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偉
摘 要:抗日戰爭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是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改變了中國國內各派政治力量。這一改變奠定了戰后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礎,奠定了戰后中國的國際地位。
關鍵詞:抗日戰爭;中國歷史發展;意義
抗日戰爭雖然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傷害,卻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徹底打敗外來侵略者取得反侵略勝利的戰爭,但它的意義決不僅僅是一次戰爭的勝利,而是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改變了中國國內各派政治力量。這一改變奠定了戰后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礎,奠定了戰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決定了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的根本選擇,從而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發展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抗日戰爭改變了近代以來世界列強聯合對付中國的不利局面,中國形成了同盟國,為新中國創造了良好的國際條件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外來侵略者為了侵略中國,或聯合侵略或妥協犧牲中國利益,因此外國列強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新的亡國危機,但也提供了新的機遇,那就是迫使美國、英國和原蘇聯等強國站在中國一邊,支持和援助中國抗戰。中國與部分世界列強成為同一戰線的盟友,第一次出現了聯手對付日本侵略者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中國面對的敵人不再是全部世界列強,而只是一個國家——日本。中國與美英蘇結盟,大大加強了中國抗日的力量,使中國對付外來侵略的抗日戰爭處于前所未有的有利的國際環境中。
二、抗日戰爭為中國共產黨革命力量的成長壯大帶來了良好契機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雖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但國民黨政府卻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集中力量圍剿工農紅軍,使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挫折。日本侵略者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將中華民族推到生死存亡關頭,國民黨政府被迫走上了聯合抗日道路,從而形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局面,國共兩黨并肩作戰,隨后形成了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個戰場。隨著日軍步步侵入,敵后戰場逐漸擴大,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巨大發展,形成了與國統區對比的兩個世界、兩個中國的局面,為新中國成立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抗日戰爭引起了中國各階層重新分化組合,為后來“國”退“共”進奠定基礎
在民族危機面前,各個階級、階層都會作出判斷和選擇。由于各個階級、階層立場和力量不同,導致了各個階級、階層的重新分化和組合。代表中國革命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力量日益擴大,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顯著增強。民族資產階級從國民黨陣營中分化出來,形成了自己的政黨,并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同盟者。國民黨陣營也進行了分化,形成了汪偽政權,其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遭到了極大削弱。
綜上所述,抗日戰爭對中國歷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力量和發展道路,為新中國誕生奠定了基礎,為
中國的歷史轉變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1]何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真.抗日戰爭與中國的國際地位[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河南省唐河縣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