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曉峰1 楊志根2
(1.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統計局 陜西 延安 716000)
在中國共產黨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提出了努力建設“圣地延安、生態延安、幸福延安”的總體發展思路。這一發展思路凸顯了延安的歷史地位,描繪了延安未來的發展藍圖,明確了延安具體的奮斗目標。本文僅就構建“幸福延安”中的政府責任進行簡要闡述。之所以強調政府的幸福責任,是因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實現延安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條件,只能通過延安各級政府才能提供和滿足。但政府的幸福責任是有限的,廣大人民對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經濟發展與人民幸福的關系最為密切,只有強大的經濟支撐,“財富蛋糕”才會做好做大,人民才能具備獲得幸福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延安經濟較快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GDP總量由1978年的3.44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113.35億元,人均GDP也由238元增長到50807元(如圖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的純收入也隨之快速提高(如圖2)。盡管如此,延安與毗鄰地區相比還屬于欠發達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相對于延安230萬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來講,延安經濟發展的質和量還有待提高。為此,要通過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城鎮體系建設、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等措施發展延安經濟,做好做大“財富蛋糕”,使老區人民能夠更多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圖1 改革開放以來延安市GDP總量情況統計(當年價)

圖2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延安統計年鑒2010》和《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整理得出
在傳統觀念看來,經濟越發展人民就應該越幸福,然而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盡管人均實際收入不斷增長,但國民幸福水平卻保持不變甚至還有所下降,這就是“幸福悖論”。要注意的是,“幸福悖論”是根據縱向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即國民的幸福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但在固定的某一時點上,國民的收入與幸福是正相關的。從“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調查結果發布”來看,調查問卷中設計的三個問題調查結果都顯示收入水平排在了第一位:即目前您家的主要困難在哪些方面、2012年您最期待改善的是、什么在影響中國百姓的幸福感。可見,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收入水平是影響人民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目前收入分配在城鄉、地區、行業、群體、個人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導致了一些人的“弱勢感”或“弱勢心理”,影響了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
這種狀況在延安也不例外,如從圖2中可以看出,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上升的幅度是不一樣的,前者要遠遠快于后者的增長幅度,城鄉之間呈現了比較明顯的貧富差距。從地區差距來看,延安市下轄1區12縣,各縣發展發展速度也不平衡,因此各縣人民收入水平也有較大差距(如圖3)。從圖3我們看到,2010年吳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19322元,而黃龍最低只有12779元,相差654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洛川最高達到6352元,延川最低只有4002元,相差2350元。從2010年比2009年增幅來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最高的是安塞達到18.4%,最低的是寶塔區17.2%,相差1.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最高的是延長達到22.6%,最低的是黃龍19.6%,相差3個百分點。

圖3 延安各縣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近年來,延安通過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措施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在未來發展中延安還應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作為:“第一,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使城鄉居民收入能與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適應。第二,調節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特別是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企業高管人員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第四,保護合法收入和取締非法收入。”[1]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息息相關。近年來,延安各級政府一直致力于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了2012年要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的具體任務,讓延安人民切實體會到了構建“幸福延安”政府在行動。
從“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結果來看,影響中國百姓幸福感的因素依次是:“收入水平(55.53%),健康狀況(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狀況(32.09%),社會保障(28.72%),人際關系(27.96%),道德風氣(21.39%),事業成就感(21.37%),環境衛生(15.95%),自身性格(12.72%)?!盵2]這些因素大多和社會建設的內容密切相關,本文僅從收入水平、健康狀況、社會保障等方面入手展開分析。
1.收入水平是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須想方設法增加人民的收入。影響一個個人或家庭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就業狀況?!笆晃濉逼陂g,延安“新增城鎮就業7.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9萬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盵3]2012年,延安預計“城鎮新增就業1.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盵4]我們看到在政府引導下,延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在未來發展中,要繼續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通過公平的事業單位用人考試制度,擇優錄取大學畢業生就業;著力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下崗失業勞動力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加大各級財政購買公益性崗位的力度;大力發展勞動培訓,提高存量勞動力的素質;完善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等。
物價也是影響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延安市城鎮居民的收入都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但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物價水平也在不斷攀升(如圖4)。從圖4我們看到延安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在“十一五”期間2008年最高,全市達到106.4,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2010年再次回升,到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揚。受糧食、肉禽、蛋等食品類漲價幅度較大影響,全市CPI持續上揚。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1%。從居民消費八大類看,呈現出‘七升一降’態勢,食品類漲幅較高,上漲12.1%,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8個百分點?!盵3]為了使城鄉居民的收入不至因物價上漲而抵消甚至下降,延安市政府必須在有效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管好貨幣信貸總量、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搞好價格調控,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圖4 延安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2.“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5]從“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調查結果發布”情況來看,“感覺相對幸福的受訪者,大多認為影響幸福的首要因素是健康狀況?!盵2]“十一五”期間,延安“率先在全省建立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制度,13個縣區全部列為國家新農保試點縣,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和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盵4]2011年“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三統一”,藥價下降30%。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大病救助最高標準由5000元提高到3萬元。”[4]在此基礎上,延安要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成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農村育齡婦女免費健康檢查等項目;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實施鄉鎮衛生院“安心工程”;加快建設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建立全民健康檔案等。
3.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延安市各級政府一直致力于社會保障的建設。如2010年延安共有34個福利院,床位2063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實現了應保全保(如圖5)。但我們也看到,第一,延安各縣區擁有的社會福利機構數是不平衡的,最多是延川縣10個,最少子長、吳起、甘泉等縣只有1個。至于這些社會福利院的專業化水平如何還有待進一步實證分析。第二,納入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各縣區也不平衡,如甘泉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只有0.4萬人。第三,城鎮、社區服務設施全市共有130個,黃龍縣一個也沒有,農村還沒有具體統計。因此,延安應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各縣區、城鄉相對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供給的公平公正性,使社會保障真正成為維護延安人民切身利益的是“托底機制”。

