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樹華
摘 要:新課標特別強調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把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娛樂、學習相結合,增強數學的現實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數學;活動;新知
一、在手工美術課上學習新知,激發學生認知需要和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
會。”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夠樂于從自己數學的生活和事物中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認知需求。
數學來源于生活,聯系實際生活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激起學生潛在的知識,能夠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探索數學的奧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達到對自我生活和心理需求的滿足,也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并對數學學習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經驗,精心設計平實而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體育游戲課中學習新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使
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好數學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在表演話劇中學習新知
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發展思維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教材中有些應用題不太貼近小學生,如果應用貼近學生,且學生比較熟悉的事情去編題解題,效果會更好一些,這樣學生容易解答,對于理解知識內容也就不感到困難了。
如,在“學習利息”教學時,書上的例題是抽象的題目。我的設計是:課前老師準備幾十張定期存款表和支款表,一定數額的人民幣。同時,要求學生準備一定數額的人民幣。在老師講完存款的意義以及存款的種類后,老師開始導演一場“今天我去銀行”的話劇表演。請一位同學當一回儲戶,把他過年的1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另一個同學當銀行的職員。老師拿一張放大定期存款貼在黑板,指導該“儲戶”填寫。按著同學們齊數12個月,表示一年過去。該“儲戶”來“取錢”。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并利用這一公式實際計算剛才存款100元,一年應得的利息,以及存款兩年應得的本金利息。并不失時機地詢問如何處理利息,希望能像書中同學一樣,能捐給“希望工程”。頓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興致高漲。全課小結時,幾乎人人都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經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取了“利息及稅率”這一類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讓講臺成為舞臺,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
總之,只有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才能讓學生感到數學很親切,感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這樣學生才能在一種互動和發展的環境中想學數學、樂學數學,進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江西省九江縣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