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云 楊應周 譚衛(wèi)國 吳清芳 呂德良
·論 著 ·
《深圳市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實施效能評價
管紅云 楊應周 譚衛(wèi)國 吳清芳 呂德良
目的 評價《深圳市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簡稱《深圳規(guī)劃》)的實施情況及各項指標達標情況,為深圳市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收集2001—2010年深圳市結核病控制項目報表,各區(qū)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終期評估資料,對深圳市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投入、人力資源、DOTS覆蓋率、2005—2010年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報告的195 201例疑似肺結核患者的轉診追蹤情況、2001—2010年結核病防治機構登記的34 024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治療和管理情況、疫情下降情況和社會經(jīng)濟效益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 (1)我市實施覆蓋全區(qū)域、全人口、全部登記類型患者的現(xiàn)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DOTS覆蓋率達100.00%(660/660)。(2)2010年全市結核病防治專職人員達到152名,比2001年增加了70.79%(63/89),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55.26%(84/152)。(3)2005—2010年,流動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69.21%,127 583/184 334)明顯低于戶籍人口(99.03%,10 762/10 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0.76,P<0.01)。(4)2001—2010年,全市共發(fā)現(xiàn)管治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4 024例,其中涂陽肺結核患者22 008例,涂陰肺結核患者12 016例。涂陽肺結核患者治愈率達到85.36%(18 787/22 008),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達到89.03%(30 292/34 024)。戶籍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94.79%,4308/4545)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95.51%,7002/7331)高于流動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82.91%,14 479/17 463)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87.25%,23 290/26 69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92、401.91,P值均<0.01)。(5)2010年戶籍人口涂陽患病率為19.44/10萬,比2000年下降了70.55%(46.56/66.00);流動人口涂陽患病率為59.96/10萬,比2000年下降了27.23%(22.44/82.40)。(6)2001—2010年,全市總投入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約1.50億元,避免了13.67萬名健康人受到感染,避免了1.37萬例新發(fā)肺結核患者的產(chǎn)生,產(chǎn)生的直接、間接經(jīng)濟效益達到202.45億元,每投入1元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可產(chǎn)生134.98元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結論 深圳市實施《深圳規(guī)劃》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要確保“十二五”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與挑戰(zhàn)。
結核,肺/預防和控制; 衛(wèi)生計劃實施; 費用效益分析; 評價研究; 深圳市
《深圳市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簡稱《深圳規(guī)劃》)是深圳市實施的第三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明確提出了我市2010年結核病疫情控制目標和各項工作指標。10年來,我市不斷完善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為指導,區(qū)慢性病防治院為樞紐,醫(yī)院、街道預防保健所、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為基礎的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全面推行全人口現(xiàn)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建立了多部門合作機制,實施科學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的“規(guī)劃+項目管理”模式,結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本研究旨在通過評估《深圳規(guī)劃》的實施效能,總結經(jīng)驗,分析困難,為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一、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2001—2010年深圳市結核病控制實施的信息月報、季報、年報和工作評價報表,及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tǒng);人口和GDP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1深圳市統(tǒng)計年鑒》[1]。10年來,深圳市常住人口數(shù)量從2001年的450.85萬增加到2010年的1016.11萬,2010年全市管理服務人口(即全人口)達到1500萬(深圳常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其中戶籍人口指擁有深圳市戶口,在深圳居住6個月以上者;非戶籍人口指暫住人口,即常住人口中,沒有正式的深圳市戶口者。管理服務人口指常住戶口人群與未擁有深圳市居住證,但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人群的總和。流動人口指常住人口中的非戶籍人口與未擁有深圳市居住證,但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人群的總和)。
