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這是第五次講《將進酒》,以前都是按照最初的固定模式講讀:梳理內容—理解情感—鑒賞手法,這次想做一個不一樣的嘗試。
一、教學流程
這一單元的主題就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在《將進酒》的教學過程中,我想以誦讀為主線,幫助學生理解詩人情感的變化。李白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可讀性非常強,所以誦讀法恰恰適合學習李白的這篇勸酒詩。
這堂課我的主導思想是:以讀入情,以情導讀,在朗誦中領悟詩人情感后再誦讀。在整堂課中,我只用了余光中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語句做導入,因為高二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詩歌積累,借課下注解和手中的資料,能明白具體內容和中心,所以我采用從朗讀切入又用朗讀收尾的大膽設計,運用示范朗讀、對比朗讀、學生自讀、學生模仿朗讀、齊讀等方式貫穿課堂,為此我設置了四個環節:導入、整體感知、讀詩品情、小結。在四個環節中,又以讀詩品情為重中之重,根據詩人的情感變化設置了四大塊內容:
1.通過誦讀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悲壯的情感。
2.引導學生把握第一次感情變化:由悲壯轉成歡樂,品讀出詩歌的感情變化。
3.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
歡樂轉為激憤。
4.通過誦讀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本詩中的第三次感情
變化:由激憤到狂放。
此外還設置了兩個代表性問題:
1.整理概括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在文中找到代表感情變化的關鍵字。
2.每個感情變化詞的背后隱藏著作者怎樣的鮮明個性。
在朗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體會情感,引領學生體驗詩歌中的情感變化,感受李白詩歌豪放的藝術特色。
二、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誦讀環節還是討論環節,學生的熱情都是空前高漲的,康××和胡××的慷慨激昂高水平
的視頻朗讀點燃了學生們激情,讓很多學生躍躍欲試:
第一個環節:個人展示。趙××是整體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代表,把《將進酒》的狂放和悲愁的韻味讀得淋漓盡致,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潘××和吳××站在講臺上,粗獷的底氣再加上肢體動作,讓全班同學為之喝彩。更讓我欣喜的是一些平時默默無聲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其中,
馬××的高亢,孫××的詩情,陳××的厚積薄發,都讓我從心底里歡喜若狂。
第二個環節:這是一首不拘泥于個人悲愁的詞,李白的豪放和大氣,更是他的精華所在,我相信在每個學生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孤傲和抗爭的靈魂,所以,我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姿態,對著自己最放得開的方向,放下所有的拘謹,隨心所欲地朗讀一次。
第三個環節:班級學生齊讀,配著高亢的音樂,盡管女同學比較多,但也讀出了黃河一般的氣魄和激昂。
三、教學反思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詩歌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把每一首詩歌用最精煉、最豐富、最擲地有聲的語言來解讀,是每一位教師講解詩歌的夢想,講課的過程中會明顯地感覺到語言的囊中羞澀,不能用一針見血的語句給學生做一個總結,自身的文學素養還需要加強。
2.課堂的生成
在學生誦讀和討論的時候,有很多好的觀點和想法,比如關于“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一句的朗讀方法的討論,我沒有注意學生的見解,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課堂的生成,是學生思想的火花,只要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
3.教學過程中的累贅
本堂課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大問題,本以為會很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這兩個大問題的背后還隱藏著很多的小問題和一些引導語再加上一些不自覺的口頭語和點評,整堂課下來,就顯得語言有一些繁瑣,感覺自己說的“包袱”式的話還是很多,所以老師還是少說空話、套話、廢話。
找一個支點,看別樣的世界,推陳才能出新,思考才能顯現火花,實踐就會有所得到。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大楊
樹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