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照月
70后、80后們可能還依稀記得當年那部劇情有點兒離奇卻又很吸引人的香港武俠連續劇《天蠶變》,但脫胎于電視劇的電影《天蠶變》相對于大陸觀眾來講,可能看過的人并不多。1983年邵氏電影公司乘著電視連續劇《天蠶變》的熱播,適時推出了電影版的《天蠶變》,連男主角都是電視劇版的男主角。而且,電影制作得相當華美,某些動作設計及舞美的設計,精致的在今天看來也毫不遜色。
武俠片與現實題材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本身就是充滿奇幻色彩的,而要烘托這種奇幻的效果,除故事本身的看點之外,武指、演員表演、舞美設計等皆是功不可沒的。《天蠶變》中的動作設計與演員的表演水平在當時已屬高水準,而在人物服飾、道具布景等舞美方面制作得亦極為精細,值得稱道。
《天蠶變》的動作設計很有特點,除了一般的武術套路,還設計了一些新穎的招式,這些招式甚至汲取了自由體操中某些動作的靈感。如云飛揚與傅玉書對決的一場中,云的抖蠶絲的動作與自由體操中帶操的一些動作非常相仿。武當掌門青松在其師兄面前所展示的兩儀劍法一段,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過后,在自然而巧妙的打光下,紛紛飄落的碎屑所拼成的兩個大字,確實起到了令人震憾的效果。青松遭遇暗算的場景中,那幾扇木門的開啟與閉合,將武俠片中利用道具顯示人物功力出神入化的技術運用得行云流水般自如。片中的動作設計充分抓住了武俠片人物動作超脫尋常、輕靈飄逸的神髓。可見當時大電影公司對武俠片拍攝的技術層面已經掌握到相當程度了。
影片中角色的服飾盡量貼合了每個人的身份,不會喧賓奪主。武當派屬道教,劇中武當弟子的灰色道袍明顯是依延襲至今的武當道士所著的衣袍形制而做的,而掌門人及其師兄的服飾及發型、佩飾使人物顯得清奇脫俗,頗有道骨仙風之態。唯一的女弟子倫婉兒的服飾只有藍、紫、白等素雅的顏色,灑脫利落而不失清秀。屬邪教的無敵門的服飾,如獨孤無敵的長衣或玄色或猩紅,暗藏殺機。同屬邪典門派的逍遙谷四大護法的頭型衣飾于夸張中透著一股邪氣。當云飛揚神功練就,上武當清理門戶之際,則是一身潔白如蠶繭的長袍,更增加了人物正義凜然的氣勢。
影片在布景方面也很考究。武當派的大殿,赤柱金字、丹爐香案、古燈幽雅,上懸張三豐的畫像,整體樸素而莊嚴,年代感很強。無敵門的大殿,背景墻如萬道利刃,寒光閃爍,四周懸掛著各式京劇臉譜,在各色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尤為神秘。人物的住所,如武當派燕沖天的房間,書法虬勁,紅燭香薰,床榻帳幔清簡整潔、不染塵俗;倫婉兒的閨房,門窗別致優雅,隱現女兒情懷。家具無論是一件盆景,還是一條斑駁的幾案、一張魚鱗古琴,盡顯古雅之趣味。沈曼君所居的碧濤軒雕梁畫棟、亭臺樓閣氤氳在朦朦霧氣之中,使人感覺如墜畫里。整部影片的布景營造出一種美輪美奐的古典意境。
電影中不乏大明星,但其表演也是含蓄而不事張揚的,在華美炫目的動作與優雅的舞美效果的映襯下,是演員表演的樸拙。可以說,當年的武俠片無現時此類型片的浮華之風,即便是大牌明星,無論從導演方還是演員本人來講,都以影片本身為中心,為整個故事服務,而不是刻意突出某個角色。在《天》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徐少強、劉雪華、萬梓良等一干明星,可用謹嚴莊肅來形容他們的表演,依據角色身份,每個人的臺詞都是字斟句酌,沒有多余的表情、刻意的做態,更沒有現代某些動作片或武俠片里的搞怪或矯情。幾位主角的戲份分配也較為平均,沒有特意為某個人而增加的戲碼。這些都符合當時經典武俠片的審美情趣,更能突出故事本身,彰顯片中人物的俠義之氣與出塵之姿。
值得一提的是,為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還原整個故事,電影版舍棄了電視劇版的兒女情長、纏綿緋惻,對兒女情的交待濃縮在倫婉兒與云飛揚、傅玉書三人的暗戀及苦戀上,而且點到為止,巧妙利用人物動作表情的細微變化(云飛揚見傅、倫二人親密時的隱忍和痛苦),人物遠、中、近景的反復推移及特寫鏡頭的切換(傅情意綿綿地觀倫婉兒撫琴的場景)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活動,毫無刻意拖沓之感。此種情感的處理方式反而令人無限回味。
影片信息
片名 天蠶變(1983)
導演 魯俊谷
編劇 魯俊谷
主演 徐少強 / 萬梓良 / 劉永 / 王戎 / 劉雪華
上映 1983-09-30
類型 動作 / 懸疑
地區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又名 Bastard Swordsman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