本研究對2001—2010年深圳市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投入、人力資源和DOTS覆蓋情況,2005—2010年195 201例疑似肺結核患者的轉診追蹤情況、2001—2010年結核病防治機構發(fā)現(xiàn)的34 024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和管理情況、疫情下降情況和社會經(jīng)濟效益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二、方法
1.評估方法:采用 《全國結核病 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終期評估實施方案》[2]中的調查表格和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評價方法,利用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tǒng)收集患者發(fā)現(xiàn)、登記、治療管理等相關數(shù)據(jù),組織全市開展《深圳規(guī)劃》的終期評估工作。
2.效能評價指標:選取《深圳規(guī)劃》的總體目標和工作指標中的代表性指標,主要分三類:(1)經(jīng)費投入指標:確保按全人口每年0.9元/人為基數(shù)的投入,逐年增加經(jīng)費;(2)患者發(fā)現(xiàn)、轉診指標:新涂陽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率≥80%、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癥狀者的轉診率≥95%;(3)患者治療、管理指標:DOTS覆蓋率≥85%、常住人口傳染性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85%;(4)疫情下降指標:2010年戶籍人口涂陽患病率力爭下降至22/10萬,對比《深圳規(guī)劃》指標與實際完成的指標值,評價《深圳規(guī)劃》指標的實際完成度。
3.質量控制:市級對各區(qū)參與終期評估的工作人員進行現(xiàn)場培訓,并采取現(xiàn)場驗收的方法對各區(qū)評估結果進行復核,確保《深圳規(guī)劃》評估工作質量。
三、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 3.1軟件雙錄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導出后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投入情況
2001—2010年,全市結核病防治工作專項經(jīng)費逐漸遞增,從2001年的409.20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2423.76萬元,10年共投入結核病防治專項經(jīng)費14 999.21萬元,其中全球基金經(jīng)費1005.52萬元,中央級經(jīng)費1066.5萬元,市級經(jīng)費3826.96萬元,區(qū)級經(jīng)費9100.23萬元。2010年,按深圳市常住人口1016.11萬統(tǒng)計,人均經(jīng)費達到2.39元(2423.76/ 1016.11);按管理服務人口1500萬計算,人均經(jīng)費達到了1.62元(2423.76/1500),超過了《深圳規(guī)劃》經(jīng)費投入的指標要求。
二、結核病防治機構人力資源情況
2001—2010年,市、區(qū)級從事結核病防治專職工作人員數(shù)量逐年增加,人員的數(shù)量和素質均呈明顯上升趨勢。2010年全市有152名結核病防治專職人員,比2001年增加了70.79%(63/89),2010年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shù)比例達到55.26%(84/152),比2001年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4.93,P<0.05)(表1)。
三、DOTS啟動及覆蓋情況
1993年,深圳市寶安區(qū)率先啟動結核病控制項目,同時作為全市第一個對外來暫住人口管理示范區(qū),也是全國率先將暫住人口納入結核病控制項目系統(tǒng)管理的示范區(qū),全面啟動DOTS。1994年,龍崗區(qū)正式啟動DOTS。1995年,其余4個區(qū)也相繼啟動DOTS,實現(xiàn)全市以區(qū)為單位的DOTS覆蓋率達到100.00%。1996年起,全市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實行DOTS覆蓋,2010年繼續(xù)保持DOTS覆蓋率達100.00%(660/660)。
我市對全人口結核病患者、不同登記類型的患者全部實施DOTS:以戶籍為單位,本地戶籍各類肺結核患者均實行DOTS管理和治療(簡稱“管治”),暫住和流動人口初治、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重癥涂陰肺結核患者也實行DOTS管理。2003年起,逐步推行強化DOTS策略(DOTS-plus),對本地戶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提供免費的管治,對流動人口耐多藥患者實行部分“減免”政策(表2)。
四、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情況
2001—2010年,全市共發(fā)現(xiàn)管治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4 024例,其中新涂陽肺結核患者19 790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2218例,涂陰肺結核患者12 016例。2010年,全市新涂陽患者發(fā)現(xiàn)率達到90.47% (2517/2782),新涂陽患者登記率達到24.77/10萬,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登記率平均達到51.26/10萬,復治涂陽患者占涂陽患者的14.62%(表3)。
五、非結核病防治機構網(wǎng)絡直報肺結核患者的轉診與追蹤
2005—2010年,全市共報告疑似肺結核患者195 201例,其中轉診到位84 164例,追蹤到位54 181例,總體到位138 345例,總體到位率為70.87%。其中報告戶籍疑似肺結核10 867例,其中轉診到位7730例,追蹤到位3032例,總體到位10 762例,總體到位率為99.03%;報告流動疑似肺結核患者184 334例,其中轉診到位76 434例,追蹤到位51 149例,總體到位127 583例,總體到位率為69.21%。戶籍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明顯高于流動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0.76,P<0.01)(表4)。

