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賢,馬文,李信成,張倫,騰飛
(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中心裝備部,遼寧 瓦房店 116300)
原臥式銑鏜床工作臺技術集成度相對較低,結構簡單,使用中發現機床定位精度低,時常發生分度時工作臺夾緊、松開失效等故障。為此,在分度工作臺外形及尺寸不變的情況下,研發了一種新型數控臥式加工中心分度工作臺,簡化了其制造、裝配、調整、測試流程,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原分度工作臺單元由工作臺、上滑臺、卸荷滑動導軌、徑向定心圓錐滾子軸承、工作臺夾緊機構等組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

1—工作臺;2—上滑臺;3—碟簧;4—卸荷導軌副;5—球形墊圈;6—拉桿;7—活塞;8—齒輪;9—圓錐滾子軸承圖1 原分度工作臺結構簡圖
分度工作臺單元的承載導軌采用卸荷滑動導軌,分度操作時,導軌面通入壓力油形成油膜,工作臺浮起,伺服電動機通過傳動系統及齒輪驅動工作臺旋轉。完成分度操作后,壓力油卸荷,工作臺被壓下夾緊。由于采用卸荷滑動導軌,連接導軌油腔的液壓管路較復雜,為了保證導軌面充分接觸,同時保證工作臺、上滑臺及X軸導軌之間的位置精度要求,工作臺需要反復裝拆、測量和刮研,滑動導軌面的加工難度較大。另外,當夾緊機構出現故障,工作臺松夾不正常時,導軌面極易出現粘連研合,由于結構所限,工作臺不易拆卸、維修。
原工作臺夾緊機構由4個拉桿液壓缸組成,拉桿通過球形墊圈與工作臺下表面的環狀T形槽相連。夾緊油缸下腔和導軌面同時通壓力油時,碟形彈簧被壓縮,夾緊力消除,工作臺浮起;夾緊油缸下腔和導軌面同時卸荷時,碟形彈簧通過拉桿將工作臺下拉夾緊。環狀T形槽尺寸大,結構形狀復雜,且尺寸不易測量,加工難度大,工藝性較差。由于碟形彈簧的特性在制造時不易保證,裝配時初始壓縮量不易測量和調整,使工作臺夾緊力難以控制(夾緊力不足或過大),從而造成工作臺時常出現夾不住或松不開現象。拉桿與活塞采用螺紋連接,無防松措施,長期使用后螺紋連接松動,致使工作臺夾緊力不足,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甚至損壞刀具。
徑向定心軸承采用1套圓錐滾子軸承。為了避免在工作臺夾緊時與卸荷滑動導軌產生過定位,圓錐滾子軸承存在初始工作游隙,這將影響水平定位精度;工作臺松夾抬起時,軸承徑向游隙變大,無法精確保證工作臺旋轉分度時的定心。
將原分度工作臺卸荷滑動導軌、徑向定心機構和工作臺夾緊機構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分度工作臺單元由工作臺、上滑臺、傳動機構及齒輪副、軸向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徑向定心及拉緊機構、工作臺夾緊機構等組成,如圖2所示。

1—工作臺;2—套筒;3—扇形墊片;4—柱塞;5—推力圓柱滾子軸承;6—小齒輪軸;7—大齒輪;8—上滑臺; 9—彈簧;10—球形墊圈; 11—拉桿活塞;12—圓柱滾子軸承圖2 改進后分度工作臺結構簡圖
工作臺采用1套推力圓柱滾子軸承(P5)支承導軌,支承表面無需刮研,安裝方便;軸承采用脂潤滑,簡化了潤滑回路,可以長期免維護運行。測試表明,該導軌承載能力充分,回轉靈活,摩擦力矩小,旋轉精度高,不會出現滑動導軌粘連研合現象。
徑向定心機構和拉緊機構環套集成在工作臺中心,簡化了結構,改善了工藝性。徑向定心采用1套圓柱滾子軸承,工作臺松開、夾緊時徑向游隙變化極小,軸承內、外圈軸向可作微量相對移動;由于徑向游隙較小,工作臺水平定位精度較高。如圖2所示,拉緊機構采用中心下拉方式,由1個拉緊油缸組成,與原結構相比,拉緊力均勻、恒定,可無級調節。
分度工作臺的夾緊機構由6個柱塞式夾緊油缸和多瓣扇形摩擦片組成。6個夾緊油缸集成于上滑體內,結構緊湊、簡單,加工工藝性好,夾緊力均勻;由于夾緊油缸中心直徑增大,可提供更大的鎖緊力矩。扇形摩擦片通過螺釘固定在與工作臺下表面固連的套筒下表面,維修時只需將螺釘松開即可將工作臺與上滑體分離,易于檢修;多瓣扇形摩擦片與上滑臺環形表面組成摩擦副,接觸面積大,接觸均勻,夾緊牢靠,提高了工作臺夾緊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工作臺拉緊力和夾緊力由液壓系統提供。在原液壓系統中增加了蓄能器、液壓鎖、減壓閥等,構成保壓回路,保證拉緊力和夾緊力穩定,且可以單獨調節。測試表明,在48 h內保壓回路的壓力降不超過5%,工作臺夾緊可靠,完全滿足使用要求。
如圖2所示,拉緊油缸上腔經b口卸荷,釋放工作臺,同時夾緊油缸經a口卸荷,消除夾緊力,摩擦片與上滑體脫離,分度工作臺松夾,壓力信號延時時間到達后發出工作臺松夾完成信號。當數控裝置接收到工作臺抬起完成信號后,伺服電動機通過傳動系統及齒輪驅動工作臺旋轉分度,工作臺到達規定的旋轉角度后,伺服電動機停止旋轉。拉緊油缸上腔經b口通壓力油拉緊工作臺,同時夾緊油缸經a口通壓力油,柱塞將摩擦片均勻地夾壓在上滑臺環形表面,從而將分度工作臺夾緊定位,壓力信號延時時間到達后發出工作臺定位夾緊完成信號。
改進后的工作臺結構緊湊、簡單;定位精度高,工作可靠;加工工藝性好,制造成本低;易于裝拆、測量和調整,維護性好。對工作臺單元進行的幾何精度檢測、承載測試及切削試驗表明,改進后的工作臺定位精度、承載能力、切削剛性及可靠性等均滿足使用要求,性能較原工作臺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