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任何一所學校都應當有一種文化作為其支撐和根基,學校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就是一種向心力。沒有文化底蘊的學校是空洞的也是虛妄的,因為,身處其中的人得不到厚重文化的熏染,本身就是一種欺騙和浪費,是一種對人性的不負責任。道德領導力是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憑借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而凝聚學校師生員工向往與認同力量的重要力量,是校長非權力領導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只有靠道德的力量才能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建立基本的信任和默契。尤其在當下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關系處于較為微妙、信任感流逝、默契度降低的時代背景下,建構這一文化精神,就變得愈發迫切了。因此,培育學校的道德領導文化,應當引起廣大中小學校長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倫理;精神;情感
那么,如何有效培育學校道德領導文化風格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思考。
一、培育學校倫理文化
學校共同體是以倫理關系為基礎的群體性組織,這種倫理關系具有人性關切性、道德負載性、價值關涉性、情感互通性以及非功利性、非強制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建構學校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沒有學校倫理文化的學校,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1.校園倫理的智慧性必須體現在對人性的把握與理解上
我們可以將教育的人文使命理解為兩個解放的完成,即把人從自然的質樸性中解放出來,把人從自然欲望中解放出來。其實,這種解放的核心和實質就是:倫理解放。倫理解放的智慧歸根結底是將人的生物性中的邪惡祛除,將善良的本性明朗化、滲透化。所以,培育學校倫理文化,就要達成關切學校中人的人性的共識,促進人性的光輝迸射出五彩的光澤。
2.學校倫理文化還應具有道德的真誠
學校的德性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明德尊禮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學校倫理文化建設的重點。學校首先要樹立“誠實”的德性文化,《中庸》言:“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不誠無物”。有“誠”方能有“信”,誠信乃立德、立人之本,這不僅是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更是對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要樹立“友善”的德性文化,“友”方能“親”,“親”方能“睦”,“睦”才能使學校效能增強。“善”方能“容”,“容”方能“愛”,“愛”才能使學校充滿溫馨,師生才能體悟到學校生活的快樂。
3.學校倫理文化還要培育對他者負責的美德
責任心倫理是重建社會倫理秩序的時代性道德要求,要將“為我”的意識轉化為“為我們”的意識。學校倫理文化除了營造合作、對話、反思、交流的文化氛圍以外,還要培育對他人負責、關愛他人的倫理美德,要使“受過教育的人從拓展的意義上考慮他的自身幸福,他把個人的幸福推及他人,把幸福融入一種道德道上的生活之中,這不同于把擁有知識作為受過教育的人之主要特征的觀點,他把美德放到中心位置”。
4.學校倫理文化不是價值無涉的
學校倫理文化應當是在批判反思中凝聚和滲透相關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并將一定的倫理道德賦予日常的行為方式和生活過程中來。這就要求學校倫理文化承載一定的價值訴求和意識形態,讓社會主流的文化價值在學校中蔚然成風,讓正義的光芒普射。
二、培育學校精神文化
沒有精神文化的學校就會與世俗性的社會混為一體。因此,學校應鼓勵共同體中的每一個人通過現實的努力,締造一個寄托人類美好理想的精神意義世界。每日,讓孩子們接受崇高精神文化的洗禮,讓自己時刻感受到生活在文化之中。
1.要培育引領性的精神文化
所謂引領性精神就是對共同體成員有震懾力、振奮性和向往性的精神。培育引領性的精神文化,就要將現實的生活和崇高的境界相結合,要擺脫庸俗的思想困境,相信英雄的高尚境界的客觀存在,要樹立正確的追求和向往,讓思想之樹常青。領導者和教育者都要做有思想、有追求、有境界的表率,受教育者更要堅持把自我意境的完善作為自我成長的內在基礎,做有魄力、有精神氣質的時代新人。總之,學校共同體的全體成員既是精神文化的締造者,又是其受益者。要讓學校盎然向上的精神氣勢蔚然成風,引領每一個人走向前方。
2.要培育團隊性的精神文化
薩萬喬尼認為道德領導理論中團隊精神應該是作為一種專業美德而彰顯其魅力的,學校組織中糅合了共同體規范、專業精神、工作滿足感之后的團隊精神能促使教師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我們認為,共同體中的團隊精神促使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協作,在學校共同體核心價值觀的導引下,基于責任和義務對共享的價值觀、共同的愿景和理念作出回應,并秉承這一精神培育濃重的學校文化,讓精神文化的氛圍熏陶每一個身處其中
的人。
三、培育學校情感文化
情感文化是指通過情感的共鳴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相互融通、相互理解與相互包容。培育情感文化,就是讓人們在道德情感上積淀起彼此之間的感情,在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對共同體的每一位個體,都有一種情感的眷戀。培養情感文化,至少要做到:
1.校長要做一個有情感的人
校長不要完全在權力的機制中來證明自己的影響力,也要借助于非權力的情感因素,來增添自己的影響力。只有校長是重情重義的,才能帶動學校情感文化的切實建立,才能鼓勵和激起廣大教師的情感投入熱情,教師情感的自覺投入,也才能喚起廣大同學的情感認同。這樣,就能逐漸培育校園的情感文化。
2.校長要自覺建構校園情感文化實體
校長要在校園文化的建設方面,融入情感喚醒的基本元素。讓校園共同體的每一個主體,都能沐浴在校園情感文化的氛圍之中,耳濡目染、自覺陶冶,并通過可視、可觀、可感的情感文化,轉化成內在人格結構中的更深層次的文化。
3.校長要多組織情感交流的活動
情感也需要邀請,也需要通過某些載體,實現情感的相互理解和接納,并點燃自身情感認同的自覺熱情。校長要通過情感交流的活動,例如,學校管理中的民主討論會、具體問題辯論會、各種有意義的紀念會等,來加強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情感融合和無障礙溝通,促進學校情感文化的養成。
總之,道德領導文化的培育,具有時代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通過倫理文化培育、精神文化培育、情感文化培育,是實現道德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徑,理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朱秀鳳.試論如何加強校園建設工程的管理[J].校園建設,2009.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鄉市新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