表1 不同級別深圳市結核病防治機構專職人員的學歷、職稱情況

表2 深圳市不同類型結核病患者管治方式

表3 2001—2010年深圳市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情況

表4 2005—2010年深圳市網(wǎng)絡報告可疑肺結核患者轉診追蹤情況
六、肺結核患者的治療轉歸情況
2001—2010年,深圳市共登記管治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4 024例,其中涂陽肺結核患者22 008例,涂陰肺結核患者12 016例,治愈18 787例,完成療程11 505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為85.36%,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為89.03%。
34 024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戶籍人口7331例,占全部患者的21.55%,其中涂陽4545例,涂陰2786例,治愈4308例,完成療程269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分別達到94.79%(4308/4545)和95.51%(7002/7331);流動人口26 693例,占全部患者的78.45%,其中涂陽17 463例,涂陰9230例,治愈14 479例,完成療程8811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分別達到82.91%(14 479/17 463)和87.25%(23 290/26 693),戶籍人口的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均明顯高于流動人口的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92、401.91,P值均<0.01)(表5)。

表5 2001—2010年深圳市不同類別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治療轉歸情況
七、結核病疫情下降情況
2010年深圳市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戶籍人口涂陽患病率為19.44/10萬,比2000年下降了70.55%[(66.00-19.44)/66.00];流動人口涂陽患病率為59.96/10萬,比2000年下降了27.23%[(82.40-59.96)/82.40],達到了戶籍人口涂陽患病率力爭下降至22/10萬的《深圳規(guī)劃》指標(表6)。

表6 2000年和2010年深圳市涂陽肺結核患病率
八、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評價
1.社會效益評價:2001—2010年,深圳市共登記管治了34 024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其中3例患者因結核病死亡,共減少8503例患者死于結核病,避免了13.67萬名健康人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避免了1.37萬例新發(fā)肺結核患者的產(chǎn)生(表7)。
2.經(jīng)濟效益評價:2001—2010年,全市登記管治的34 024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30 292例獲得了成功治療,直接經(jīng)濟效益達到了1.28億元。深圳市近10年登記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中,15~59歲的勞動力人群占94%~96%,10年來挽回的社會間接經(jīng)濟效益達到了201.17億元。按照治療1例患者挽回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為9.5年[2],挽回的總DALY為287 774年,按照深圳市平均期望壽命76.75年[3]計算,共挽回3749名完整生命(表8,9)。
3.成本-效用比和效益-成本比:《深圳規(guī)劃》期間總投入經(jīng)費成本14 999.21萬元,共挽回287 774 個DALY,成本-效用比為521.21,即每挽回1個DALY損失需要投入521.21元;10年期間執(zhí)行《深圳規(guī)劃》所產(chǎn)生直接經(jīng)濟效益和間接經(jīng)濟效益達到202.45億元,效益-成本比為134.98,即每投入1元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可產(chǎn)生134.98元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表10)。

表7 《深圳規(guī)劃》執(zhí)行期間所減少的死亡例數(shù)和避免的新發(fā)患者數(shù)