圖5 2010年延安社會福利院機構、床位數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

資料來源:《延安統計年鑒2010》,延安市統計局,2011。
4“.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很多,特別是生活環境、公共衛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盵6]為此,延安市政府還提出建設“生態延安”的奮斗目標??梢哉f“生態延安”是“幸福延安”的前提,“幸福延安”是“生態延安”的奮斗目標?!笆晃濉逼陂g,延安市“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千里綠色長廊等林業重點工程,退耕還林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完成造林34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4%,提高8.8個百分點??h城全部實現氣化,11個縣城垃圾和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盵4]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堅持開展“我為延安種棵樹”活動、繼續治理大氣污染、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不斷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
延安文化建設中,應以紅色文化為核心,使其成為延安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1.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紅色旅游是延安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延安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在發展紅色旅游方面,延安應依托延安干部學院、延安大學、延安市委黨校等院校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挖掘延安紅色文化的內涵;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整風運動、延安文藝座談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凸出紅色旅游主題;對延安市區進行重新規劃,突出新老城區特色,打造“紅色革命圣地·民族精神家園”品牌。
2.通過不同形式傳承紅色文化。要引導廣大群眾唱紅歌,看《延安保衛戰》、《延安頌》、《我們在延安》、《延安愛情》、《保衛延安》等紅色影視劇,通過“大型實景演出”、“情景音畫”、“人文記錄片”等形式生動再現延安歲月,展示紅色文化魅力,傳播延安精神;通過延安紀念館的模擬景觀、場景復原、半景畫等形式展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歷史;通過在革命舊址舊居建立實習基地、進行現場教學,使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青年學生奮發有為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
3.積極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延安應通過制定有利于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非國有資本介入紅色文化產業、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文化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紅色文化產業從業隊伍等措施,不斷做大做強紅色文化產業,通過紅色文化產業的帶動,強化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設,不斷豐富延安居民文化生活,滿足他們對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4.走“紅色、綠色、古色”相結合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道路。延安在吳起、瓦窯堡、志丹、子長等地也有大量革命遺址,因此要以延安市區為中心,不斷挖掘和開發整個陜北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始終走紅色文化發展道路。延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古城,延安文化建設還要和傳統文化如黃帝陵的尋根文化、壺口瀑布的大禹文化、鄜州的唐文化以及范仲淹、沈括為代表的宋文化等相結合,以滿足不同層面人群的文化需求。總之,延安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的綜合優勢,走出一條“紅色、綠色、古色”相結合的新型文化發展道路。
綜上所以述,無論是舉全市之力發展經濟,還是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改善民生,走“紅色、綠色、古色”相結合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路子,都必須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進行,“幸福延安”的構建是政府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1]2012年“兩會”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實錄)[EB].中國網,2012-03-1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3/14/content_24895429.htm.
[2]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調查結果發布[Z].中央電視臺,2012-03-07.
[3]2011年延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B].延安市統計局,2012-03-08.http://jingji.cntv.cn/special/2011ddc/20120307/110892.shtml.
[4]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報告[N].延安日報,2012-03-08.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
[6]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