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
近兩年,“問題奶粉”鬧得轟轟烈烈,讓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母乳喂養。但很多產婦卻遇到一個尷尬的問題:生完孩子后沒有奶水。面對嗷嗷待哺的嬰兒,許多年輕的父母一籌莫展。
產婦為什么會缺奶呢?中醫認為,乳汁是由氣血轉化來的。《婦人良方大全》就說:“婦人乳汁,乃氣血所化,若元氣虛弱,則乳汁短少。”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凡是那些體態豐滿、身體健康的女性,生完孩子后很少有奶水不足的。倒是那些身體瘦弱,平時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女性經常會出現奶水不足的情況,原因就在于,前者往往氣血充沛,而后者則氣血虧虛,再經過生產,氣血耗費嚴重,乳汁化生乏源,就導致產后少乳了。所以,老百姓都有產后進補的經驗,給產婦喝湯、讓產婦坐月子,都是為了讓氣血恢復,使嬰兒有奶喝。而一些沒有奶的準媽媽,為了出奶,往往會喝一些“催奶藥”,這樣奶是下來了,但對嬰兒是極為不利的。準媽媽們應該知道,懷孕期間是禁忌任何藥物的,因為“是藥三分毒”,而胎兒此時本就嬌弱,這時服藥會對胎兒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同樣,嬰兒出生后身體仍然很嬌弱,此時產婦如果服用藥物,那么藥物就會通過乳汁傳給嬰兒。另外,就算是吃催奶藥,也需要咨詢正規醫師。很多網絡上流傳的催奶藥配方有很多活血化瘀的成分,如果產婦是剖腹產的話,服用這些藥物,傷口就很難愈合。所以安全的辦法就是用具有催奶效果的食物來替代。
吃什么呢?這里給大家介紹一款赤小豆煎湯。取赤小豆500克,淘洗干凈,倒入鍋后加水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慢火熬煮到豆爛湯稠就可以了。吃的時候,不吃豆子,只飲濃湯。每日1劑,連服7天。這個方子出自《壽世青編》。赤小豆利水的功效已為人所熟知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還能催奶。據《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產書方》也說,“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
但有些產婦喝赤小豆湯可能并不明顯,這是因為赤小豆湯只適合于氣血虛弱型的缺乳。這種類型的產婦生完孩子,通常沒有奶水,或奶水很少,就算有也很稀薄。乳房摸上去很柔軟,不脹不痛的。這時喝點赤豆湯,很快就能見效。但有些產婦缺奶不是因為氣血虛,而是因為肝郁氣滯,導致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因而缺乳。這種情況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暢。排出來的乳汁也特別的黏稠,乳房脹脹的,有硬塊,并伴有肝郁氣滯的表現,如胸脅脹滿、食欲不振、情志抑郁、舌苔薄黃等。這時喝赤豆湯就不管用了,可以試試雙花湯。取金銀花、蒲公英、王不留行各15克,將三味藥材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后改為小火煎20分鐘,濾取汁液。然后再注入清水,燒開后小火煎15分鐘,濾取汁液。將兩次取的汁液合并,分成兩次溫熱服下。服的時候可摻入少量黃酒,以為藥引。
金銀花性寒,既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自古被作為清熱解毒的圣藥。古方“銀翹散”就是以金銀花為主藥制成的,此處用來清除肝臟余熱。蒲公英也是性寒的,與金銀花一樣,同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此外,它還為消癰散結之佳品,此處于金銀花相配,可治療乳房腫塊。王不留則有通乳的功效,明代醫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后乳長流。”他認為,王不留行的特點就是“行而不住也”,因為它有活血通瘀的功效,起的主要是疏通的作用,所以對于肝郁氣滯引起的缺乳,可謂是藥到病除。
以上兩種缺乳雖病因不同,但都屬于臟腑失調,是從“源頭”上出了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臟腑功能正常,但是乳腺、乳管由于某種原因堵住了。這就好比你有足夠的貨物,但是因為道路被堵塞了,總也運不出來一樣。對于這種情況,可以試試熱敷的辦法,讓乳腺管暢通。怎么敷呢?取一把艾草,放在開水里煮,水開后將其撈出,然后在外面厚厚地包上幾層紗布,敷在乳房上,這樣很快就能下奶了。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食品,所以萬不能忽視。而新媽媽們也應當做足功課,積極為小寶寶“備戰”飲食,如此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小偏方
[偏方1]
取赤小豆500克,淘洗干凈,倒入鍋后加水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慢火熬煮到豆爛湯稠就可以了。
[偏方2]
雙花湯:取金銀花、蒲公英、王不留行各15克,煎汁溫服。服的時候可摻入少量黃酒,以為藥引。
[偏方3]
取一把艾草,放在開水里煮,水開后將其撈出,然后在外面厚厚地包上幾層紗布,敷在乳房上,可治療因乳腺管阻塞的缺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