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琳,姚秀娟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廣東深圳518000)
基于CSSCI的國內轉讓定價研究趨勢分析
趙晉琳,姚秀娟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廣東深圳518000)
作者運用文獻檢索方法檢索CSSCI數據庫,得到自1998至2011年有關轉讓定價的來源文獻148篇,通過整理分析回顧了我國轉讓定價文獻的產出、研究主題和作者陣容等情況,得出一些頗有意思的結論,供相關研究者和財稅工作者參考.
轉讓定價;文獻計量法;CSSCI
筆者使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檢索方法:設定年限自1998年至2011年,檢索詞為“轉讓定價”,期刊選擇為“來源文獻”,得到148篇有關轉讓定價的CSSCI期刊文獻,之后選擇下載選項,得出包括“來源篇名”、“英文篇名”、“來源作者”、“作者姓名拼音”、“文獻類型”、“基金項目”、“來源期刊”、“第一機構”、“作者機構”等17項為一個數據單位的文本文件.
用WORD2003和EXCEL2003對以上文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有關轉讓定價研究的一些規律和趨勢如下.
第一,作者單位分析.148篇文獻中除了4篇作者單位不詳細外,對其余144篇的作者單位進行類型統計,情況如表圖1.可見:作者單位主要集中在高校,尤其是985系列綜合性大學或財經類院校;小部分作者隸屬財稅部門,其中貢獻突出的稅務單位是:深圳市地方稅務局發文7篇,國家稅務總局發文6篇,深圳市國家稅務局發文5篇,廈門市國家稅務局發文4篇,還有江蘇省國家稅務局發文3篇,當然稅務部門發文量相對于高校來說還是少些,高校中貢獻最大為廈門大學,累計12篇,可見廈門大學在國內的反避稅中轉讓定價研究領域占有絕對優勢,所發文獻量遙遙領先;中國人民大學發文7篇排第二,上海財經大學發文6篇,東北財經大學5篇,北京大學和長春稅務學院各4篇,北京大學法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各發文3篇.可見高校中的財經類高校對轉讓定價的研究貢獻最大.

表1 轉讓定價文獻作者單位類型排序
第二,轉讓定價文獻產出規律.文獻集中于1998年至2011年期間,其中1998年發文10篇,1999年發文12篇,2000年3篇,2001年是4篇,2002年是8篇,2003年發文10篇,2004年發文14篇,2005年發文7篇,2006年是21篇,2007年是16篇,2008年19篇,2009年16篇,2010年6篇,2011年2篇.2006年進入研究高潮,2011年又進入了研究低潮,在CSSCI期刊發表的148篇中,跨度長達13年間,每年文獻發文波動性比較大,處于跌宕起伏的趨勢,如圖1所示,發文量不穩定,這一現象表明了轉讓定價的研究受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控重點轉移之影響比較大,調控關注點的轉移使得研究趨勢不穩定.

圖1 CSSCI庫1998年-2011年轉讓定價文獻數(篇)
第三,轉讓定價研究主要理論陣地.期刊《涉外財務》獨占噱頭,發文量遙遙領先,總計66篇,排名第二的是《稅務研究》發文16篇,接下來是期刊《財政研究》發文6篇,《國際貿易問題》和《財經問題研究》各發文3篇;通過作者單位分析和期刊發文量分析:雖然文獻作者多數出自高校,但是理論陣地卻鮮有大學學報的蹤影,148篇文獻中,發表在高校學報僅有8篇,其中:《中央財經大學學報》和《山西財經學院學報》發文最多,各2篇.可見大學學報對目前轉讓定價研究的學術性認可度不高,而稅務系統內部卻將其視為研究重點.

