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艷
廣西平南縣第二人民醫院,廣西平南 537307
由于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某些病患需要長時間注射胰島素來控制其血糖的濃度,為了減輕病患負擔,方便病患,讓病患在家中進行胰島素的自我注射已經成為一種發展方向,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對糖尿病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島素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分析自我注射胰島素的護理及注意事項,有效避免及延緩因注射胰島素所可能出現的急慢性并發癥。
隨機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該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抽取病患時的標準為經WHO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其確切患有糖尿病,具有正常的語言交流的能力,思維清晰,并正在接受胰島素自我注射的治療,對于此次調查活動表示理解并自愿參加的病患。
采取問卷調查的策略,由護理工作人員給病患解釋問卷中問題與具體填寫要求,病患對問卷中內容理解清楚之后再由其自主填寫,又或者是由病患家屬代為填寫。共發出問卷50份,隨后全部收回這5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0份。問卷是在知網文獻搜索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調查問卷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一般資料,內容包含有病患的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患糖尿病時間、進行胰島素自我注射治療的時間等等;第二部分則為調查的主要內容,依據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認知程度,共有4個大題,每個大題中包含有20個小問題,一個小問題答對則有1分,最后問卷中得的分數愈高,則表示該病患對于自我注射胰島素的認知程度愈高;第三部分則是患者自行填寫的在進行西沃注射胰島素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本次統計采用SPSS 13.0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評估,收集的數據采取平均值±標準差來表達,采用t檢驗,并使用百分比來描述病患的知曉率。
見表1。

表1 患者認知評分與年齡、文化程度自我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時間關系
2.1.1 胰島素自我注射認知水平與病患年齡相關性評估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病患年齡與病患對胰島素自我注射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是呈現反比例的關系。這是因為病患的年齡越大,記憶能力也就有所降低,對于新知識的興趣缺少認知的積極性,所以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就比年齡小的病患低,有些年齡大的病患認為自己年紀大,所剩的時間也就不多,因此對自己的身體也就不夠重視,同樣對自身的疾病也就比較忽略。
2.1.2 胰島素自我注射認知水平與病患文化水平的相關性評估 病患文化水平越高,認知水平也就越高,呈現正比例關系。由于病患自身存儲有較多的知識,思維水平較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也高;會主動求索自身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因此其對胰島素自我注射認知水平也就比較高。
2.1.3 胰島素自我注射認知水平與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年限的相關性評估 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年限在一年之內的病患認知水平最低,因為這部分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治療知識認知低,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需要長期依賴胰島素的治療,沒有將自身的心態調整好,對于護理工作者比較依賴,且在進行注射時存在緊張的心態。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年限在1~5年的這部分患者認知水平最高,這是因為經過了1年的自我注射胰島素的實踐學習,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及實踐經驗,具有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積極主動性。而病患自我注射胰島素年限超過5年之后,認知程度又相對較低,這是由于病患已經完全接受自己身患糖尿病的事實,對于治療也有所倦怠,且某些不規范注射步驟也已經慢慢形成習慣,或者部分病患出現并發癥,出現行動不便的現象。

表2 患者自我注射胰島素中薄弱項目分析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在住院期間接受了注射胰島素的健康知識教育,但是仍舊存在有多項薄弱項目,其中最大的薄弱項目是有40%的病患沒有進行定期隨訪,認為進行自我注射胰島素之后,糖尿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病患缺乏消毒策略,僅有34%的病患掌握了此部分知識;第三大薄弱項目是病患很難掌握準確的劑量,有30%的病患出現此類問題。
從上面的調查我們可以知道,病患年齡越大,對于自我注射胰島素的認知程度越低,對于年紀較大的病患,我們一方面要變革以往傳授知識的立場,對此類病患采取一對一的教育方式,將相關知識反反復復對其解釋清楚,提高病患的參與度,讓病患可以在交流互動的情境中學習到知識;另一方面護理工作人員也需要加強理論學習,對病患加強耐心,根據病患實際情況進行手把手教育,直到病患學會為止。
而對于年紀較輕的病患,則可以采取 靈活的教育方式,結合講座、知識小本子、小組表演等教育手段,提高病患對于自我注射的認知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病患,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新知識接受能力,可以放手讓其進行自由學習,如有疑問可以向護理工作人員詢問,同時還可以結合一些趣味的教育手段,激發病患學習的積極性。而文化程度較低的病患,護理工作人員則應當堅持耐心的溝通,增強病患的自信心,采取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反復強化與督導,讓病患牢記相關知識。
對于采取自我注射胰島素5年以上的病患,需要加強病患克服糖尿病的信心,規范其自我注射的相關操作,必要時還需聯合病患家屬共同監督協助病患,將其血糖控制穩定。對于1~5年的病患,需要不間斷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可以采取講座、集體培訓等手段進行。對于1年以內的病患,則首先應向病人講清楚注射胰島素的治療目的及意義,消除患者思想中的“胰島素就是嗎啡針”的恐懼概念,宣傳注射胰島素不會“上癮”,使病人能心情愉快地接受胰島素治療。并采取一對一的教育方式,讓病患可以掌握好注射的相關知識。
針對薄弱環節的護理,需要做好定期隨訪,及時糾正病患的錯誤思想,規范操作,如出現局部疼痛,待酒精徹底揮發后方可注射;避免在體毛根部注射;每次注射使用新針頭且使用直徑較小、長度較短的針頭能大大減輕疼痛,提高患者對注射治療的依從性。而針對皮下脂肪增生的情況,則要教會患者每次注射前規范檢查注射部位,以及如何發現皮下脂肪增生;應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制劑有可能防止其發生;輪換注射部位且范圍更廣,輪換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間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輪換,可減少或防止發生。
[1]徐靜.對住院患者胰島素注射的指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7):667-668.
[2]楊春霞.糖尿病患者自我應用胰島素的護理指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4):3408-3409.
[3]趙芳,周立新.指導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注射胰島素[J].當代護士,20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