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華 (衢州學院圖書館 浙江 衢州 324000)
筆者認真研讀《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5版)“I類文學”類目發現,較之于《中圖法》(第4版),《中圖法》(第5版)“I文學”類目有較大的改進,但仍有一些不足。通過閱讀有關的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平時的工作實踐,筆者現提出《中圖法》(第5版)“I文學”類目存在的幾個問題及修改建議,見教于方家、同仁。
以“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及其下位類為例。《中圖法》(第5版)“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及其下位類編排如下:

I05 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I052 詩歌I053 戲劇文學I053.5 電影劇本、電視劇本、廣播劇本I054 小說I055 報告文學、史傳文學紀實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入此。I056 散文、雜著I057 民間文學I058 兒童文學

I059 民族文學I059.9 宗教文學I059.99 其他網絡文學等入此。
盡管《中圖法》(第5版)的編委們已經注意到了網絡文學文獻巨增,并進行了相應的類目增補編排,但筆者認為把網絡文學編在“I059.99 其他”類目下欠妥。
首先,從“I059.9宗教文學”和“I059.99其他”類目的關系來看,分類號I059.9和I059.99有上下位類的關系,而其內容“宗教文學”和“其他”并沒有上下位關系。如果說這里用的是編號制度上的變通措施——借號法,即“采用層累標記制時為了增加類列的容納性而采用的借用上位類、下位類、同位類類號的一種編號方法”[1]86,那么應該是借號法里的借下位類類號。“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下最后3個子類目分別是:“I059民族文學”、“I059.9宗教文學”和“I059.99其他”。“I059.9宗教文學”已經從“I059民族文學”借用了下位類類號,而“I059.99其他”又從“I059.9宗教文學”借用了下位類類號,這種連借兩個下位類類號的權宜編號法對遵循層累編號制度的《中圖法》來說,無疑是非常規的。
其次,從目前網絡文學的地位來看,僅僅把它放在“I059.99其他”類目下,并用注釋說明,確有不當。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年7月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人”[2],我國的在線閱讀人群和寬帶擁有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全國文學網站簽約作者的人數已突破百萬,約5 000萬讀者通過網絡、手機和手持閱讀器閱讀文學作品。自2000年以來,網絡作品的出版量(總印數)每年大約以25%的速度遞增,全國大部分書城、書店都設置了網絡作品專柜。除了圖書之外,網絡原創小說還衍生出諸如電視、電影、電子游戲和動畫等其他樣式的文化產品。由此可見,網絡文學正迅速向大眾日常生活滲透,因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3]。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網絡文學文獻的人氣和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中圖法》(第5版)修訂原則中的文獻保障原則規定:“分類法類目的設置要與文獻出版、積累的狀況相匹配。做到有類必有相關的文獻、有文獻就有能容納它的類;某類文獻種類多,類目就設置詳盡,反之,類目就設置簡略。”[1]74本著發展的眼光,如果設置網絡文學類目,它應與I052/9的任何一個類目是同位類目。如果要把網絡文學設為I052/9的同位類,就會存在另一個問題,即從I052到I059已經沒有同位分類號了,這也許是《中圖法》(第5版)要這樣處理網絡文學類目的原因。根據《中圖法》(第5版)編制的指導思想,即以知識、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文獻出版的實際為基礎,將分類法的科學性、實用性有機統一,強調《中圖法》的實用性和工具性;既要貫徹《中圖法》的連續性和相對穩定性,又要充分反映學科專業的發展帶來的類目及其體系的變化;標記系統的修訂必須滿足分類法類目體系編制和發展的需要,保持較好的結構性,力求簡明、易懂、易記、易用、易于擴充[4],筆者建議把“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的下位類作適當調整:把“I055報告文學、史傳文學 ”、“I056散文、雜著”調整為“I055散文、雜著”、“I055.5報告文學、史傳文學 ”、“I056網絡文學”,然后刪除“I059.99其他”。因為從學科角度看,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是文學的4種基本樣式,應該把它們排在一起。同時,根據《辭海》“散文”的定義:“文學的一大樣式。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于韻文和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并稱的一類文學體裁。廣義散文包括雜文、小品、隨筆、報告文學在內。”[5]既然歷史上把經傳史書歸在散文名下,現代廣義的散文也包括報告文學,那么把“報告文學、史傳文學”作為“散文、雜著”的下位類類目是有章可循的。據此,筆者認為應將《中圖法》(第5版)“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及其下位類設置如下:

