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敏
摘 要:近幾年來世界各地興起了學習跆拳道的熱潮,在我國跆拳道武館也遍地開花。究竟這項運動有何魔力讓人們如此喜愛,源于跆拳道精神。跆拳道精神包括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關鍵詞:跆拳道精神;管理班級;意義
現代的教育管理方法有很多,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管理的班級情況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如何去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要根據班級成員的學習狀況、思想素質來考量。從最基本的禮儀內容,到繁雜的人情性格,跆拳道精神很適用于各階段的學員。技校學生正處于與社會接軌的時期,思想上還沒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人生定位。學生自卑感強,自信心不足,缺乏上進心。從跆拳道精神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精神正是現在的技校學生所急需的。
一、跆拳道精神的意義
跆拳道這項運動不是單純一個人的運動,它需要與其他學員的相互配合與支持幫助,需要一種團結的精神。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相互支持與鼓勵。而這些激勵往往就是我們最終走向成功的必勝法寶。就是這種默契和支持,使得每一個學習跆拳道的人的心緊緊地靠在一起。而對于跆拳道這種運動來說,這種思想才是運動的真正目的所在。它使得每一個學員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一種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意志。正是這種精神使得這種運動能夠沖破國際在世界各國得以發展壯大。
二、班主任如何應用跆拳道精神管理班級
1.用禮義廉恥來教導學生尊師重教
跆拳道中的“禮儀”是成員必須持有向對方表示敬意和學習的心理,在練習或比賽前后要向對方敬禮,即跆拳道運動始終倡導的“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講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我們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班集體中各個成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有各人的學習長處。在這種禮儀的教導下,學生能夠清楚認識自己、定位自己,與他人交流學習心得或者技能心得。帶動整個班級整體的學習氣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精神面貌得到較好
發展。
學生要學會分辨是非,如果做錯了事,在良心上都應自覺慚愧,無地自容。
2.班級里每個月定期一天為“禮義廉恥日”
在這個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自我檢查、自我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加以改正。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面對問題學生時,如果能盡量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后真誠地去贊賞他們、鼓勵他們,那么你會發現,學生個個都是那么可愛、那么優秀。教育學生首先要學會“生活上知足常樂,同學之間助人為樂,學習上自得其樂,身體健康快樂”,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3.教導學生用忍耐克己來克制自己沖動的行為
不論學校還是社會,克制自己著實是重要的問題。假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激烈拼搶時,因某些失誤被別人傷害了,若不能克制自己,以感情用事加以攻擊,將會造成打架斗毆事故。學校每年都有一次籃球運動節,我們不僅要關注比賽精彩狀況,更要用心地去做好安全工作。現在的技校學生年輕氣盛,往往因場上一點點小狀況就會激發激烈的矛盾。場上發生的矛盾可能在老師的勸導下和解了,但有的學生事后還是會有報復的心理。所以在開賽前我們都會找每個參賽學生談談這次比賽的一些看法,如果在比賽中雙方產生了沖突你會怎么辦。引導鼓勵學生要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做文明的運動員。這樣就能降低學生發生矛盾的幾率,創造文明的校園環境。
4.用百折不撓、不怕挫折的精神來引導學生奮發圖強
一個真正的跆拳道人是謙虛、正直的。若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不論對方是誰或其人數有多少都會絲毫不畏懼、不猶豫、果斷地向前邁進。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明知是正義的也不敢大聲高喊、不敢站出來的人,是沒用的膽小鬼。向著既定目標,以百折不屈的精神,正直的傾注一切精力,就沒有失敗的人。
技校生在初升高的考試中失敗了,覺得自己在老師、家長、親友的心目中沒有什么好印象,有一種自卑感和失敗感。所以鼓勵他們在新的環境里一改過去不良的學習習慣,重新認識自己十分必要。首先給他們盡快定位,從多角度來觀察、發現、賞識每一個學生凸顯出的個性優勢,哪怕是處于萌芽的微弱狀態,使之感到“我能行”,從而消除入學時郁悶的情緒,及時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對于不知從何做起的學生,要親自引領,耐心指導,鼓勵他們一點一滴地進步,并適時給予精神或物質鼓勵,使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言行也能自覺地融入“比學趕幫”的班集體中。班主任應讓學生明確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明確學習目的,使之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此激勵學生的良好動機,指導學生的奮斗方向,增強競爭意識,樹立遠大抱負,使學生有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跆拳道不僅僅是一門武術,更是一種教學生如何去做人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學習體會跆拳道精神后知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樣去走好每一步,怎樣能夠更加堅強的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讓自己更加的勇敢,更加的自信!相信自己,學會冷靜,平和地面對一切。跆拳道很磨煉人的意志,能培養人的一種永不放棄的個性。
參考文獻:
呂宜苗.淺談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級[J].教育理論,2012(8).
(作者單位 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