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吳從慧
自2007年8月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起點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迅速波及到全世界,其影響甚至遠遠地超過了西方歷史上最為嚴重的1929年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在此次危機中,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無不受到傷害。不僅美國大量銀行宣告倒閉,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也無法幸免,不僅經濟大幅下滑,而且各家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隨著不斷下降,股市和房市跌入到低谷之中,投資者信心被抑制,而其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當屬中小企業。表現在大量中小企業被關停并轉,即使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是艱難度日。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之中,中小企業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歷經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全國企業總量的99%以上,從而對于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鑒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總體規模偏小、資本與技術力量相當薄弱,因而其生存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危機之后,物價不斷上漲,通貨膨脹造成大量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本文認為,必須大力強化財務管理,才能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與和諧發展。
(1)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極為淡薄以至于管理方式僵化。大多數中小企業屬于非國有的性質,較為典型的管理方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高度統一,這就表示企業投資者往往同時作為經營人員,這肯定會給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不良影響。一部分企業家與管理人員具有注重市場忽視管理,重視營銷忽視財務等思想,假如不把財務管理列入到企業管理體系之中,就會造成財務管理失去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大量企業不去關注會計崗位建設,導致財務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極為嚴重。同時,這些人員的專業知識極度缺乏,會計賬目不夠清晰,更無法運用國家的優惠政策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2)中小城市企業籌融資難度偏大,資金的流動不夠順暢。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相對較為滯后,融資與擔保難仍是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因為中小企業具有信用等級較低與擔保能力較為有限、財務信息不夠完善等不足,所以商業金融機構出現慎貸的現象極其普遍。在經濟危機過后,融資環境正在逐步恢復,諸多中小企業的籌融資渠道與規模受到了極大限制。同時,這些企業缺少足夠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沒有足夠的現金,在經濟危機時期又存在著存貨被嚴重積壓的現象,導致很多應收賬款難以及時收回,而實物資產又沒有辦法盤活,從而陷入到流動資金匱乏的困境之中,由此而造成了企業的資產結構比例不當,財務風險程度大大提高。
(3)中小企業的內控制度執行不嚴格,缺少強有力的監督。和大型企業比較起來,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相當薄弱,集權化現象十分嚴重。中小企業中本來應當設置的內部審計機構變得形同虛設,導致內部控制出現失衡現象。在經濟危機出現時,中小企業缺少監督的不足頓時暴露無遺,而費用支出的失控,財產物資潛虧的出現,經濟審查制度的不夠健全完善, 企業資產的大規模流失,這對于企業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目前,我國大量中小企業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其中會計機構的崗位設置十分容易出現交叉和重疊的現象。一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由于自身因素未能將財務管理工作納入到企業管理之中,甚至把自身家庭的財務管理與所辦企業的財務管理混在一起,導致財務管理喪失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有地位,進而導致中小企業處在虧損的狀態。一部分中小企業在其成長的前期,業務上發展地相當快,生產經營規模持續擴張,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但往往是好景不長,企業在經歷了快速發展之后常常會力不從心,以至于產生了財務開支與債務償還能力、經營能力的下降,出現效益滑坡,最后會影響到企業的成長,導致經營停頓,甚至破產崩潰。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財務管理不夠合理,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被邊緣化甚至被從屬化,財務管理成為了企業追求業務快速成長的被動型使用與服務工具,難以主動參與到企業的決策、組織以及控制全過程之中。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是其成長中十分重要的戰略性支持,一旦缺少足夠的財務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肯定不會長久。所以,中小企業一定要發揮財務管理在本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一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總體目標是要做到合理地調集、配置與運用各類資源,以謀求企業的資金均衡與有效流動,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該目標的數個方面是彼此聯系的。就長期來看,主要表現在爭取企業財務資源與能力的快速增長,實現本企業資本的增值并且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快速與健康發展,維持與發展本公司的競爭優勢等方面。二是中小企業要依據后經濟危機時期企業外部經濟環境之變化來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實施重新定位,合理地調整本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戰略,切實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所具有的指導性與實效性。要更好地發揮出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所具有的統領性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企業的年度經營與收益分配等現金流發展計劃,切實調整與完善中小企業的資本營運、資產管理和收益分配等諸多財務管理工作,有效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的落實,切實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三是中小企業要將對風險的重視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我國中小企業在制定落實財務管理戰略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加以分析與應對,并把風險視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加以考慮。更加重要的是要把風險管理戰略視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重要部分加以保障。
財務控制系統主要是指企業依據《會計法》以及有關管理制度,立足于會計核算與監督視角對財務制度的執行狀況加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機制,涵蓋了全部部門及其崗位。為此,應當做到如下三點:一是要合理地設置相應的崗位。要按照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之原則,合理地設置財務會計崗位和相關崗位,明確其職責與權限,產生相互制衡的機制,對于企業的各個經營環節與經濟活動的操作權力加以有效監控,切實防止出現權力越權與非程序化的亂用而產生經濟損失。二是要強化內部審計。由公司審計人員對財務工作提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 這樣一來,對于改進企業管理與財務規范必然大有好處。三是運用外部監督。通過財政、稅務、工商等相關部門的年檢等方式,及時地發現本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健全企業的內控機制,改進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
一是中小企業必須要健全自身的財務管理體制與機構配置,嚴格地依據財務會計準則來編制相應的財務報表,從而確保會計資料具有真實性、完整性以及足夠的可信度。在業務開展時,應當規避利用現金進行結算的形式,可運用集中賬戶管理的方式來切實提升中小企業的現金統一管理意識與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信用形象,進而為順利地實現籌融資創設出有利的條件。二是中小企業應當積極地拓展融資的渠道與途徑。就內部融資來說,中小企業必須積極提升與挖掘自身所具有的潛力。要高度重視資本的積累工作,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資本當中自有資金之比例。一部分能夠上市的中小企業可以把凈資產列入到股份劃分的范圍內,運用企業管理層持股、企業員工持股和向特定的股東發售一定股份的形式來籌集所需的資金,并且致力于實現股份管理的多元化,切實緩解后經濟危機時代下的企業資金壓力。從外部融資來看,中小企業應當和商業銀行、投資商之間保持優質的財務關系以及合作關系,更加積極主動地溝通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針、發展規劃以及財務狀況等。同時,對于進行單獨貸款具有難度的各家中小企業,可通過相互聯合,共同組建成互助型組織,以便于更好地吸納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從而謀求生存與發展;或者是相互組織起來共同形成聯保人,由各家成員企業共同承擔起連帶性責任,以求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當然,在后經濟危機時代下,我國中小企業還可運用非傳統類型的租賃、票據貼現以及典當等其他新型融資方式來解決融資中遇到的難題,從而盡快走出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后遺影響。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和富有極強活力的經濟力量,但同時又處于相對弱勢的位置,具有創業難和發展難等大量現實問題。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中小企業遭受了重創,但是也要看到危機之中也潛藏著新的發展機遇。為此,要深入探索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新形式,準確把握自身的財務戰略定位,切實變革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更好地運用政府政策及其資源,從而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1] 藍坤程.金融危機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09(9).
[2] 翁曉梅,郝超峰.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模式轉型的思考[J].中國會計師,2010(1).
[3] 徐燕,李紅湘.金融危機下的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3).
[4] 楊武成.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7).
[5] 曾家洪.后危機時期廣東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析[J].財會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