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應該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為核心。所以教學內容大多數是以游戲為主,它是以身體練習為內容,以游戲活動為形式。通過游戲鍛煉身體、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通過體育游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
關鍵詞:貼近學生;面向學生;師生間的互動
一、游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
體育游戲的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方法要出新,規則要嚴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一個引領者、合作者、指導者,必須要引發教學形式與學習氛圍的變化。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首先要明確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參加體育游戲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找到自信,找到快樂,體驗成功。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感情得到宣泄,成績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增強了自信,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習也有了動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興趣,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因此,游戲的選用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要適合學生的滿意度
一、二年級學生喜歡的游戲對于三、四年級或是五六年級學生來講不一定喜歡。
2.要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學
如武術、韻律操、舞蹈和一些技術性太強的身體練習是不好通過游戲形式來進行的。
二、游戲角色的平等要面向全體學生
游戲角色的平等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同等的機會來充分得到鍛煉,要得到相同的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那就必須重在突出教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有的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樂此不疲,而有的學生卻被晾在一邊,坐冷板凳;如“丟手絹”“貼膏藥”等游戲,我們就可以融會角色的平等,加上一條特殊的規定:“每人只能有一次機會,做過的同學要讓沒做過的同學”,這樣就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同等的機會來充分進行鍛煉,得到相同的表現能力的機會。
三、游戲改編的樂趣是師生間的互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生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以及現代社會環境和客觀條件都在不斷變化和發展,體育的本身也要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因此,怎樣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創編體育游戲,改編現成的體育游戲使之更有效。有些游戲在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游戲的規則從而使得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改變游戲的結構和結束的方式,使教學過程更合理、更安全、更科學、更圓滿。如,“大魚網”游戲,這個游戲活動范圍大、奔跑時間長,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負荷過大。而且,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思想上就不好統一,目標也會不一致,中間的學生會被兩邊的學生拖拉,肩部很可能致傷。其次,由于網越來越大,很難在短時間內把“魚”捕光,于是,我和學生一起商量把游戲的結構和結束的方式改一改,場地適當縮小一點,減少結網的人數,一般以三至五人為宜,采用限定時間的方法,以捕魚多的小隊為勝。通過對游戲的改編,走出教學中“低水平重復”的現象,讓游戲常做常新,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總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趣味性、競爭性、娛樂性的特點,但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既要符合教學內容,又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原則。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南泉鎮〉濱湖中
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