。擴張期表現出的特點有:組織規模迅速膨脹、市場和業務量急劇增加。企業擴張的形式一般有融資、兼并重組。
企業文化在擴張期往往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并購其他企業,不同企業文化的碰撞容易產生矛盾的計劃,文化先行,是企業擴張的保證。企業文化結合擴張戰略表現出進攻性,適用擴張的要求,引導集體積極高效的行為。
企業通過擴張強化了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和優勢地位,步入成熟期。企業文化的顯著特點就是形成一套完整且被認同的價值哲學。企業文化的宣傳成為企業管理中重要環節和手段。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由學習接受逐漸變成行為習慣。龐大的企業組織在管理和控制過程中需要價值認同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得益彰。只是此時企業文化的靈活性也存在下降的可能。
企業文化的作用變現為三種力:凝聚力、擴張力、約束力。這三種力量都將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將其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演化為一種文化力,以確保在企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如同粘合劑將員工緊緊的粘合、團結在一起,使他們的行動協調一致、目標明確。企業組織隊伍凝聚在一起,就能將企業戰略目標和絕大多數員工的利益統一起來,實現組織和個人的共贏。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能這種基礎是體現在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于企業組織,使得企業上下同心同德結成“鐵板”一塊,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穩固地位(圖1)。

圖1 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互作用
海爾集團在擴張過程中不是靠大量注入資金,而是移植自己的文化模式,將“休克魚”激活。企業通過融資和并購進行擴張,企業資本得到快速增長和社會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同時使企業降低進入和退出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優勢。海爾集團的企業文化就在企業擴張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圖2)。

圖2 企業擴張過程中企業文化強化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為企業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對那些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不該做、不能做的行為,常常發揮一種“軟約束”的作用,為企業提供“免疫”功能。約束功能能夠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方法,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圖3)。

圖3 企業文化與企業行為及核心競爭力的三角影響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原動力,隨著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企業文化也在不斷提升和成熟。而核心競爭力是整個企業的動力系統,兩者共同作用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消長的長期性、基礎性和戰略性要素,更有人提出企業文化就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體現,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核。
核心競爭力孕育發端于企業文化,融合于企業。核心產品、核心人物和核心價值觀構成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以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企業文化構成核心競爭力的內核,是企業組織結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胚胎。
[1]鮑 軍.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探討[J].科技咨詢,2005(27).
[2]陳春花.企業文化管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3]顧晶星.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學習型企業文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4]姜 暉.企業文化對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5]蔡愛萍.文化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8.
[6]王宗坑,朱文娟.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結合的對策[J].經濟師,2010(2):255~256.
[7]范映紅.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J].中國集體經濟,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