I05 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I052 詩歌I053 戲劇文學I053.5 電影劇本、電視劇本、廣播劇本I054 小說I055 散文、雜著I055.5 報告文學、史傳文學紀實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入此。I056 網絡文學I057 民間文學I058 兒童文學I059 民族文學I059.9 宗教文學
由于《中圖法》(第5版)“I文學”類目下的“各體文學”類目設置都采用相同的體例,因此筆者認為可將“I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作方法”類目的修改方法應用到“I106作品評論和研究” 、“I11作品集” 、“I207各體文學評論和研究”、“I28兒童文學” 、“I29少數民族文學” 、“I3/7各國文學”類目的相關內容處。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的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中進行檢索,分別輸入中圖分類號“I236地方劇”類目下的30個子類目的分類號,筆者統計出2010—2012年這些類目的標引頻率(見表1)。

表1 國家圖書館所藏中文中國地方戲劇文學作品文獻分類統計情況表
從表1可知,在“I236地方劇” 類目下的30個子類目中,有15個子類目近3年來的標引次數為0,標引次數最多的是“I236.53江蘇地方劇”類目,為11次,其他子類目的標引次數都為個位數。在檢索過程中筆者發現,“I236地方劇”類目下的子類目的標引大部分發生在2010年,2011年與2012年幾乎沒有標引,而且近3年來新出版的地方劇文獻也很少。地方戲劇曾是千千萬萬老百姓的主要生活、娛樂方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電影、電視尤其是網絡逐漸取代了戲曲,成為老百姓的主要生活、娛樂方式。地方戲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的觀眾大部分已經流失,其現在多半只保存在中老年人群的記憶里,已經日漸式微。相較于《中圖法》(第4版),《中圖法》(第5版)I大類作了多達60余處的修訂,除了2處是刪減、1處是修改之外,其他全是增補。刪減的內容分別為“I266.4游記”類目和“I29少數民族文學”類目的部分注釋;一處修改是將“I207.42新體小說”改為“I207.42現代、當代小說”。《中圖法》是個吐故納新的有機系統,作為其中的一部分,I大類也應該依據時代和文獻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增刪。根據《中圖法》(第5版)文獻保障的編制原則,“分類法類目的設置要與文獻出版、積累的狀況相匹配。當某類失去必要的文獻保證后,就應對有關的類目加以壓縮、合并”[1]74。筆者建議,簡化“I236地方劇”的類目設置,僅設“I236地方劇”類目,其下加注釋:“如有必要,依中國地區表分”。
在 I 大類下的文獻中,中長篇小說往往占最大的份額。《中圖法》根據圖書文獻實際的分類檢索需要和排架需要,設置了“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這無疑是個好辦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世界的深入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促使中長篇小說的藝術形式和題材類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圖法》(第5版)沿襲1999年出版的《中圖法》(第4版)的“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不合時宜。但是要想修訂出符合中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現狀的“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我們對小說類型的梳理和劃分是建立在實際創作基礎上的。那些成熟的小說類型是我們主要的研究對象,另一些確實存在但命名混亂的小說類型,我們應在自己的分類原則之下重新歸類,而那些已經充分歷史化、因為某種原因不再具有生命力的小說,我們也要對之作出說明。另一方面,我們的分類也不能鼠目寸光。隨著社會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時代精神的轉換,新的小說類型總是在不斷涌現。過去不存在的小說類型,現在有可能成為主流。同理,現在不存在的小說類型,將來未必不存在。由于現有的小說研究在理論演繹上的滯后,導致我們對一些新小說類型的出現缺乏心理準備和理論準備,頻頻出現失語或者認識混亂的現象”[6]。目前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借鑒,筆者不揣孤陋,嘗試修訂“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以期拋磚引玉。
從理論來說,只要社會不斷發展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就會不斷發展變化,小說的類型也會不斷發展變化。但是,在某一段時期內,社會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的發展變化是有限的,因而小說的類型也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具備相當的歷史時段、具有穩定的形式或者內涵樣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同時又在讀者心目中能引起比較固定的閱讀期待的小說樣式,才叫類型小說”[7]。筆者查閱了目前國內幾家有名的小說網站的小說分類發現,起點中文小說網把小說分為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言情、歷史軍事、游戲競技、科幻靈異、同人漫畫等類型;縱橫中文網把小說分為奇幻玄幻、武俠仙俠、歷史軍事、都市娛樂、競技同人、科幻游戲、懸疑靈異等類型;逐浪小說網把小說分為言情、玄幻、網游、都市、修真武俠、歷史軍事、科幻、競技體育、靈異推理等類型;瀟湘書院把小說分為穿越、架空、歷史、都市、青春、豪門、魔幻、玄幻、異能等類型;紅袖添香小說網把小說分為言情、都市、武俠仙俠、玄幻奇幻、驚悚、懸疑、歷史、軍事、科幻、網游等類型,其中言情小說又分為穿越時空、總裁豪門、古典架空、魔法幻情、青春校園、都市高干、白領職場、女尊王朝、耽美同人等題材,都市小說又分為商場、官場、婚姻家庭、職場勵志等題材;小說閱讀網把小說分為奇幻、武俠仙俠、網游、歷史軍事、靈異推理、都市、言情、穿越、校園、同人等類型。從上述主流小說網站按照題材對小說的分類來看,小說主要有都市、言情、歷史、軍事、武俠、仙俠、玄幻、奇幻、青春、校園、驚悚、懸疑、科幻、靈異、推理、架空、穿越、網游、同人等類型。
