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鳳平 魏廣君
(1. 中國石油遼化分公司運輸公司,遼寧 111003;2. 大連保稅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大連 116601)
軟環境是相對硬環境而言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觀念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在現有的環境下,這些因素又集中體現在機制上。軟環境就是在經濟發展中。相對于地理條件、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基礎條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觀念、文化氛圍、體制機制、政策法規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態度等。
良好的軟環境,是生產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務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經濟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軟環境好,哪里就會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其經濟活動就會出活力、出效益。因此,軟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軟環境建設對于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牽動作用和重要的基礎作用。軟環境不過硬,發展這個硬道理就硬不起來;軟環境搞不好,經濟建設就難以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抓軟環境就是抓機遇、就是抓振興,就是抓發展和解放生產力。特別是當前地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從東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到處都在談軟環境,比軟環境,抓軟環境,形成各自競爭優勢。尤其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五位一體”總布局治國理政的新理念。且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所以,為切實貫徹黨“十八大”精神,就要充分認識軟環境建設的重大意義,從而把握良好的發展先機。
軟環境問題無一不與人有關,因此,抓軟環境尤其要以人為本,狠抓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建設,首要一條就是講政治。講政治,就必須堅持黨的宗旨意識,完全徹底、全心全意為人民、為基層服務,用優質服務打造良好的軟環境。講政治,就必須堅持萬事民為先,以大局利益為重,以群眾利益為重,從小事入手、大局著眼,謀求經濟發展、群眾致富的大目標。講政治,就必須認真貫徹黨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指導思想,反腐倡廉,嚴肅黨紀政紀。軟環境出現的問題,必然會損害或阻礙經濟發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基礎,就必須維護黨的威信和統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反映在軟環境上的問題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損害,必須用嚴厲的法律嚴加整治。
隨著人們對軟環境建設認識的逐步加深,如何改善軟環境相繼被各級、各地人民政府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例如,遼陽市委、市政府在充分研究、分析推進城市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議題后,明確指出,改善軟環境是提高城市競爭力、推進大連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需要,是克服當前宏觀形勢不利影響、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的緊迫要求,也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為此,在全國各地開啟了“軟環境建設年”活動,并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然而,軟環境包含了政務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方面。軟環境建設也將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如何有步驟、有計劃的實施軟環境建設,就成為一個值得深入分析與認真思辨的現實問題。面對近年來在軟環境建設中出現的一些新動向,筆者嘗試探討軟環境建設實施的“三步走”戰略,以期為切實貫徹黨“十八大”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
軟環境是一個地區市場發育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綜合體現。不同區域和系統有著各自不同的軟環境發展程度,對軟環境建設的需求和緊迫性認識也各不相同。因此,推進軟環境建設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自身所處的環境,明確軟環境建設的目標和內容,將其作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契機,強化服務意識,使軟環境建設真正融入到現有的社會服務體系、行政管理框架、民生工程建設之中,以此推進綜合服務功能的優化和升級。在黨政機關,可實施“浮庸散奢”作風整治類活動。重點解決黨政機關和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作風漂浮、工作平庸、紀律渙散、奢侈浪費等問題。在服務性窗口單位和行業服務窗口,可開展“綜合服務測評”類活動,將改善服務態度、提升服務質量作為考核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重點解決群眾反映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生硬、服務能力不足問題,努力提高服務效能。在行政管理部門,可采取效率考核與行為規范督查活動,將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和社會認同度納入綜合測評,重點解決效率低下、不規范、民眾不滿意等問題,竭力提升軟環境水平。總體來看,通過開展有效的軟環境建設活動,有助于使傳統交叉、多頭、分散式的行政管理服務體系,向聯合、互通、協作的新結構轉變(圖1),對推進綜合服務功能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圖1 軟環境建設初期實施戰略
隨著軟環境建設的深入開展和有效推進,軟環境建設必然進入到一個實施的“發展期”,即廣泛性的開展各類軟環境建設活動。機關、企業、街道、社區,軟環境已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之中,而這一階段就需要建立一個明確的長效實施機制,以此鞏固深化已有的軟環境建設成果、使其持續健康發展,還要把企業、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最終的驗收標準,采用輪換交叉的方式進行實施評估。而實現這些,就需要構建一套完善的監督、考核和獎懲責任體系。筆者認為,可將軟環境建設納入總體發展規劃,從總體層面突出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如此既能保證軟環境建設的有效實施,也能促進軟環境建設新路徑的探索和創新,從而有助于對軟環境建設實施經驗的總結、精華的提煉、成果舉措的升華與推廣(圖2)。