表8 《深圳規(guī)劃》執(zhí)行期間減少的個人醫(yī)療費用和社會醫(yī)療費用

續(xù)表8

表9 《深圳規(guī)劃》執(zhí)行期間避免勞動力損失所產(chǎn)生的社會間接經(jīng)濟效益

表10 《深圳規(guī)劃》執(zhí)行期間產(chǎn)生的成本-效用比和效益-成本比
一、《深圳規(guī)劃》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工作指標完成度達到100.00%
2001—2010年,深圳市認真貫徹與實施《深圳規(guī)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比《深圳規(guī)劃》總體目標和主要工作指標與2010年各項指標的實際完成值,經(jīng)費投入逐年遞增,管理服務人口人均經(jīng)費達到1.62元,超過0.9元的《深圳規(guī)劃》指標要求;患者發(fā)現(xiàn)指標中,新涂陽患者發(fā)現(xiàn)率達到90.47%、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癥狀者的報告轉診率達到98.50%,均達標;患者治療管理指標中,DOTS覆蓋率100.00%、涂陽肺結核患者治愈率達到85.36%,均達標;疫情下降指標:2010年戶籍人口涂陽患病率為19.44/10萬,已下降至預期的22/10萬以下,因此《深圳規(guī)劃》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工作指標完成度達到100.00%。
二、政府承諾是結核病控制策略取得成功的保證
要促進結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各級政府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4]。一直以來,深圳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結核病控制項目,成立市、區(qū)兩級結核病控制項目領導小組,制定下發(fā)了十年規(guī)劃和兩個五年計劃,簽訂了結核病工作責任書,設定工作目標和預期工作指標,并把流動人口納入?yún)^(qū)域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深圳規(guī)劃》明確了結核病防治專項經(jīng)費的投入標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把專項經(jīng)費(包括配套經(jīng)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2001—2010年,深圳市結核病防治專項經(jīng)費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10年全市管理服務人口人均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達到1.62元,充足的經(jīng)費為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物質保障。但隨著全球基金結核病防治項目的結束,援助經(jīng)費也將終止,而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確診和完成療程的診療費用高達3.7萬/例[5],因此仍需逐漸增加防治經(jīng)費以滿足實際需求。
三、建立健全的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
我市建立了健全的結核病防治機構和網(wǎng)絡,將市、區(qū)兩級慢性病防治機構功能進行細化,形成市、區(qū)兩級診斷平臺,同時建立市、區(qū)兩級實驗室網(wǎng)絡和質量控制體系。2010年,全市有市級結核病防治機構1家,區(qū)級結核病防治機構7家,55個社區(qū)醫(yī)療服務機構,1295個三級督導服藥點,形成了市區(qū)、街道預防保健所或醫(yī)院和督導點一體的防治網(wǎng)絡體系。
四、實施全人口結核病控制,DOTS覆蓋率100.00%
DOTS是當今最有效的結核病干預措施,被廣為接受和推行,并證明其符合投入與效益的原則[6]。我市實施全區(qū)域、全人口、全部登記類型患者的DOTS。全市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DOTS覆蓋率達100.00%。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一樣,享受相同的治療和管理服務。早在1993年,我市就積極推行DOTS,按照每萬人口中的結核病患者步行到達三級督導服藥點的時間控制在15 min以內的原則設置DOT點,使每例患者均能方便享受督導服藥;患者可以在全市范圍內自由選擇DOT點,服藥點實行無節(jié)假日服務。全市抗結核藥物由市級統(tǒng)一供應,由區(qū)級慢性病防治院按計劃領取,逐級配送到街道預防保健所和醫(yī)院,最后到達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或執(zhí)業(yè)診所的督導醫(yī)生。
五、發(fā)現(xiàn)和治愈了大量患者,結核病疫情下降明顯
自1996年起,深圳市開始實施《深圳市肺結核病歸口管治辦法》,要求醫(yī)療機構必須將發(fā)現(xiàn)的肺結核患者或疑似肺結核患者及時轉診至結核病防治機構。2005年,衛(wèi)生部下發(fā)《肺結核患者轉診和追蹤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規(guī)范肺結核患者的發(fā)現(xiàn)、轉診及追蹤程序。2010年深圳市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癥狀者的轉診率達到98.50%,非結核病防治機構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和追蹤到位率分別達到85.61%、77.02%,本市總體到位率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7-8]。
2001—2010年,全市共發(fā)現(xiàn)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6 606例,其中新涂陽肺結核患者21 535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2328例,涂陽患者治愈率達到85.36%,成功治療率達到89.03%,達到了《深圳規(guī)劃》指標要求。
我市結核病疫情下降明顯,2010年戶籍人口涂陽肺結核患病率為19.44/10萬,比2000年下降了62.29%;流動人口涂陽肺結核患病率為59.96/10萬,比2000年下降了25.42%。深圳市流動人口總量增長迅速,從2000年的500萬增加到2010年的1249萬,同時流動人口的去留以25歲為拐點,呈現(xiàn)明顯的生命周期模式[3],流動人口內部在不斷地更迭替換,青壯年流動人口來到深圳,源源不斷地補充深圳的勞動力市場,隨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返回戶籍所在地,只留下一小部分。因此如果排除流動人口頻繁變動的因素,可認為2010年深圳市流動人口肺結核患病率比59.96/10萬更低,流動人口結核病疫情下降也更為明顯。
六、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數(shù)量多,流動性大,是我市結核病控制的難點
