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梅
甘肅省武威市中醫院,甘肅武威 733000
玄歸滴丸系由元胡、當歸兩藥組成,元胡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兩藥合用,可解由氣血之瘀而引起的疼痛之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元胡中的生物堿具有強烈的鎮痛作用,而當歸中的揮發油具有顯著的松弛血管平滑肌的生物活性,兩藥協同,對一切由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當有較好的療效[5]。
滴丸系固體和液體藥物與基質混勻加熱熔化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卻液中,收縮冷凝成丸的一種速效劑型[9]。中藥滴丸制劑與其他中藥制劑相比,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其在制劑領域更體現出方興未艾的前景[6]。提高生物利用度是滴丸劑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它的特性類似固體分散法,此劑型制成滴丸,具有溶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3]。滴丸可使易水解、易氧化和易揮發的藥物包埋和增加穩定性[7]。
①SHB-3循環水多用真空泵,鄭州杜甫儀器廠;②保溫漏斗,武威市藥檢所提供;③HC-TP11-1架盤藥物天平,上海第二天平儀器廠;④微量移液管,上海求精生化試劑儀器有限公司;⑤電熱恒溫水浴鍋HH.S11-2,北京長安科學儀器廠。
①液體石蠟(化學純),益林化工廠;②95%乙醇(分析純),天津化學試劑二廠;③聚乙二醇4000(分析純),中國醫藥上海化學試劑公司;④冰醋酸,西安化學試劑廠;⑤CO2,輕工研究所。
將元胡研成粗粉200 g(分兩次浸煮,各為100 g),分別加入酸性水(用10%HAC調至PH=4)600 mL浸泡1 h,浸泡液在沸水浴上浸煮1 h后,用紗布過濾,同法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浸煮,酸性水分別為600、500 mL,過濾,收集并合并三次濾液,反復抽濾至澄清,水浴減壓濃縮至80 mL,調pH=4,加入三倍量70%乙醇,即可析出大量沉淀。靜置2 h(冰箱冷藏),抽濾,濾液于水浴上減壓回收乙醇,并水浴上濃縮至浸膏,然后向浸膏中加入無水乙醇,置于研缽中研磨,使之成均勻分散的混懸液,置于碘量瓶中備用[1]。
采用CO2超臨界萃取技術提取當歸揮發油,成品由輕工研究所提供。
用PEG4000和PEG6000分別作基質進行預試驗,選取液體石蠟作冷卻液,冷卻柱長為120 cm進行試驗,結果表明用PEG4000所滴的丸型較好,較易滴制[3]。
以PEG4000為基質,液體石蠟為冷卻劑,滴制滴丸,篩選提取物與基質的配比,藥液的溫度、滴距等因素,建立正交試驗表,選用L9(34)安排實驗,結果見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分別選用表1中所列的提取物與基質的配比,滴入120 mL長的液體石蠟冷卻劑中,以滴丸的熔融方式、成型狀況、沉降狀況為觀察指標,用直觀分析法選擇最佳的滴制工藝,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方案及結果
對表2進行直觀分析,結果表明:以PEG4000作基質,液體石蠟作冷卻劑,采用提取物與基質配比為1:2,藥液溫度75℃,滴距5 cm,滴入120 cm長的冷卻劑中,所制成的滴丸外形圓整、光滑,無拖尾,無氣泡產生,圓整度最好,且大小均一,故確定最佳滴制工藝為A3B3C1。
在藥液溫度和滴速不變的情況下,滴管口的半徑是決定丸重的主要因素,初滴時,丸重決定于滴出口的內徑,隨著藥液對管壁的濕潤面越來越大,最后決定因素轉為外徑,因而,滴制過程中只能在小劑量或短時間內獲得穩定的丸重。研究表明:將滴出口的管壁減為0.2 mm以下,可使丸重穩定,能進行工業化生產[8]。
影響滴丸圓整度的因素很多,液滴在冷卻液中的移動速度越大,就越容易碰成扁形,調節液滴的移動速度可以控制球形的扁度。液滴與冷卻液的相對密度和冷卻液的黏度能影響圓整度,如用高沸點的石油醚可以降低液體石蠟的黏度和相對密度[10]。
由于當歸油中主要成分為藁本內酯,其對熱不穩定,采用傳統水蒸汽蒸餾法制得的當歸油中藁本內酯的含量很低,而用CO2超臨界萃取工藝制得的當歸油,經GC分析,含藁本內酯大于70%[2]。
根據試驗確定的滴丸成品,還存在一些急需考察和解決的問題,比如,滴丸中的當歸油容易發生滲油,從而影響其穩定性的問題;滴丸表面殘留冷卻液的洗滌問題等等。因此,還須進一步進行藥物加速試驗,穩定性試驗以及臨床藥效學試驗。
[1]曹春林.元胡注射液(1)中藥制劑匯編[M].北京:北京中醫藥出版社.
[2]閆升.當歸揮發油對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收縮功能的影響[J].中草藥,2000,31(8):604-605.
[3]彌宏.冠心丹參滴丸的成型工藝設計研究[J].中成藥,2000,22(3):190-191.
[4]魏玉平.頭痛舒滴丸的成型工藝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0,6(40):17-19.
[5]黃偉暉,宋純清.當歸的化學和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1,26(3):147-151.
[6]李正穎.中藥滴丸劑的研究進展[J].健康必讀,2012,11(5):521.
[7]張善玉.滴丸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J].延邊醫學院學報,2006,9(1):59-61.
[8]倪健,閻萍.舒胸滴丸制備工藝研究[J].中草藥,2003,34(12):1087-1089.
[9]范碧亭.中藥制劑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
[10]田丹,黃正明.中藥制劑研究進展[J].中華醫藥雜志,2010,10(1):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