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在炎熱的夏季,有些3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出現莫名其妙的發熱,持續不退,體溫高達38℃~40℃,而且天氣越熱,體溫也越高,而體檢和實驗室檢查卻均屬正常。這種現象多見于6月到8月,有時可持續3個月之久,被稱為“夏季熱”,中醫又稱為“暑熱癥”。
本病的發生與夏季高溫氣候有關,但內因卻與小兒體質密切相關。早產或未成熟的體弱兒,后天喂養不當、消化不良、厭食或病后體虛的小兒,往往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汗腺分泌功能下降,產熱和散熱不能維持動態平衡,當夏季感受暑邪后,無法及時排汗散熱,體熱積聚致使體溫升高。患兒常伴多飲、多尿,加之高熱、少汗,因此,夏季熱的特征可概括為“一高二多一少”。
由于上述特點,抗生素和退熱劑往往無效,夏季熱的防治主要還是靠護理,這一點家長不可不知。有條件的話,可將患兒置于空調房內,或在室內放冰塊,讓風扇搖動吹風,使居室涼爽通風;也可以用酒精擦浴、低溫水浴(35℃~36℃),通過皮膚散熱而降溫,一天2~3次。另外,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可多喝淡鹽水和含碳酸較少的清涼飲料,飲食宜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如果能輔以以下食療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綠豆粥
綠豆30克,粳米50克,加水熬成稀粥,撒入薄荷末3克,攪勻后再煮沸,加少量白糖或細鹽即可。有清暑解表、退熱養胃作用。適用于暑熱汗少患兒。
▲ 荷葉粥
鮮荷葉兩大張,洗凈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后取汁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食。可清熱解暑。適用于發熱不退者。
▲ 葛根粉粥
葛根粉(葛根磨細沉淀粉)20克與粳米50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晚服食。可祛暑清熱,生津止渴。適用于發燒不退、口干煩渴者。
▲ 荷葉綠豆粥
鮮荷葉一大張,鮮竹葉20片,洗凈,二者煎水適量,取煎汁先煮綠豆20克開花,再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早晚服食。可祛暑清熱,和中養胃。適用于發燒口渴、食欲不振者。
▲ 清暑益氣粥
西洋參1克,麥冬6克,石斛6克,知母6克,粳米30克,冰糖適量。先將麥冬、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鐘,去藥渣留汁,再將西洋參粉末、粳米加入煮成稀粥,冰糖調味即可,早晚服食。能清暑益氣,生津止渴。適用于發燒持續不退、無汗或少汗者。
▲ 荷葉蓮藕粥
鮮荷葉一大張,鮮蓮藕一小節,粳米3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洗凈煎湯50。毫升左右,濾后取汁,再將蓮藕洗凈切成碎粒,與粳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后服食,每天三次。可清熱祛暑和胃。適用于發燒不退、食欲不振者。
▲ 蠶繭棗豆粥
蠶繭10個,紅棗15個,扁豆10克,粳米30克。先將蠶繭煎取汁500毫升左右,再將紅棗去核,扁豆、粳米一起加入煮成稀粥,早晚服食。能益氣清暑,健脾和中。適用于發燒不退、神倦乏力、納呆便溏者。
▲ 麥冬粥
將麥冬洗凈,放在砂鍋內,加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鍋內加水,燒沸,加入洗過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悉,加入麥冬汁和冰糖,再煮開成粥,即可。具有益胃養陰、清熱除煩功效。
▲ 黃瓜豆腐茶
黃瓜250克,去瓤切成條,豆腐250克,共煮湯,加鹽調味,可代茶經常飲用。適用于夏季熱伴口渴多飲患兒。
▲ 翠衣綠豆汁
西瓜食瓤后,削下綠色外皮(西瓜翠衣)備用,綠豆30克,煮沸煨熟后,放入西瓜翠衣50克,再煎10分鐘,加冰糖調味。適用于夏季熱食少、口渴患兒。
▲ 絲瓜瘦肉湯
絲瓜250克,切成小塊,瘦豬肉100克,切成絲。將豬肉用食油煸炒后,加水、絲瓜,煮沸后加食鹽、味精調味。適用于暑熱食少、形體消瘦患兒。
▲ 清熱豆腐飲
豆腐200克,生石膏50克,打碎撒在豆腐上,隔水用文火蒸2小時,濾出汁水,加少量精鹽調味后飲服。有瀉火清暑退熱作用。適用于夏季熱體溫較高患兒。
▲ 荷葉飲
鮮荷葉100克洗凈加水適量煎煮后,加蜂蜜100克,稍沸即成。可每天當飲料喝。具有解暑清熱、養陰醒胃的作用。
▲ 冬瓜荷葉湯
冬瓜500克洗凈,連皮切塊,荷葉切碎,加水煮湯。每天可飲湯食瓜兩次。湯成去荷葉加鹽調味即可。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的功效。
當然,如果小兒夏季熱高熱不退,家庭護理無效的話,還是應該去醫院接受必要的治療,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