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玲
信息時代,瞬息萬變,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面臨機遇和挑戰,那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呢?是墨守成規、安于現狀,還是不斷探索,不斷進取?
機會總是垂青于不懈努力的人。勇于思變、居安思危對我們青年人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雖已擁有了穩定的生活,比較滿意的收入,但仍需考慮到潛在的危機。風靡一時的《誰動了我的奶酪》,其主要內容就是對此類問題的思考。面對變化,嗅嗅能嗅出這變化的氣息;匆匆能沖鋒陷陣走在前頭;唧唧能適應變化,思考變化,超越變化,最終他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成功的奶酪;而哼哼呢,他拒絕變化,因為他害怕變化,所以他逃避變化。有太多像哼哼一樣的人,特別是我們青年人。總是仰仗著自己所認為的那點“資本”,仗著這一塊“奶酪”,為之驕傲、自豪,卻忘了不斷上進,結果守株待兔,裹足不前。我們不曾做出更美味的“奶酪”,等待我們的將是對社會的不適應。此時,當別人觸動了新的“奶酪”時你能否有敏捷的反應,立即投入到新的奮斗中去?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再貼切不過了。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人生中開拓一片蔚藍的天空,那么你會覺得不斷地反芻是你的導航燈,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也許在有些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理念、新觀點、新動態,能引起我們一時的沖擊和共鳴,但是一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卻又“濤聲依舊”,似乎患了“消化不良”之癥,很難真正地理解與吸收新的“養料”。如何才能醫治好這種“消化不良癥”呢?應該追憶發展痕跡進行“反芻”。“反芻”原本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是指偶蹄類的某些動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細細咀嚼,然后咽下的過程。牛等動物正是通過自我“反芻”,輕而易舉地把又粗又硬的草料咀嚼轉化成身體所必需的營養。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如果能夠及時“反芻”,不斷將經歷、學識好好回味、反省、升華,生活、工作水平必定會與日提高。
我很欣賞“嗅嗅”和“匆匆”遇到問題時立即行動的勇氣,變化中尋求發展固然可貴,但不主張盲目地決策。所以,我們要在尋求改變自己機遇的同時,珍惜擁有的東西,可充分思考如何最佳利用自己的“奶酪”,制作出更好的“奶酪”,擴大它的庫存,而且想辦法保持其優質、新鮮。這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我們同樣需要走向社會,尋求發展的新辦法。順應社會,穿上跑鞋奔向社會需要的各個地方,不斷提取大量原料,在自己溫暖的加工站進行加工制作,這又怎能說不是一個在新時期、新時代一種更好的發展的辦法?
其實,人最好跟牛一樣,經常反芻自己的思想。你看那些獨自托腮的沉思者、憑窗而立的凝眸人、夜深人靜的微博主,大多是愛回味人生的“牛”人。不到十點就呼呼而去的神經大條的渾人,或許收獲了不少春秋亂夢,卻錯過了咀嚼生活百味的機會。人生好似一部長篇小說,缺少了思想的靈動,充其量是一本流水賬。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區包鋼二十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