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雜志社
我國被公認正在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和跨國企業的全球戰略采購中心。沖壓/鈑金行業作為金屬成形加工行業中重要的分行業,是機械制造的基礎行業,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制造工藝技術的競爭力,其產品涉及汽車、電子電器、通信、醫療器械、船舶及航空等諸多領域,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本次調查從2012年9月開始,截止2013年4月,共收到有效問卷262份。
(1)區域分布 如圖1所示,沿海制造業發達的華東地區最多,達到49%,華北、東北、華中地區分別為16%、11%、11%,華南、西南、西北地區分別占比6%、3%、4%。
我國沖壓/鈑金行業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裝備與工藝技術得到不斷發展,雖然一些沖鈑企業根據產業結構進行了轉型調整,但作為基礎行業的沖鈑行業,對其產業分布沒有大的影響。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西部大開發,以及珠江三角洲家電、通信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制造業的發展,也涌現出了許多配套的沖壓/鈑金件生產企業。
華東地區中,如山東濟南、江蘇已經成為我國沖鈑機械的產業聚集區,整體看創新能力、產品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特別提出的是華北地區,聚集效應和區位優勢較明顯,形成了中國北方沖壓、鈑金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相對集中地區,如河北南皮縣。

圖1
(2)行業分布 調查對象所在應用行業分布如圖2所示。此次調查反饋的問卷主要來自機械制造、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儀器儀表、冶金、航空航天、船舶及電力制造等重點行業,這些行業也是本刊的重點發行領域。從圖2顯示的調查結果看,排在基礎制造產業前兩名的行業為機械制造行業和汽車制造行業,參與調查的人員比例分別為:28%、27%,是此次調查中應用企業的主體。

圖2
(3)職位分布 如圖3所示,43%為行業一線工程師,他們對沖壓/鈑金設備與工藝的應用、存在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具發言權;調查對象中,主管、主任、經理分別占到6%、8%、12%,他們對市場趨勢和行業發展的判斷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總經理、總工程師、部長分別占到10%、5%、11%,他們對于整個企業的規劃、布局、采購等都有最重要的建議權和決策權。

圖3
(1)企業規模分析 目前,我國沖壓/鈑金企業主要有三類:一是大型汽車整機制造廠商專業配套的沖壓/鈑金企業和工廠;二是小規模企業配套加工的小型沖壓/鈑金企業;三是集中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的專業化沖壓/鈑金企業。如圖4所示。

圖4
部分參與調查企業名單見附表。可見,作為基礎制造業的沖壓/鈑金行業,其所服務行業涉及的汽車、機械、電器等行業,都屬于產值較大、應用較廣的行業,從圖4及附表數據可知,此次調查參與企業規模較大,來自于大型綜合性的企業較多。

部分參與調查企業
(2)企業性質 如圖5所示,參與本次調查的單位中,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比例分別占36%、27%,占到整個調查的63%,成為調查的主體;沖壓/鈑金類的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另外,國外沖壓企業在中國本土化生產的趨勢明顯。

圖5
(1)主要設備使用情況及售后服務分析 生產企業使用設備類型情況如圖6所示,沖壓與液壓成形設備使用率最高,占75.57%;成形和折彎設備使用率達到53.44%,作為板材類成形的下料、鉆孔等配套設備(切割設備與鉆孔、沖孔及開槽設備)分別占到48.09%、41.98%。
其中,激光切割設備作為鈑金加工的新技術裝備增長迅猛。據相關統計,我國千瓦級的大功率激光切割機達1000多臺,成為我國鈑金機械快速增長的亮點。另外,擠壓與拉深設備使用頻次增高的趨勢明顯。
如今制造業長期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品質逐漸提升,盡快實現沖鈑設備自動化和柔性化的發展是業內的必然選擇。統計得出,集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及制作加工技術于一體的柔性制造技術使用情況占比14.50%,柔性制造技術的應用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國內行業總體自動化和柔性化程度不高,成套成線能力有待提高,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注重這方面的研發投入。

圖6
對調查群體最關注的設備售后服務情況進行調查(見圖7)發現:應用企業更關注設備商提供的設備維護和維修配件,關注度達40%;設備安裝與調試、車間服務關注度分別為23%、16%。可知,設備的可靠性是應用企業最渴求的,降低設備的故障率及確保設備維護與維修的快速及時是設備商售后服務的關鍵。

圖7
(2)輔助設備的使用情況分析 輔助設備使用情況如圖8所示。沖鈑件生產中,使用到的設備類型較多,焊接及連接設備、機加工設備、板材預處理設備(卷板、開卷、矯平及板材連續加工)等使用比例較高,分別占到61.83%、54.96%、44.27%,這與近年來我國卷材量的使用激增有著明顯的關系。目前板材預處理設備規格、品種、數量增長很快,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基本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圖8
自動化和機器人裝置、檢測和試驗儀器、工具使用比率分別達到38.17%、38.17%、36.64%。沖鈑件產品的精加工更多是裝配完畢時的實施,使用比例為25.95%。此外,還涉及到打標、安全防護設備、物料運輸與裝備等具體生產車間輔助設備的使用。
軟件應用情況如圖9所示。沖壓/鈑金件生產中,軟件應用主要分商業管理軟件、工程與車間管理軟件、模擬設計軟件三類。模擬設計軟件應用比例最大達63%,通過采用CAD/CAE等模擬設計軟件,可實現生產線的高效、高可靠度,減少沖壓工序與模具數量,提高產品工藝性,節約材料,從而實現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工程和車間管理軟件比例為25%,提高沖鈑企業管理軟件的使用率對提升企業生產的數據化控制和管理效率至關重要,應受到業內的重視。

