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 璇

劉智修(中)參加 “愛我百湖”湖泊保護公益行動。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這八個字是對武漢精神的概括,也是對廣大武漢市民精神氣質的提煉,更是對武漢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在武漢,有這樣一位74歲的退休女教師,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普通的武漢市民對武漢精神的積極踐行。正是由于這位老人的 “敢為人先”與 “追求卓越”,武漢市的寶島公園才由曾經的臟亂差變為今天的整潔美。她就是寶島公園“銀發護湖隊”的發起人和隊長、民革黨員劉智修老人。
“敢為人先”是武漢的精神之魂,體現的是武漢及武漢人做事的一種決心,一種先行一步、敢闖敢試的姿態。武漢人骨子里闖勁十足,不落人后。
武漢市江岸區的寶島公園是一座社區型的小公園,周邊有十余個社區,環湖住著5000多戶居民,每日晨練、晚練的人眾多,加上大批游園的游客,人口密度甚大,噪聲擾民、亂丟垃圾、湖中垂釣等現象屢禁不止,居民投訴不斷。然而該公園分屬水務、園林、城管三個部門管理,沒有財政撥款,在編工作人員僅有7人且全是女性,人手力量有限,公園管理舉步維艱。
2007年,北湖小學退休教師劉智修老人搬到了寶島公園周邊的社區居住。有心腦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的她被公園從早到晚的喧囂吵得心煩意亂、無法休息。與她有同樣苦惱的幾名老人在一次閑談中偶然得知劉智修從前當過區政協委員,于是提議請她出面,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讓這個“煩人”的問題盡快得到解決。劉智修老人欣然答應。她不斷向公園和區、市有關部門投訴和反映情況,但是收獲不大。無奈之下,劉智修決定自己親自“出山”。
2010年7月,劉智修老人向上任不久的公園負責人袁革輝毛遂自薦:“我現在雖然退休了,但是我還想發揮余熱。我不要你們一分錢,我來義務幫你們管公園!”袁革輝也想看看這位老太太究竟有多大本事,于是同意讓劉智修成為寶島公園的編外員工。從此,劉智修天天義務巡湖,有事隨叫隨到。感覺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她又動員了7位晨練老人加入巡湖隊伍、幫忙管理。
2012年3月,在寶島社區和寶島公園辦公室的支持、鼓勵下,劉智修發起成立了全市公園首支“銀發護湖隊”,隊員數名,平均年齡近70歲。武漢市水務局趙陟副局長為他們授旗,寶島社區和寶島公園給他們贈送了紅袖章。從此,寶島公園就有了這樣一群老人,他們臂帶紅袖章,輪流值班,晝夜巡湖,義務協助公園進行日常管理。
不到兩年時間,曾在全市公園文明指數測評中墊底的寶島公園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成為今天環境優美、生態和諧、美麗宜居的公園。
“追求卓越”是武漢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強調的是做事態度,要求在敢為人先的基礎上,有執著的目標,不斷追求卓越品質,積極開拓進取,堅定向前。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銀發護湖隊”不斷壯大,如今已有40多人。護湖隊與寶島公園簽訂了志愿者服務承諾書,在嘹亮的 “寶島公園志愿者之歌”中勇敢前進:“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晨練好,揮動劍兒練太極,老人們心歡暢。要是有人來問我,這是什么地方?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鯇子湖寶島公園。這里的人們愛晨練,也熱愛環保,愛護湖泊和樹木,是公民的義務。寶島公園是我們美麗的家園,愛鯇子湖就加入愛我百湖,保護鯇子湖生態環境,為我們子孫后代謀幸福。”
然而,護湖隊在護湖過程中,也挨過圍攻與謾罵,受過諷刺與打擊。劉智修和她的隊員們沖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與不文明行徑 “叫板”,細心呵護美麗的寶島公園,得到了周圍眾多民眾的理解與支持。
2010年11月,有一群人天天到湖心島打陀螺,抽打聲、吆喝聲吵得居民叫苦不迭。公園負責人袁革輝去勸阻,卻被十幾個大漢圍住。正當一名身高1米8的“大塊頭”揮拳時,劉智修勇敢沖上去,張開雙臂護住了袁革輝,厲聲質問“大塊頭”:“你想干什么?!”“大塊頭”一下子被這位矮個子老太婆的怒喝嚇住了,沒敢動手,后退幾步,感覺情形不對轉身離開,其余人自知理虧也不敢吭聲,悻悻而去。從此,湖心島再也沒有人來抽打陀螺了。
2012年6月,公園的垂釣者猛增。過多的投餌導致湖泊富營養化、嚴重影響了水質,湖中部分魚類生存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公園的工作人員在對垂釣者進行勸阻、并宣講相關知識時,遭到對方的嘲笑與辱罵,無功而返。劉智修得知情況后,立即帶領護湖隊隊員 “殺”過去,早晚盯防并在垂釣者身邊發動 “喋喋不休的嘮叨圍攻戰”。人一說話水中的魚兒就會受驚游走,釣魚者長期無所收獲,只好紛紛收桿走人:“真怕了你們這些婆婆,你一言我一語真能說,頭都被你們吵昏了,魚也嚇跑了?!钡弥幻b號為 “慶慶”的垂釣者最難 “對付”,劉智修決定親自出馬。她剛一開口,“慶慶”就瞪圓雙眼、兇巴巴地威脅:“你再管,我就把你丟到湖里去!”劉智修不僅不怕,還一把抱住 “慶慶”并往湖中拽:“好,那我們就一起下去!”“慶慶”嚇得連聲告饒:“好,好,我不釣了,我走還不行嗎?”
