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小龍

徐滿祥(左四)與老人交談。
帶著一副大眼鏡,臉上始終笑容滿面,說話溫文爾雅,這就是我們尊敬的廣州友好老年公寓院長、廣州友好醫院的總院長徐滿祥。自1994年投身養老福利事業以來,徐滿祥將全部的心血都奉獻給了老年事業,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養老之路,其創辦的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先后榮獲 “廣州市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廣東省一級社會福利機構”、“全國模范養老機構”和 “全國愛心護理院”等稱號。他本人也先后獲得 “全國尊老敬老助老先進個人”、“全國敬老之星”、“全國養老機構優秀院長”、“中國好人”、“廣州市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
經過18年的執著探索與不懈追求,徐院長的養老院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僅有100個床位的廣州金盆護老中心,到擁有2000余張床位的壽星大廈,再到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集養護、托管、娛樂、保健、康復、醫療、科研于一體的、容納6000多張床位的現代化養老福利事業機構——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在民營養老福利事業道路上,徐院長勤勉耕耘。
友好老年公寓選址城區,院內設立成本控制部和督導部以有效控制成本,提倡員工和老人以院為家、實行養醫結合互相支援,達到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這就解決了一般大型養老機構因選址郊區,人員往返成本高、耗時長,設施設備、管理架構相應增加等導致的運營成本高昂的問題。
徐院長還勇于創新。通過多年的摸索,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建立了 “養、醫、教、研一體化”的辦院模式。
“養”:公寓推行院中院分區管理,把自助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患病老人和臨終老人區別管理;重視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興辦圖書館、懷舊館、壽星網吧、名言路和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提供社區化服務,實行全開放式管理,組建社工部,聯系志愿者與老人聯誼交流。“醫”: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醫療服務,每日檢測記錄老人健康狀況,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建立老人健康檔案,平時注意預防、保健和康復,患病及時送診,跟蹤護理治療。配套的廣州友好醫院屬二級甲等醫院,為入住的老人提供了健康保障。“教”:在院內大力開展教學活動,滿足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需求。公寓成立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班、國畫班、剪紙班、舞蹈班、音樂班、電腦培訓班、手工藝班等課程,有600多人報名,設有大學藝術團,每年還定期舉辦才藝大賽。“研”:開展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科學研究,“廣州健康長壽協會”落戶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公寓專門組織著名的專家、教授成立了 “健康長壽研究所”,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推廣健康長壽的科研成果;公寓特別設置了 “長壽博物館”和 “長者自耕園”等,目前院內最長壽者103歲。
與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施行的封閉式管理方式和單純溫飽型供養相比,徐院長創立的 “養、醫、教、研一體化”辦院模式允許養老機構對社會全方位開放、住院的老人自由進出,避免出現院內老人的生活與社會發展脫節的現象,重視托養老人的醫療保健和精神慰藉,管理也更加規范化、人性化、精細化,實現了向營養型、精神養老與醫療康復相結合型供養的轉變。新的養老模式得到社會的肯定,吸引愈來愈多的老人入住托養。友好老年公寓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養老機構。
2008年9月,中國科學院社會老年學專家、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熊必俊教授與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組的成員們到訪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在實地參觀考察了老人們的生活、養老院的運行后,他們稱贊廣州友好老年公寓 “解決了大型養老機構運作費用高、老年人與工作人員關系難以融洽、老年人與社會脫節的世界難題”!
