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朋
摘 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如一股清泉注入語文課堂,給語文課堂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活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煥發著蓬勃的生機,彰顯著時代的神韻,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
關鍵詞:創設情境;豐富素材;革新模式;構建平臺
一、創設直觀情境,優化樂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學習過程有了內在的動力支持,學生就能夠自主投入學習,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播放、展示一些相關的動畫、視頻、圖畫、聲頻等,將電、光、形、聲多種媒體組合起來,絢麗的色彩、精美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豐富生動的信息,使原本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栩栩如生,學生全方位地、立體地接受信息,同時將干巴巴的說教變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變為具體的,靜態的變成動態的,虛幻的變成真實的,使教材“活”起來,課堂也“活”起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茅盾的《雷雨前》,我充分利用圖片、聲音、錄像等,調動起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外部的刺激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前我出示了一張夏天的圖片(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讓學生看圖說話,喚起學生的已有認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并為新課的教學打下基礎。接著我運用信息技術,通過聲音的聆聽、圖片的欣賞、語言的講述,渲染了“雷雨前”那磅礴的氣勢,以及雷雨前人和物的種種表現,喚起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豐富語文素材,增加知識容量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語文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科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還要注意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勤于搜集資料”是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如,北師大版《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一文,講的是有關錢學森的故事,主要講述了他對不正之風、金錢、官位、待遇的態度,展現了一代人民科學家一身正氣、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以樂于奉獻、不求索取的人格魅力,并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要想較好地把握課文的內涵,必須對錢學森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容易走進課文,走近錢學森。為此,課前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多渠道搜集上網搜集有關錢學森的資料以及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在課上安排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學森的了解。通過交流,學生對他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為品讀課文,感悟人物的品質作好了鋪墊。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望增強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拓寬了,在大量接觸語文材料的過程中掌握了運用語文的規律。
三、革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1.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多媒體技術所擁有的獨特動畫效果,如動畫模擬、錄像抓幀、背景擬音、圖文串聯、問題顯示等方式,皆能結合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通過畫面展示、切換、停頓、閃爍、組合、重復等步驟,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縮短學生認識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達到以往教學所難以達到的效果,從而順利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思維素質,提高課堂效率。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信息技術能夠把活動形象、逼真的音效和變化的情節展示給學生,并能根據媒體展示的內容再補充獨有的想象世界。如,講《天上的街市》一文,先用課件出示群星閃爍的迷人夜景,啟發學生想象:如果天上有街市,會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證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在實際課堂中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望,激發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得多、問得多,學生往往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就像拉著老師手上的一條繩,牽到哪兒就走到哪兒,思維局限于某一點上,學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情緒會低落,精神會分散,老師教得苦,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運用信息技術,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意識,提高自學能力。
四、構建探究平臺,拓寬延伸空間
對于教材內容,學生直接感知的內容是有限的,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填補這一空白。課上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資料,并告訴學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這些相關的資料,以及這些資料有什么用,激發學生尋找資源的動機和熱情,讓學生有主動尋找資源的欲望。這樣就把課堂引到了課外,延伸了知識的學習。
如,教《孔孟論學習》教師可以制作課件,展示孔廟、孔子學府等人文景觀,使學生體會世人對孔子思想的崇拜與追尋,從而感受孔子文化的永恒魅力。上完一節課,并不能令每一個學生都吃得飽,對某些問題,不少學生還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這時,他們便可打開相關的網站,調查收集材料,足跡遍布新浪、搜狐、網易、百度……在信息技術的海洋里盡情地遨游。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簡便快捷的工具,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未來社會對教育的呼喚。“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信息技術如源頭活水,使語文課堂的生命永不枯竭,它給語文課堂帶來的是精彩,播種的是希望,收獲的是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會用它、用好它,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這片樂土,在這“活水”的滋潤下,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作者單位 河南省鎮平彭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