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禮平
江蘇省盱眙縣第二人民醫院眼科,江蘇盱眙 211751
葡萄膜炎(uveitis)指的是虹膜、睫狀體、脈絡膜的炎癥;虹膜和睫狀體的血液供給同為虹膜大環,故二者經常同時發炎,而總稱為虹膜睫狀體炎。如果脈絡膜也同時發炎,則稱為葡萄膜炎[1]。葡萄膜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擾。目前,世界各國的醫學領域對平、葡萄膜炎的臨床治療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認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在該院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120例葡萄膜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討,并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在該院眼科接受葡萄膜炎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本次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對120例患者在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據統計,本組的120例(168眼)患者當中,共有男75例(108眼)、女45例(60眼);年齡8~78歲,平均年齡為(36.73±11.35)歲;其中單眼68例、雙眼50例。
在患者接受診斷期間,該院采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法對患者進行檢查,確診120例患者均符合葡萄膜炎的診斷標準[2]。同時,給予患者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以便更加精準的對患者是否出現了葡萄膜炎伴發的黃斑囊樣水腫以及視盤輕度水腫進行診斷。同時,本組的120例患者在接受診斷過程中均出現了不同臨床表現,其中眼痛32例、畏光25例、流淚17例、視力障礙15例、睫狀充血13例、視網膜水腫10例、眼底出血和滲出8例。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對患者的病變位置進行劃分,其中前葡萄膜炎76眼,占(45.24%);后葡萄膜炎40眼,占(23.81%);全葡萄膜炎52眼,占(30.95%)。
針對本組的120例葡萄膜炎患者均給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采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葡萄膜炎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阿昔洛韋滴眼液以及口服潑尼松片和靜脈滴注甘露醇等幾種方式[3]。但為了確保用藥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給予患者用藥治療前,主治醫生還是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建議患者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治療。從而在根本上提高用藥治療的安全性,降低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
將本次研究活動所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的120例(168眼)患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后,視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控制,病情均未繼續加重或惡化的現象,120例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觀察護理后,全部康復出院。
本組的120例葡萄膜炎患者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后,視力較接受治療前發生了明顯變化,前后的差異十分顯著(P < 0.05),詳見表1。
本組的120例(168眼)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共出現不良反應和并發癥16眼,占(9.52%)。其中帶狀角膜變性5眼(2.98%)、白內障3眼(1.8%)、黃斑表面褶皺紋樣改變2眼(1.2%)、角膜水腫2眼(1.2%)、青光眼2眼(1.2%)、視盤水腫1眼(0.06%)。
葡萄膜炎(也叫全色素膜炎)是因細菌、真菌、寄生蟲、病毒、風濕等自身免疫低下的過敏反應,它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也是常合并多系統自身免疫低下疾病,目前我國的葡萄膜炎患者約有300萬,其已知病因和類型多達100多種,同時葡萄膜炎是一種致盲眼疾,約10%的盲目是葡萄膜炎所致[4]。

表1 患者接受治療前后視力的改善情況[n(%)]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領域對葡萄膜炎的治療方式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和標準。普通認識葡萄膜炎主要是由于內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氧化損傷、免疫系統功能缺失以及免疫遺傳等。通常情況下,患者在患病初期會出現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眼部充血以及畏光等臨床表現,但是由于葡萄膜炎的初期癥狀并不明顯,而患者對葡萄膜炎疾病的認識程度過低,致使大部分患者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葡萄膜炎治療的難度。葡萄膜炎長久不治或救治不愈都會對患者眼部的正常功能造成損害和影響,并發角膜水腫、虹膜前后粘連、繼發性青光眼、并發性白內障、玻璃體渾濁、脈絡膜脫離、視網膜及黃斑水腫或變性、屈光不正以及眼球萎縮等嚴重并發癥[5],病情嚴重時甚至可直接致盲。
因此,一旦患者被診斷為葡萄膜炎,應積極的進行治療,散瞳是治療前葡萄膜炎的必要措施,可防止瞳孔粘連,避免繼發性青光眼和并發性白內障的產生;糖皮質激素作為治療葡萄糖膜炎的常用藥物,是由腎上腺皮質中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6],不僅具有較強的消炎、抗病毒作用,同時還具有十分顯著的抗休克和抗免疫作用。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采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疾病的范圍較廣。氫化考的松、地塞米松以及強的松等都是臨床治療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該院對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168眼)葡萄膜炎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采用不同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給予患者治療。結合本次研究活動的所得結果,筆者發現,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于葡萄膜炎治療過程中所取得了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了疾病對患者眼部功能的損害,提高了患者的視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葡萄膜炎的常用藥物,值得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1]張海英,李玉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藥理特性及合理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13(32):132-133.
[2]石慧君,張銘連,龐朝善,等.Behcet病性葡萄膜炎26例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次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西安:西安財經電子大學,2008:172-173.
[3]Nader N,Chrousos GP,Kino T.Circadian rhythm transcription factor CLOCK regulates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y acetylating its hinge region lysine cluster:potential 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J].The FASEB Journal,2009,15(12):127-128.
[4]鄭曰忠,時冀川.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58例臨床分析[J].眼科研究,2009,27(29):189-190.
[5]沈璽,徐格致.玻璃體手術治療中間葡萄膜炎玻璃體視網膜并發癥的臨床效果[J].中華眼科雜志,2008,44(25):166-167.
[6]張海英,李玉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藥理特性及合理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2,13(35):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