劉智修老人管“閑事”感動了周邊居民。現在只要公園有不文明現象出現,公園周邊的居民都會自覺上前勸阻。寶島社區居民張義就說:“劉老師他們是帶袖章的志愿者,我們是不戴袖章的志愿者?!?/p>
在護湖有了明顯的成效之后,劉智修帶著“銀發護湖隊”又將戰場開拓到了社區周邊的臺北路上。在她看來,要讓周邊居民生活在一個干凈、健康、和諧的環境里,僅僅治理好一個公園、一個湖泊是遠遠不夠的。護湖隊制訂了排班表:每天早上8點準時上班巡邏,負責街面衛生維護、出店經營的店鋪門前衛生監督,其間允許人員倒班,到晚上10時下班。
當然,這里也有不服從管理的。有一次,某個服裝店店主將垃圾直接掃在馬路邊,還對周圍人說:“我不丟垃圾,環衛工人哪有事情做?”劉智修上前勸說,對方店主也不理會。于是劉智修一個招呼,八位婆婆隊員進入店內輪番給店主 “上思想課”,店主受不了如此密集的“轟炸”,趕緊認錯賠禮,并連連表示今后不會再犯。
如今的臺北路上,只要看到這群 “紅袖章”老人,大小店鋪都會笑臉相迎。一家牛肉面館的老板說:“對劉婆婆他們,我們是發自內心的尊敬。正因為有了他們,不但整條街的環境變得干凈了,我們的生意也更好了?!?/p>
“銀發護湖隊”在巡湖護園的活動中,逐漸與周邊居民、公園的廣大游客成了好朋友。大家對公園的管理、設施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會通過護湖隊向公園辦反映。公園辦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時,也會委托劉智修老人直接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般y發護湖隊”在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和諧的溝通橋梁。
在 “銀發護湖隊”的努力下,2012年,江岸區水務局排水站為公園改修了排污通道,解決了多年來附近居民樓所排出的糞便長期滿溢到公園綠地的老大難問題;江岸區園林局無償為湖邊居民鋸除了入宅的高樹枝和兩棵即將斷倒傷人的參天死樹,還自籌經費幫公園補栽沿湖的冬青小樹,既增添綠化維護安全、又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自收自支的公園辦還籌錢為群眾添置了二十余把木椅與數張木桌,供老人游園時休息使用,不少老年游客對此舉贊賞有加。
“銀發護湖隊”的護湖經驗一經傳開后,武漢市許多其他城中湖的主管單位都紛紛學習、借鑒和效仿,有的城區環保局長還親自出面找到劉智修,請她負責管理與曾經的寶島公園存在同樣問題的城中湖。就這樣,劉智修被邀請到哪里,“銀發護湖隊”的精神便播撒到哪里。
劉智修常說:“一座城市要搞好,政府是主導,但老百姓作為社會一份子,也責無旁貸。人人敢管,城市才能管好,社會才能進步?!彼?“敢為人先”與 “追求卓越”,換來了家園的美麗與寧靜,換來了環境的友好與和諧。她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她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武漢不懈努力、不斷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