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試飛站員工 劉一夫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劉一夫,是中航工業沈飛公司試飛站員工。
羅總常說:“工人是企業價值的直接創造者。”在他心里,不僅裝著多種型號飛機,還裝著我們生產一線員工。他就關心員工、保障員工利益作出硬性規定,建立了一套制度,一項一項地督促落實。我先說一個“暖腰寶”和行軍床的故事。
我們試飛站是飛機研制最后一道工序,每架飛機都要在這里試飛成功后交付使用。每到年底,試飛特別集中。數九寒天,空曠的機場跑道上冰冷刺骨。我們機務人員屬于特殊工種,不能穿得太厚,更不能穿棉大衣,因為要隨時跟蹤調試飛機,穿厚了不方便操作,也容易出事故。
羅總到試飛站指揮新機試飛時,看到我們套著單薄的機務馬甲站在寒風中,就說:“這么冷,他們的衣服能不能再加厚點?想點什么辦法,別叫他們凍著!”有人提到“暖腰寶”,可以充電,又很輕便。羅總說:“馬上買,每人配一個。”他還決定,調兩輛空調大客車到試飛線上,讓我們輪流上車避風取暖。我們戴著“暖腰寶”坐在大客車里,想到羅總指揮試飛那么緊張,還那么關心體貼我們,真是身上暖,心里更暖。
羅總說,“對特殊工種,一定要特殊關心、特殊照顧”。裝配工人天天鉆在飛機內部操作,空間狹窄,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很容易得腰脫。羅總讓管理部門給裝配工人都配上了防腰脫的護腰帶,并作為一項勞保制度執行。按羅總的要求,熱處理工配上了防高溫輻射的面鏡,噴漆工配上了防靜電輻射的純棉工作服。東西雖然不大,但充分體現著羅總對我們一線員工細致入微的關懷。如今,只要看到這些勞保用品,沈飛員工就會想起我們的羅總!
在一個重點機型研制的關鍵階段,新機試制部很多員工都在生產線上沒日沒夜地干,到了后半夜,就在地上鋪個墊子,找把椅子,對付著睡一覺。羅總在現場了解到這個情況,馬上掏出電話,安排人去買行軍床。當天夜里,大干現場就支起了30張行軍床,床上還有被褥、枕頭,大干的員工睡上了踏實覺。
羅總想方設法讓一線員工睡好覺,可他自己呢?我們再怎么大干,總有間歇休整的時候,而他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在大干啊!忙到后半夜,他就靠著沙發睡,趴在桌上睡。大家都知道,羅總辦公室里沒有床,哪怕是一張簡單的行軍床!
再說說小咸菜和大食堂的故事。2012年6月的一天晚上8點多鐘,羅總剛出差回來,直接從機場趕到新機試制部加班大干現場。他走到員工小胡跟前,微笑著說:“小伙子辛苦了,能挺住嗎?”小胡干脆地回答:“能挺住。”羅總笑了,又關切地詢問伙食情況。接著,羅總又到了部裝生產現場,正趕上員工們在吃夜宵。羅總坐在員工中間,問大家加班飯合不合口味?他聽了員工們的意見和建議,囑咐后勤部門的領導說:“一線工人很累、很辛苦,我們可要想盡辦法讓他們吃得有營養、有滋味,再多買點能下飯的小咸菜!”按照羅總的安排,大干晚餐更加講究營養搭配,并經常變換花樣,各種風味的小咸菜、辣醬、餅干、咖啡、牛奶,都成了我們大干員工的夜宵。
沈飛原有的員工食堂,滿足不了公司員工用餐需要,不少人中午到廠外買盒飯,羅總看在眼里,很著急,提出要新建一個大的員工食堂。由于資金緊張,這件事兩年沒安排上。2012年年初,羅總說,“不能再等了,員工吃飯是大事,一定要優先考慮”。他和領導班子研究決定,擠出資金來,開建員工新食堂。新食堂設計7000平方米,三層大樓能同時容納2000多人就餐,位置也選得好,使多數員工就近就餐。眼看我們就要在寬敞明亮的新食堂里用餐了,可羅總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這幾年生產任務重,羅總說,“越是大干越不能忽視了一線員工的身體健康”。這就有了員工體檢的故事。
過去,在我們沈飛公司,除了特殊工種,30歲以下的員工不安排體檢,30歲到45歲5年體檢一次,45歲以上3年一次。羅總讓工會和人力資源等部門研究,擴大員工體檢范圍,縮短體檢間隔。從2011年開始,40歲以上員工兩年體檢一次,40歲以下3年體檢一次。去年,沈飛員工就有6000多人參加了體檢。
2011年夏天,羅總在大干現場注意到一名員工顯得很疲憊,就仔細詢問是沒休息好,還是哪不舒服,叮囑那位員工:“千萬別等別拖,小病要及時治療,大病要早點預防。”過后,羅總安排人聯系大醫院,請醫生每周二上午到各個生產現場,為大干的工人檢查身體,量血壓,做心電圖,隨時監測大干員工的身體狀況。從此,沈飛員工體檢不僅有“年檢”,還有了“周檢”。羅總還請來心血管病專家,給員工講解心臟病等疾病的預防知識。請來心理健康專家給員工作心理輔導,特別要求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員都要去聽。
羅總每次見面都提醒我們要注意身體,可他對自己的身體卻太不注意了。他去世后,我們才知道,因為忙工作,下半年那次體檢他一直沒去,健康講座也沒聽過。
我們的羅總還積極幫助員工家庭解除后顧之憂,溫暖著每個員工的心。我們試飛站和總裝廠員工在大干的時候,天天吃住在廠里,很長時間不回家。因為保密的原因,又不能詳細地告訴家里我們在干什么。羅總說,“要給家屬寫感謝信,由我簽名,送到員工家,讓家屬知道我們是在為國防建設作貢獻,并感謝家屬們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公司黨委寫好感謝信,由分廠工會主席一家一家送到員工家屬手中。家屬們接到感謝信,都理解了自己的親人,表示一定要處理好家里的事情,支持員工投入到大干中去。后來,沈飛員工把送感謝信的專車稱為“羅總送信專列”。
這些年來,我們的工資收入和各種福利待遇一直是只升不降。每次簽訂集體合同,對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和衛生、保險和福利、女職工特殊保護、技能培訓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條款,羅總都與職工代表反復商議,廣泛征求意見,實現企業與職工的雙贏。
羅總特別關注對特困職工家庭的幫扶。從2011年起,企業幫扶救助基金由原來的每年總額300萬元增加到450萬元。有一位老職工患病17年了,妻子沒有固定工作,兒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羅總把這位職工作為自己的重點聯系幫扶對象,協調有關部門,錄用這位職工的妻子作臨時工,智障的兒子在公司做綠化工作,每月有穩定收入。這位職工的妻子每當說起羅總對她一家無微不至的關懷,就激動不已。聽說羅總去世,她流著眼淚找到分廠領導,要求參加吊唁,并代表全家參加了羅總追悼大會。
2012年11月25日下午,沈飛員工聚集在廠區,迎接羅總回家。晚上9點多鐘,羅總的靈車緩緩駛入廠區。道路兩旁,上萬名沈飛員工和家屬在零下十幾度嚴寒中肅立;試飛機場跑道兩側,近千輛員工的汽車整齊排列,同時打開大燈,照亮我們羅總回家的路。
羅總,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更加努力拼搏,堅決完成生產任務,更好地擔當起航空報國的責任,讓更多的中國戰鷹飛上藍天,飛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