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慧 李龍山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0033-0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自2003年底在全國推行至今,各地新農合的開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當然運行過程中新農合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財政補貼與自愿參與掛鉤,易形成逆向轉移支付;保大不保小,增加了逆向選擇風險和推廣難度等。本文以青海省湟中縣為例,通過對湟中縣新農合實施狀況的實證分析,找出新農合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決策部門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管理制度提出相應建議。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河北聯合大學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李龍山同學于2012年寒假期間年所做有關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卷調查的結果。
攔隆口鎮地處湟中縣北部,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縣16個鄉鎮中屬于中等水平,農戶主要以務農為生。攔隆口鎮下轄44個自然村,總人口2.9萬人,共8800農戶,共有人口2.9萬人。由于我國農民通常以戶為單位進行決策,所以將該鎮8800個農戶視為總抽樣框,采取單純隨機抽樣方法抽取5個自然村,由熟人介紹找到主要村干部獲取該村常住戶主名單,即為每個村的樣本框,根據抽樣框的大小,再次采取單純隨機抽樣法,每村抽取100個農戶(不足100戶者全部抽取)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15份,有效回收率92.22%。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參加新農合的基本情況
(1)被訪農民對新農合的認知情況
詢問農民“是否知道本地開展了新農合工作”,有76.84%的被訪者選擇知道,但僅有22.22%的人表示對新農合制度“基本了解”,13.89%的人“完全不了解”。對于更為具體的問題,當被問及“是否知道本村新農合基金的經費來源”,有近四分之三的農民表示“不知道”;對于參合農民的醫療費用報銷方式,三分之一強的被訪者表示“不知道”,更有10.33%的被訪者錯誤的選擇了“知道,是采取直接減免的方式”。而事實上,按《湟中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該縣新農合醫療費用補償結算方式采取的是墊付即時結報的方式。可見當地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知之甚少,從農民了解新農合的途徑來看,53.50%的被訪者選擇“村干部口頭宣傳”,另有24.75%的被訪農民選擇“聽親朋、鄰里講的”??梢娫谖鞅鞭r村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社區內,集體行動中信念的相互影響尤為重要,這一點應該在當地政策推行的過程中被充分利用,以增進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的認知。
(2)被訪農民參合情況
對湟中縣攔隆口鎮農民實際參合情況的調查表明,被訪者參合率為92.27%,低于湟中縣新農合管理部門2012年底公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7%這一統計數字[1]。被訪每個農戶一年平均繳納參合費用166.00元,約占其年均收入的0.83%,70.83%的被訪農民表示這一繳費標準是適中的。從新農合的管理程序上看,已參合農民中有41.90%人認為新農合報銷手續還是不夠方便的。
(二)新農合的政策效果
(1)新農合的客觀影響
從客觀效果看,本次調查表明,有35.92%的被訪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后到鄉鎮及以上醫院看過病。共有89.43%的人表示自從參合以后自己或其家人曾經獲得過新農合的醫療費用補償,當然其中大部分人(57.50%)都是曾經得到過門診藥費的補償,大約每年人均40元。
本次調查顯示,表示過去一年當中本人或者其家人住過院者占被訪農戶7.75%,這其中又有85.37%的人表示獲得過新農合的報銷,從住院費用報銷情況我們可以明顯感到農民參加新農合以后,醫療經濟負擔有了較大程度的減輕,但自付費用比例仍占其家庭年收入的近五分之一。但參照《湟中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這一實際住院費用補償比例低于該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比例(該辦法規定: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為鄉級定點醫療機構90%、縣級定點醫療機構80%、州級定點醫療機構70%、省級定點醫療機構60%。)??紤]可能是由于實際報銷費用要扣除起付線以下的費用以及自費診療項目的費用。另外,調查中也有2位被訪者表示由于不了解新農合報銷的條件和要求,未辦理轉診手續,就到統籌地區以外的省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治,按規定,醫藥費用是按25%的補償比例報銷的。
另外,對于生病后首診醫療機構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變化,僅有18.93%的被訪農民表示參加新農合以前,在生病后會首先選擇去縣市區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就醫,但結合前文的分析可知,現在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24.53%。說明新農合對醫療費用的補償客觀上也對農民的醫療服務需求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2)農民對新農合的主觀感受
從主觀感受看,被訪農民對新農合的整體滿意度還是很高的,表示“滿意”者占62.65%。獲得過新農合報銷的農民對新農合報銷情況以及對提供服務的醫院的服務質量滿意度總體滿意度也較高??梢娦罗r合在當地的開展還是比較有成效的,并且對緩解相對緊張的醫患關系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在詢問農民參加新農合以后對醫療負擔情況的主觀感受的問題上,所有被訪農民中有68.51%的人表示參加新農合后減輕了醫療經濟負擔,但其中66.54%的人認為新農合雖然減輕了一定的醫療負擔,但效果還是不是十分顯著,結合前文新農合的實際報銷情況,筆者認為農民對新農合政策效果的主觀感受的評價還是十分中肯的。
在“認為本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需要在哪些方面改進”的問題上43.46%的被訪農民選擇了“簡化醫療費用報銷手續”,39.15%的人選擇了“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可見現行的新農合制度在這兩方面還是最需要改進的。
三、討論與建議
從當地新農合的實施來看,總體上運行狀況良好,農民滿意度較高,實踐中對于緩解醫患關系、增強農民對政府政策的信任度等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但尚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湟中縣自2003年底正式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至2012年已有9年的時間,但當地農民對新農合的認知情況依然較差,嚴重影響了農民對新農合政策效果的評價;新農合的實際報銷比例距《湟中縣新農合管理實施細則》中規定的比例還有一定差距,農民反映新農合雖能減輕一定的醫療經濟負擔,但效果還不是十分顯著。農民還是最希望新農合能夠改進新農合管理方式,提高報銷比例。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建議如下:
(一)要提升農民對新農合滿意度的評價。當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h政府在考慮當地居民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情況下,應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狀況,適當降低籌資標準,同時盡可能的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增強醫療保障水平。
(二)報銷手續的簡單與否直接影響著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所以一定要簡化報賬手續。這需要新農合的管理部門與定點醫院處理好醫藥費的報銷流程問題。形成正規報賬流程與渠道,提高報賬效率,進而提高農民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湟中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7%參合人數40.12萬人,夏都夜新聞,2012年12月16日,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http://www.xntv.tv/xinwen/minsheng/2012-12-17/8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