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枝 余卓文 馬健強 譚 覃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佛山 528000
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傳播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的重點人群。本研究于2009—2011年對順德區強制戒毒所在押戒毒人員開展了艾滋病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監測,旨在了解順德區吸毒人群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狀況和行為學特征,為進一步開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2009—2011年4—6月順德區強制戒毒所新入所的戒毒人員為調查對象。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向調查對象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經過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由調查員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問卷填寫后由督導員進行質量控制。同時對每位調查對象采集靜脈血5 mL進行HIV、梅毒、丙肝檢測。
檢驗方法均按照《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試行)》執行。檢測試劑由國家統一提供。
將填寫完整且無邏輯錯誤的個案調查表錄入EpiData3.1數據庫,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 0 0 9—2 0 11年,累計調查1 2 0 0人,男性占9 6.3 3%(1156/1200),女性占3.67%(44/1200),男女性別比為26.27:1。年齡為14~59歲,平均年齡為35.16(35.16±6.795)歲,20~45歲年齡段占92.25%(1107/1200)。婚姻狀況未婚、已婚、同居、離異或喪偶分別占36%(432/1200)、48.67%(584/1200)、6.75%(81/1200)和8.58%(103/120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91.5%(1098/1200),高中或中專占7.5%(90/1200),大專及以上占0.17%(2/1200),文化程度不詳占0.83%(10/1200)。戶籍分布以本地戶籍為主,占67%(804/1200),外地戶籍(主要為廣西、湖南、貴州、湖北、福建、江西戶籍等)占33%(396/1200)。

表1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
2009—2011年調查對象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1.00%、85.25%、85.5%,有統計學意義(χ2=7.596,P < 0.05);8個問題中除“看上去健康的人是否可能攜帶HIV”和“蚊子叮咬會傳播艾滋病”正確認知率未達80%,其余均達85%以上,見表1,表2。

表2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情況
吸毒人群吸食毒品種類以海洛因為主,占9 1.8 3%(110 2/12 0 0),冰毒、K粉、搖頭丸等新型毒品占11.0 0%(132/1200),其他占2.58%(31/1200)。吸毒人群吸食海洛因的比例較平穩(χ2=0.16,P > 0.05),吸食新型毒品的比率達11%,吸食率較高,見表3。

表3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吸毒品種調查情況
吸毒方式與共用注射器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為主,占63.25%(759/1200),其中共用注射器吸毒占23.19%(176/759),共用注射器吸毒比率逐年上升趨勢不明顯(χ2=5.686,P > 0.05)見表4。

表4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注射吸毒調查情況
性行為與安全套使用率在接受調查的吸毒人員中,與配偶或同居者發生性行為比例為43.33%(520/1200),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為5.38%(28/520);有商業性性行為的占20.92%(251/120 0),發生率變化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χ2=2.126,P > 0.05),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為36.25%(91/251),安全套每次使用率變化不大(χ2=0.844,P > 0.05),見表5,表6。

表5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與配偶(或同居者)性行為調查情況

表6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商業性行為調查情況
2009~2011年共監測吸毒人員1200名,采血1200份,檢出HIV抗體陽性9例,陽性率0.75%;梅毒抗體陽性36例,陽性率3.00%,丙肝抗體陽性810例,陽性率67.50%。見表7。

表7 2009—2011年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員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順德區吸毒人群HIV陽性率均低于1%,較2004年順德區吸毒人員HIV陽性率(2.33%)低[1],在押戒毒人群HIV陽性率低可能與入所前對陽性者已轉解到其它場所如三水等地有關。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維持在85%以上水平,2009—2011年知曉率有差異,且2009年知曉率高達91%,這可能與2009年結合“世界禁毒日”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艾滋病知識宣傳有關。順德區吸毒人群以男性、20~45歲年齡段青壯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為主。青壯年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文化水平較低,吸毒、性觀念開放,賣淫、嫖娼的現象仍有發生,容易引起艾滋病的傳播,給艾滋病防治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隨著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逐年深入,丙肝抗體陽性率為67.5%,比高凱[2]2001年報道的85.1%和劉勇鷹[3]2002年報道的91.6%的陽性率明顯降低,但仍比一般人群丙肝陽性率5.7%[4]高約12倍,而丙肝感染情況是針具共用程度評價的輔助指標之一[5],說明共用注射器或曾經共用過注射器情況嚴重;另外,注射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沒有下降,說明毒品的成癮性不完全受高知識水平影響,調查對象艾滋病知識上升及行為改變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有所反彈,且知識的提高較行為改變要快[6],因此解決吸毒人員在毒癮發作時能獲得干凈針具顯得很重要。針對此問題,可嘗試用針具交換方式和加大美沙酮替代療法等綜合措施來降低吸毒的危害。
配偶或同居者發生性行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較低(4.19~6.79%),這會成為HIV通過性行為從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的傳播方式,因此提高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識顯得非常重要。商業性行為的發生率和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無明顯差異,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在34.09%~40.54%,這比浙江省溫州市吸毒人員商業性性行為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4.34%[7]高,這可能與順德區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逐漸深入有關。
2010—2011年吸食新型毒品的比率達10%以上,吸食率較高。新型毒品的使用除導致嚴重身心損害外,受藥物作用影響,吸食者會產生極度的性興奮,而且新型毒品的使用多在夜總會、酒吧、KTV等公共娛樂場所[8],極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使HIV等性病的感染風險搞高,因此,今后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應多關注使用新型毒品帶來的危害。
[1]卓凡,馬健強,符發龍,等.佛山市順德區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5,21(7):1035-1036.
[2]高凱,徐慧芳,熊遠,等.廣州市某戒毒所戒毒人員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狀況的調查分析[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1,8(4):257-258.
[3]劉勇鷹,林鵬,許銳恒,等.廣東省吸毒者HIV感染狀況和危險因素讞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1):1351-1352.
[4]史小楚.廣東珠江三角洲散發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學分型[J].廣東衛生防疫,1995,4(21):1-3.
[5]陶曉燕,馮鐵健,石向東,等.深圳市靜脈吸毒人群AIDS流行狀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4,10(5):341-342.
[6]張芹,吳濤,黃毅,等.2006-2010年南充市順慶區吸毒人群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1,9(1):38-408.
[7]葉振淼,王大勇,張洪淼,等.2004-2009年浙江省溫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11,26(2):112-114.
[8]楊茜.新型毒品在中國蔓延的特點及在艾滋病傳播中的風險[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3):2494-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