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遲海平
摘 要: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掌握學生的情緒、肯定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宣泄情緒。
關鍵詞:抵觸情緒;青春期;換位思考
學生步入初中,也恰好進入青春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了自己的主見,產生了叛逆心理,對父母和教師不再是言聽侍從,有了叛逆心理,對人或事難免產生抵觸情緒。
如今,我在初中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幾個年頭,積累了一定的帶班經驗。我感覺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跟學生融洽相處,堅決不能與學生為敵。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呢?
一、教師一定要保持冷靜
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應保持冷靜,萬萬不可對學生進行一些以高壓低的方式處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把它放一放,等學生冷靜下來,教師好好思考一下處理的方法。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對學生發火或進行指責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實,就是顧及自己的面子,感覺自己當時下不來臺。教師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固然重要,教會學生做人也同等重要。這是教師發火之前應該首先想到的。給學生一點時間,他會思考自己的錯誤,反而會更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敢于說出對學校和老師的真實看法
有的學生對老師產生了抵觸情緒,教師首先要親切地與學生交談,不要制造壓力,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發泄對老師的不滿,這種發泄可以使學生感覺到心理平衡。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不能讓學生把老師看成施壓和處罰他們的人,如果這樣,師生間必然有一條鴻溝,課堂將變得死氣沉沉,而不是一個教與學的樂園。教師應認真地傾聽,傾聽學生的議論,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尊重教師。
三、教師要指引學生善于換位思考
當學生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教師讓學生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站在教師的角度他會如何處理。教師這樣做或許會有極大的收獲。所以,作為教師,切忌對學生的抵觸情緒一棒子打死,讓學生無條件地服從老師,這樣會進一步加劇學生對老師的反抗。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睂W生的認識有的時候確實有些偏激,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同樣,教師也要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問題。教師除了應該有一顆愛心外,還應該有一顆童心,要站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學生有理的地方,才能發現自己的不當之處,才能更好地處理問題。
四、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
家長想知道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教師更要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教師要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教師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多發現學生身上的發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雙方要及時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心理,避免學生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教師跟學生接觸的時間畢竟較短,有的學生剛剛接觸,在短時間內很難對全班學生有個全面地了解,及時跟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日常行為,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碰到沖突情境,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糟,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學生的情緒、肯定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宣泄情緒。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良師益友,消除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參考文獻:
[1]吳一琴.談談怎樣培養和使用學生干部[J].安徽教育,1980(10).
[2]辛放.歡迎“冒尖”[J].江西教育,1980(1).
(作者單位 山東省諸城市林家村鎮林家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