表2 1998-2011年轉讓定價研究的活躍作者
第四,活躍著者及其合著分析.對CSSCI庫產生的148篇文獻的作者發文量分析,見表2.發表文獻3篇以上的作者只有2人,還有一批發文達到2篇的活躍作者,他們按姓氏拼音排序是:陳捷,陳屹,池澄,何楊,賀連堂,柯炳炎,林岳鑫,劉元元,吳旭東,吳旭東,伍紅,尹曉宇.表2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的活躍作者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相關院系,而財經類院校作為科研機構,在轉讓定價研究上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也表明轉讓定價研究的活躍作者群尚未根本形成.
而從合作研究角度分析,1998年至2011年CSSCI庫共148篇相關文獻,既有獨立作者名義發表的,又有以兩人或者三人合作發表的,還有以單位或課題組名義發表的,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轉讓定價研究作者合著情況
從表中我們得知,1998至2011年間轉讓定價研究主要以個體研究為主,占到近六成的比例,相對應的以單位或者課題組形式完成文獻僅為2%.與成熟學科研究比較,合作研究過少,學術研究最終是一項集體活動,一篇文獻產生從研究方案設計到過程實施,數據整理,研究成果的表述都需要集體的分工和智慧,這樣可以在知識結構等方面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提高研究水平和效率.
第五,作者單位所處地域分析.作者工作地集中在北京和沿海外資利用充分城市.除了4篇沒有注明之外,廣東省發表量是26篇高居榜首,其中深圳地區占相當大的比例,這表明處于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的深圳,跨國公司眾多,對轉讓定價關注度很高;排名第二的是北京25篇,其中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貢獻最大;福建省發文量19篇排名第三,而廈門大學的文章數量起了主要作用;江蘇省發文10篇排名第四,主要因為江蘇國稅局機關對蘇州引進外資問題做了深入研究的結果.由此我們得知,沿海地區是轉讓定價研究主要區域,在于其地域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活躍和跨國企業大量進駐,面對工作實踐中的新問題客觀上必須做更多的研究.
第六,從148篇文獻中共使用關鍵詞為421個,其中“轉讓定價”及相關概念使用頻率最高,為147個,“國際”使用了27次,“跨國公司”使用了20次,“反避稅”使用了15次,“外商投資”使用8次,說明轉讓定價的研究對象為跨國公司在華外資企業,針對外企的價格制定和調整而進行利潤重新分配計算來達到反避稅的目的;還有關鍵詞使用頻率較高的是:“稅收”使用41次,“預約”使用26次,“避稅”使用25次,“關聯”(含關聯交易,關聯企業)使用21次,“稅收管理”使用11次,“企業所得稅”使用3次,證明了預約定價在反避稅領域已經開始使用,成為轉讓定價研究的一部分,轉讓定價代表了國家利益的得失,關系到在國際合作中外資企業及關聯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征收問題,已得到國內人士的關注.值得留意的是在421個關鍵詞中“舉證”僅為4次,說明在轉讓定價研究領域,實證研究過少,絕大多停留在理論印證和探討上,值得大家省思.這個結論與國內相關學者研究結論一致.[2]相信隨著MPACC等專業碩士教育的普及,大量有豐富一線經驗的稅務行政人員攻讀學位,他們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挖掘其資料獲取的便利性,可以補充轉讓定價實證研究的不足.

表4 關鍵詞出現次數
第七、基金支持力度.148篇文獻中,獲得基金支持的僅為12篇,近8%.按著現行基金扶持規律,一般基金項目產生的成果均要求在成果論文中注明基金來源,故應視為所有文獻基金項標注完整.由此可見,各級基金管理單位,對轉讓定價研究的支持力度偏低.
第八、中圖法分類.148篇文獻中,分類為F81(財政、國家財政)的占109篇,為絕大多數且超過文獻總量的7成;分類為F27(企業經濟)的占17篇,為第2位且超過文獻總量的10%;分類為F74和F71(國際、國內貿易)的占9篇,排名第3;分類為D9(國內、國際法)的占到7篇,排名第4;其它分類文獻太少,不具統計價值,可見,轉讓定價研究在國內主要隸屬于國家財政和企業經濟范疇.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CSSCI數據庫對自1998至2011年間國內轉讓定價文獻數據整理后進行回顧和總結,以便更好地把握轉讓定價反避稅的理論研究方法,力求對我國轉讓定價發展研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CSSCI.南京大學,2012.
〔2〕李九領,張磊.我國轉讓定價避稅與反避稅問題研究綜述[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1):91-96.
F811.4
A
1673-260X(2013)07-0048-03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09G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