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軍
摘 要:學校綜合改革已將近十年,作為一名最基層的管理者,經過了各種各樣的綜合改革:課堂教學、大課間、綜合課程的開發、“2+X”的開展……反思已經走過的改革之路,更多的是危機與責任。
關鍵詞:小學課堂;改革反思;求真務實
我們在贊嘆別人教育的生機勃勃、基礎教育的扎實之余,更多的是對自己學校改革的反思。目前,我區的初高中教育改革可以說“舉國飄香”,小學改革也如火如荼,但縱觀小學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課堂教學認識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學校課程改革已出現了誤區,認為課程改革就是減負。主要原因是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背景缺乏正確認識。減輕學生負擔,是學校實施新課程改革中應注意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學生負擔也不是越輕越好,這里面有一個度的問題。
2.務虛不務實
表面上熱火朝天,實際上仍然把升學率當作是評估質量的硬指標,私下增加教輔資料,學生不堪重負。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對新課程改革缺乏清醒的認識。
3.缺乏理論指導
實施新課程后,教育理論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我們看到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存在著差距,其關鍵原因就在于教師教育理論內化的嚴重不足。同時,教研部門也缺乏對課程改革的具體指導,乃至產生了課堂上的假問題層出不窮,新課堂不倫不類。
4.評價機制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由于教育經費不足,教師福利相對滯后,雖然實行了績效工資,但還處于分配探索階段,獎勵機制還不夠完善,不但沒能激發教師改革的熱情,反倒再次挫傷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性。
5.師資流動,制約了學校均衡發展
利益的驅動使優秀教師流向優質學校。農村學校入城考試以教師獲獎為主、郊區學校進城條件就是“骨干教師”……這樣無疑讓兩極分化越演越烈,均衡教育從何談起?
針對以上現象,我們每一個基層教育教學管理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面地理解學校綜合改革,求真務實抓管理。
1.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
學校的管理制度要內容細,針對性強,實效性強,可操作性強,適用于學校的具體實際,使全體師生都來遵守!
2.強化理論學習,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長期以來,由于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比較嚴重,廣大一線教師認為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的實際關系不大,覺得神秘而高不可攀。因此,實現教育理論內化,教師必須真正理解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教育實踐智慧。
3.引導提升
很多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先進學校的成功,其中最關鍵的是他們善于歸納提煉,在教育科研方面為我們樹起了一面旗幟。在理論提煉上我們要下工夫,花大力氣,將自己學校的實踐總結提升為理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開發校本課程,全力打造學校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是新課程改革的又一亮點,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在綜合改革中,我們必須展開校本課程的開發,構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體現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全面打造學校特色。
教育是一項不同尋常的事業,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多一些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是教育教學管理的生命所在,但愿我們的求真務實能給學校的管理帶來生機,實現學校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 重慶市綦江區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