徐院長心中一直有一個愿望:“創辦頤養與醫護相結合的多功能養老社會福利機構,讓天下的父母都能在晚年得到專業的關愛。”為實現愿望,徐院長與增城、南沙等地政府積極聯系,籌備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分院的建設,希望能夠擴大規模,爭取為更多的老人服務。
為了提升整個養老行業的服務水平,造福更多老人,徐院長不惜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向同行介紹,比如:養老房間設置、布局;與家屬簽訂 “親情協議”,讓家屬定時通電話并定時看望老人;“養、醫、教、研一體化”經營管理模式等。多年來,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熱情接待來訪參觀團體近700批次,接待來訪人數達數萬人次。友好老年公寓還是 “廣州市護理員培訓基地”和國內很多院校護理專業及家政專業學生的實習點。實習學生在這里由富有經驗的醫院護理部骨干帶教,接受崗前理論培訓、實戰演練、考證上崗三位一體的培訓方式,大大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目前廣州友好老年公寓已經為社會輸送了5000多名優秀護理員。時任民政部部長的李學舉曾稱贊廣州友好老年公寓是民辦養老機構的成功典型。
2010年徐滿祥榮登 “中國好人榜”,成為全國“敬老孝親”先進典型。獲此榮譽,實屬名歸。徐院長平時工作再繁忙,也總會擠出時間與老人家談心聊天、了解老人的需求,希望能夠及時幫助老人解決問題。
有一次,徐滿祥患雙腎結石,在醫院施行了體外振波碎石術,術后持續劇痛,醫生讓他休息一周。可他放心不下老人們,也不愿老人們因牽掛他而常來探望,因此在術后第二天,就靠服用止痛藥回到了老人們身邊。
公寓有位103歲高齡的老人,名叫麥雪侶,2005年住進該院。當時,麥雪侶身體虛弱,不愿出門,也不跟其他老人交談。徐滿祥知道,老人剛到養老院內心會比較孤獨,需要慢慢開導。因此,他經常抽空與麥雪侶促膝談心、耐心地聽她絮叨;在生活上,更是把她當作自己親母親一樣來照顧;麥雪侶患病時,徐院長親自帶領醫護人員照顧她。老人非常感動,病也很快好了。當了解到老人愛好寫作、喜歡畫畫時,徐院長就鼓勵老人家走出房門、參加該院的老年大學書畫課程。徐院長還提醒老年大學的老師和工作人員要多發掘麥老的優點,要經常表揚她、多給予鼓勵。麥雪侶老人的心結慢慢解開了,積極參加院里組織的各項文體和公益活動,精神奕奕,心情舒暢。由于表現出色,麥雪侶于2009年3月被評為 “廣州市優秀義工”,是廣州市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義工。
徐滿祥還積極回報社會,每年為廣州市60歲以上有需要的老人進行免費體檢,并在特殊節慶日提供免費午餐。公寓的娛樂設施常對院外老人免費開放。逢年過節之際,徐滿祥都會帶領公寓干部到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穗豐村敬老院送衣送米、探訪慰問孤寡老人。2008年,廣州市遭遇百年罕見的寒冷天氣,徐滿祥邀請公寓周邊數十位經濟困難的 “空巢”老人來公寓生活,躲避寒冷、共度春節——該活動延續至今。
徐院長曾說:“人生有一個句號,而我的事業只有逗號。雖然已經為老年事業奉獻了二十多年,但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還需要將老人事業堅持下去,為更多的老人謀取晚年幸福。”
徐院長自2006年加入民革以來,身上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多、挑著的 “擔子”是越來越重。除了任職友好老年公寓外,他還身兼數職:廣州市政協委員、民革廣州市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會養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專門委員會委員、廣州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副會長、民革白云區總支部副主委等。徐院長深知這些 “頭銜”的責任,總會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處理與民革有關的黨務工作,并在政協舞臺上認真履職,曾先后榮獲 “民革廣州市委員會優秀黨員”、“民革廣州市委員會先進黨務工作者”等稱號,2011年,經市政協推薦,徐滿祥被選任為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
根據自己實際工作經驗,徐滿祥向政協大會提交了 《關于優先發展我市社會養老服務的建議》,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助推廣州市社會養老服務養老體系新發展的建議——該提案被市政協摘錄到 《重要提案摘報》中。此后,徐滿祥又向政協提案,建議為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安排一次免費健康體檢。2012年11月,廣州市陳建華市長來到友好老年公寓調研,高度評價公寓的服務模式,并召開養老機構座談會、就陳滿祥的建議展開討論。
現今,隨著社會職務的增多,徐滿祥需要參與的社會活動也越來越多,但他花在老年人事業上的心思卻沒有減少。徐滿祥希望,能夠將自己從事的行業與自己身上的社會職務更好的結合,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養老問題,推動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為更多的老人爭取到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