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深圳市常住人口1035.79萬,其中77%是非戶籍人口[3]。本次評估發(fā)現(xiàn),2001—2010年,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占全部管治患者的78.45%,該人群往往經(jīng)濟收入不穩(wěn)定,部分居無定所,一些患者無法承擔醫(yī)療費用[9],當被檢查出疑似肺結核或肺結核時,返鄉(xiāng)治療所占比率較大,造成轉診追蹤工作難度較大。2005—2010年,流動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69.21%)明顯低于戶籍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99.03%),較大地影響了流動人口結核病患者的發(fā)現(xiàn)。
流動人口具有流動性強,結核病患病率高和患病后治療管理困難等特點[10]。2001年以后,深圳市將全部流動人口納入規(guī)劃管理,但新涂陽患者治愈率逐漸下降,影響了防治效果[11]。本次評估顯示,流動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82.91%)和成功治療率(87.25%)明顯低于深圳戶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94.79%)和成功治療率(95.51%),與黃星等[12]報道一致。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經(jīng)濟能力較弱,社會保障不足,健康意識薄弱,治療依從性差,不愿接受服藥管理,造成規(guī)則治療率低。其二,流動人口患者的流動性很大,如存在工廠整體搬遷到另一城市,大量工人離職的情況[13]。盡管2009年全國統(tǒng)一實施跨區(qū)域肺結核患者管理程序,但由于轉入地結核病防治機構的積極性和配合度不高,很多患者都被“重新登記”,部分“代管”患者信息反饋不及時,較大程度影響了管治效果。
七、成本-效益明顯,創(chuàng)造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深圳市實施《深圳規(guī)劃》10年期間,總投入經(jīng)費14 999.21萬元,共減少結核病死亡的總人數(shù)為8506例,避免了13.67萬名健康人受到感染,避免了1.37萬例新發(fā)肺結核患者的產(chǎn)生,挽回287 774個DALY,產(chǎn)生的直接、間接經(jīng)濟效益達到202.45億元,成本-效用比為521.21,即每挽回1個DALY損失需要投入521.21元;效益-成本比為134.98,即每投入1元結核病防治經(jīng)費,可產(chǎn)生134.98元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14]。
由于我國耐多藥結核病防治工作開展的時間較短,《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終期評估實施方案》未進行相關評估,但耐多藥結核病是當今結核病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15-16],也是《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11—2015年)》的重點工作,因此今后需要強化耐多藥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管理措施[17],提高耐多藥結核病的發(fā)現(xiàn)、治療和管理效果,以便于以后能夠全面評估“十二五”規(guī)劃的實施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深圳市實施《深圳規(guī)劃》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要確保“十二五”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和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還需要進一步與醫(yī)改相結合,與基層公共衛(wèi)生服務均等化相銜接[18],調動結核病防治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項目精細化管理,強化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操作和質量控制管理,穩(wěn)步提高工作質量。
[1]深圳市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深圳調查隊.2011深圳統(tǒng)計年鑒.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關于開展《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1—2010年)》終期評估的通知.衛(wèi)辦疾控發(fā)〔2010〕147 號.2010-08-19.
[3]陸杰華,江捍平.人口與健康藍皮書:深圳人口與健康發(fā)展報告(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林勇,陳成江.海南省結核病防控規(guī)劃近10年成效的評估.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23):6309-6315.
[5]王黎霞,徐彩紅,趙津,等.實施國家耐多藥結核病規(guī)范治療管理經(jīng)費需求的測算.中國衛(wèi)生資源,2011,14(4):250-253.
[6]王隴德.結核病防治.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4:297-300.
[7]黃飛,王黎霞,成詩明,等.醫(yī)防合作對提高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的影響.中國防癆雜志,2010,32(7):361-365.
[8]李雪,劉小秋,張慧,等.2001—2010年全國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情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2,34(9):592-595.
[9]解瑞謙,程綿泉,盧祖洵.區(qū)域人口流動與結核病的控制策略.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5,(3):165-168,169.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
[11]楊應周.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的難點和對策.廣東醫(yī)學,2010,31(15):1912-1913.
[12]黃星,陳曉玲,孫亮節(jié).上海市南匯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病防治管理情況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8,24(6):465-467.
[13]何超文,勞衛(wèi)民,鐘球,等.廣州市番禺區(qū)肺結核發(fā)病情況分析.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2,1(2):108-112.
[14]王蕓,許琳.云南省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2—2010年)實施效果評價.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11):1653-1655.
[15]Bonilla CA,Cross A,Jave HO,et al.Management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Peru:cure is possible.PLoS One,2008,3(8):e2957.