圖2 城環境建設發展期實施戰略
軟環境建設也離不開規劃的指引,也需要對未來發展目標與框架的總體構想。在軟環境建設進入“成熟期”之時,就需要編制軟環境建設發展專題規劃,以此保證硬實力與軟環境的同步發展。雖然,表面來看,軟環境建設發展規劃的意義并不十分明顯,但仔細斟酌,不難發現,這一新的概念對指導發展確有裨益。首先,軟環境也是生產力,總體的發展競爭也是軟環境的競爭。良好的軟環境,是生產要素聚集的洼地、各類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務成本較低的盆地,哪里的軟環境建設得越好,哪里的經濟就越有活力、發展就越有后勁。其次,傳統的發展只關心硬實力,如有專門的建設規劃、投資規劃,生產規劃等,但真正涉及軟環境建設的規劃卻寥寥無幾。軟環境建設的相對滯后,已嚴重制約了硬實力的發展,因此,軟環境建設規劃不可缺失。第三,高標準的軟環境,需要高瞻遠矚的構想來實施,離開規劃,軟環境建設恐怕也會淪為急于求成的“面子工程”。目前,我國正是處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時期,為提高總體競爭力,軟環境建設規劃概念的提出,勢必對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所幫助(圖3)。

圖3
結合上文,筆者簡要分析了軟環境建設從初期、發展期到成熟期的主要內容,明確了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但需要說明的是,追求軟環境建設,往往會陷入急功近利、方向模糊、盲目照搬的困境,表現在:(1)長與短的誤區——推進軟環境建設,不能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必須結合自身定目標,因地制宜尋路徑。有效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邏輯關系。因為軟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奢望依靠短暫的舉措實現軟環境建設的長久成效。(2)寬與窄的誤區—軟環境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做到重點突出,也要做好統籌兼顧。在面對軟環境建設這一綜合多元目標的初始階段,不易面面俱到,應分清主次,辨清方向,找準落腳點。(3)凸與凹的誤區——軟環境建設應該突出特色,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城市做法的普遍趨同。在向著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若不保持清醒的理性認識,就很容易喪失城市自身軟環境的基本特質,遺棄初始特色,求實不能、求虛不成,陷入持續動力不足的尷尬境地。因此,軟環境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勞永逸,必須實事求是,循序漸進。
總體來看,進行軟環境建設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變革探索的雙向結合,也是在總體規劃體系框架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事實上,在當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黨“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五位一體”總布局治國理政的新理念。且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治國理政的新理念也正體現出這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國家到地方,人們對軟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們看到了諸多軟環境建設的可喜成效。但由于各地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人才儲備、文明程度等發展的差異性,因此,在國家框架下,進行具有特色的積極探索實為可貴,其多元化的素材、成果,也能通過不斷的積累,上升為理論,從而更好的指導地方實踐(圖4)。這種設想的軟環境建設“三步走”戰略并非唯一路徑,一些觀點和概念也難免疏漏偏頗,僅供參考。

圖4 國家體系框架下的地方軟環境探索路徑
總而言之,軟環境是相對硬環境而言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觀念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在現有的環境下,這些因素又集中體現在機制上。哪里的軟環境好,哪里就會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其經濟活動就會出活力、出效益。因此,軟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軟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軟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有步驟、有計劃的實施軟環境建設,貫徹黨十八大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一個值得深入分析與認真思辨的現實問題。面對近年來在軟環境建設中出現的一些新動向,筆者嘗試探討軟環境建設從初期、發展期到成熟期的“三步走”實施戰略,以明確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與核心內容,并進一步分析指出,實際工作中應謹防的三大誤區,并同時指出,軟環境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勞永逸,必須實事求是,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