圖9
整體售后服務調查情況如圖10所示,與主要設備服務調查結果相近,生產企業對售后服務中設備的及時維修、配件供應最為關注,關注度達62.60%、38.93%。相比主要設備單獨的配套服務,企業對人員技術培訓服務更為渴望,比例達到44.27%,希望通過設備商對本企業員工的培訓,真正意義上學到技術,確保生產的不間斷運行。據此分析,設備商提供人員技術培訓、答疑將是其售后服務中贏得客戶的一個重要環節。

圖10
隨著沖壓/鈑金行業技術與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國外同行先進技術的引進,國內目前企業的工藝與裝備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與改進。統計此次調查的數據得出,有70余家企業在“十二五”期間對先進沖壓/鈑金設備有采購和更新的需求,如圖11所示。
小批量(小于10臺)采購和更新的比例較大,占60%,主要圍繞對舊設備的維護、更新及升級。欲采購100臺以上設備的企業占4%,欲采購50~100臺設備的企業占到6%,欲采購10~30臺設備的企業占到30%。從行業形勢來看,我國汽車及制造業的發展,以及國際沖鈑行業對國內企業的競爭壓力,設備采購和工藝升級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圖11
有采購需求的調查群體對沖鈑設備品牌認知度的反饋,經統計有以下企業(排名不分先后):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江蘇沃得精機(中國)責任有限公司、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濟南捷邁數控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鍛壓機床廠等自主品牌受到了參與調查者的關注和推選。可以這么說,對于企業來講,只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樹立并鞏固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贏得較高的市場份額。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調查是面向本刊發行的重點行業而得出的結果,是調查群體對品牌認知度或了解程度的體現,因有些國內外品牌擁有自己的目標市場和重點服務的行業,在特定的應用領域細分市場中,結果會不盡相同。
(1)國內外沖鈑設備優勢對比 調查顯示,國內自主品牌沖鈑設備與國外相比,主要優勢在于性價比高(如圖12所示),其次是服務和交貨期;而國外產品突出的優勢在于設備質量的可靠性,性價比稍次之,然后是售后服務,交貨期和品牌也占到一定的關注比例。

圖12
調查中,特列問題 “您怎么看待國外沖鈑設備及產品的本土化生產?”,反饋匯總如下:
第一,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與相關企業對世界和國產沖壓/鈑金產品理解的不斷深入,本土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把雙刃劍,是促進本土沖壓與鈑金產品技術水平提升的一個動力。國外產品的本土化生產若能繼續保持國外的管理來保證質量,將是國內商家的一個巨大挑戰,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從體制上促進了本土企業管理、產品質量、性能及穩定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非常好地提升我國自主沖壓與鈑金設備的研發觀念,提升產品品質。
第二,面臨核心技術仍在國外的現狀,國內企業可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生產工藝及管理理念,轉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為技術科技型的生產方式,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產品細節上縮短與國外技術的差距,實現國產設備高效、高品質、高可靠性、自動化及信息化。
第三,服務方面,繼續保持性價比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加快服務的響應時間,形成貼近用戶、及時快捷的服務特色來贏得客戶。
(2)國產中高端沖鈑設備應用的阻礙因素分析 通過對阻礙國產中高端沖鈑設備應用的主要因素統計分析(見圖13),技術含量有限達57.25%,產品可靠性占48.85%,分析可知國內設備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業內尤為關心。

圖13
同時結合成功案例的企業宣傳也至關重要,這方面本次調查針對生產廠商購買沖壓/鈑金設備時獲取產品信息的渠道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14所示。目前,企業推廣渠道以展會為主,占54.96%,同行推薦達38.93%,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對設備銷售和應用影響較大,可知做好每一臺設備的服務非常重要。
媒體宣傳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行業發展的最佳推廣渠道,其中網絡宣傳以其即時、海量、互動、多媒體性、傳播力遠等特點已超過平面媒體的影響力呈現出強有力的趨勢,網媒宣傳比例達45.56%,較平面媒體高2.7個百分點,雜志作為必不可少的宣傳媒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知,搭建一流的應用案例展示和推介交流平臺將是未來企業專業化推廣渠道選擇的重要依據。

圖14
統計共有170余份調查給出了對國內沖鈑業的中肯建議,值得設備商思考:
(1)苦練內功,做好技術積累,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嚴控零部件加工質量,提供功能附加值,如提高壓力機精度及穩定性,提升自動化沖壓線的控制軟件開發能力,推進自動化搬送的自主開發,增加沖壓加工的壓力機沖程次數,加快復合自動化研發等先進技術,促使整個行業向高速、精密、自動化方向發展。
(2)在提供質優、性價比高設備的同時,要更多樹立服務客戶的理念,同時設備要有更好的升級空間,以適應行業進步與優化的趨勢。引進國外先進沖壓設備技術,提高國產沖壓設備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提升工業產品品質。增加技術附加值,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設備單次維修效率,加大定制服務力度,如根據用戶需求定制產品,實現由“賣產品”向“賣服務”的轉變。
(3)宣傳上加大力度,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出鏡率,尤其要重視結合案例的推廣渠道,建立綜合性的推廣渠道,借助多元化的媒體力量,創立良好的業內口碑與品牌。
此次調查全面展現了目前國內沖壓/鈑金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也得到了關于行業、市場發展趨勢的一些判斷,期望對設備生產企業和應用企業有所啟發與借鑒。隨著技術、市場、行業及媒介交互的發展,沖鈑行業將呈現出新的行業格局,抓住行業機遇,科學發展,沖鈑機械行業將商機無限,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