[16]Yew WW.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Kekkaku,2011,86(1):9-16.
[17]陳明亭,陳誠.耐多藥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管理研究現(xiàn)狀.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2,1(1):70-73.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fā)[2011]53號).2011-11-17.
Effect evaluation of Shenzhen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 from 2001 to 2010
GUAN Hong-yun,YANG Ying-zhou,TAN Wei-guo,WU Qing-fang,LüDe-liang. Shenzhen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Control,Shenzhen 518020,China
YANG Ying-zhou,Email:szyyz@china.com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objectives of Shenzhen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 from 2001 to 2010,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B control.Methods The data from TB reporting system and TB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 final evaluation between 2001 to 2010 were collected,SPSS 13.0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human resources and DOT coverage rate,referral and tracing situation of 195 201 TB suspects from 2005—2010,as well as the detection、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34 024 TB patients,and the epidemiology situation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from 2001 to 2010.Results(1)Shenzhen implemented DOT strategy for the entire region、all people and all types of patients,the coverage rate reached 100.00%(660/660).(2)The number of TB control staff in 2010 were 152,which was increased by 70.79%(63/89),55.26%(84/152)of the staff had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3)The overall arrival rate of the suspects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during 2005—2010,which were 69.21%(127 583/184 334)and 99.03% (10 762/10 867)respectively(χ2=4420.76,P<0.01).(4)A total of 34 024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seswere detected from 2001 to 2010,among which 22 008 were smear positive cases and 12 016 were smear negative cases.The average cure rate of smear positive cases was 85.36%(18 787/22 008),and the averag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was 89.03%(30 292/34 024).The average cure rate and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the floating patients were 82.91%(14 479/17 463)and 87.25%(23 290/26 69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sident patients (94.79%(4308/4545),95.51%(7002/7331))(χ2=406.92,401.91,P<0.01).(5)The prevalence rate of smear positive of resident population was 19.44 per 100 000 population,which decreased 70.55%(46.56/66.00)compared with that of 2000,and tha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as 59.96 per 100 000 population,which decreased 27.23%(22.44/82.40)compared with that of 2000.(6)About 0.15 billion yuan was invested in TB control from 2001 to 2010,136 700 healthy people were protected from TB infection and 13 700 people were prevented to be new TB cases,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reached 20.245 billion yuan.For every 1 yuan input into the TB control,134.98 yua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produced.Conclusion Shenzhen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to control TB,while there are still some new challenges to be fac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uberculosis,pulmonary/prevention&control; Health plan implementation; Cost-benefit analysis; Evaluation studies; Shenzhen city
2013-06-30)
(本文編輯:郭萌)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2ZX10004903)
518020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楊應周,Email:szyyz@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