《中圖法》的修訂要遵循科學性、實用性、連續性、穩定性、發展性、結構性的指導思想[4]。筆者依據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和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常識,現提出《中圖法》(第5版)“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的修訂建議。經過適當歸類后發現,“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的復分內容有10余項,因此筆者建議采用“八分法”的編號措施,因為“八分法又稱擴九法,即當某類列的同位類類號標記到8,且尚有若干同位類待標記時,則9本身不用,擴展為91、92、93……98、99,為第9個及以后的同位類配號。八分法一般在同位類超過9個、少于18個時使用”[1]84。“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中“1革命斗爭小說”這個類目已經過時了,不過考慮到類目編號的穩定性,可暫時保留;“2軍事小說”的注釋應稍作修改;“3史傳小說”、“4經濟、政治小說”、“5科學小說、科幻小說”均不作改動;“6驚險小說、推理小說”的類名改為“驚悚小說、推理小說”,注釋改為:“以犯罪、反特、偵探、驚險、恐怖、懸疑、推理為題材的小說入此”;“7社會、言情小說”的類名改為“都市、言情小說”,因為社會小說類名過于寬泛,且已過時,注釋改為:“以商場、官場、女性、愛情、婚姻、家庭、冶艷、職場勵志為題材的小說入此”;“8武俠小說”的改類名為“武俠、仙俠小說”,并加注釋為“以武打、修真為題材的小說入此”;刪除“9其他題材小說”這個類目。筆者還建議增設以下類目:“91農村小說”,注釋為“以農村生活、農村問題為題材的小說入此”;“92青春校園小說”,注釋為“以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為題材的小說入此”;“93玄幻、奇幻小說”,注釋為:“以玄幻、奇幻、魔幻、靈異、神怪、穿越、架空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入此”;“94同人小說、網游小說”,注釋為:“以電視劇、動漫、游戲為題材的小說入此”;“99其他題材小說”。綜上所述《中圖法》(第5版)“中長篇小說題材復分表”為:
1 革命斗爭小說
以近代各時期人民革命斗爭為題材的小說入此。辛亥革命以前的入3;以軍事題材為主線的入2。
2 軍事小說
以戰爭和軍隊、民兵生活、國防建設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以和平時期軍人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為主線的小說入7;涉及犯罪、反特、偵探、驚險、恐怖、懸疑、推理題材的小說入6。
3 史傳小說
以歷史和人物事跡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4 經濟、政治小說
以經濟建設、經濟改革、政治斗爭、政治生活、國際關系為題材的小說入此;以文化教育為題材的小說也入此。
5 科學小說、科幻小說
以科學探險、科學考察、科學實驗等為題材的小說和科學幻想小說入此。
6 驚悚小說、推理小說
以犯罪、反特、偵探、驚險、恐怖、懸疑、推理等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7 都市、言情小說
以商場、官場、女性、愛情、婚姻、家庭、冶艷、職場勵志等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8 武俠、仙俠小說
以武打、修真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91 農村小說
以農村生活、農村問題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92 青春校園小說
以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93 玄幻、奇幻小說
以玄幻、奇幻、魔幻、靈異、神怪、穿越、架空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入此。
94 同人小說、網游小說
[1]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使用手冊[M].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2.
[2]李 晶.中國網民數5.38億 手機成上網第1終端[EB/OL].(2012-07-19)[2012-07-12]. http://www.pcpop.com/doc/0/816/816498.shtml.
[3]黃 茜.網絡文學的新銳優勢[J].大眾文藝, 2010(19):183.
[4]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M].5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0:5.
[5]《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661.
[6]許道軍.小說類型:分類原則和方法[J].時代文學, 2008(9):180-182.
[7]葛紅兵,肖青峰.小說類型理論與批評實踐:小說類型學研究論綱[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5):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