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摘要】文章以探究當前產業轉移升級中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重點探討了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現代產業(企業)對接的具體方法,即校園文化建設要彰顯時代特色、引進企業文化、把握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積極建設創業文化。
【關鍵詞】現代技工;教育體系;企校雙元文化;建設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15-01
教師自“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這一著名論斷提出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準確地把握“一流技工”與現代產業的內在關系,深刻地提出“要提高我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 那么,在這一時代背景的引領下,作為技工教育的辦學主體技工院校,就必須營造出與現代技工教育體系相適應的現代人才培養目標、現代辦學理念、現代校園文化、現代課程等等,以確保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內涵得以全面提升,本文就以探索現代技工教育體系下,如何營造現代技工教育體系相對應的現代校園文化為內容展開論證。
一、相關概念解讀
(一)現代技工教育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是現代技工教育體系產生的背景,也就是說技工教育的發展要找準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就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經濟建設、服務現代產業。所謂現代產業體系,是指現代元素比較顯著的產業構成,主要指第一、第二與第三產業的構成。文章以體系的整體性、完整性特征為依據將現代技工教育體系概括為“入口”體系、“出口”體系、過程體系、保障體系四大部分,而校園文化建設則是保障體系的子體系。
現代技工教育的“入口”體系構建,主要是指對中學生進行升學分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論成績、職業興趣進行分流教育,適當的開設技工教育入門課程;“出口”體系則重點強調技校生畢業后的繼續教育問題,這就需要建立技校升學的橋梁,包括技校生升入高職或大學等;過程體系則強調現代技工教育要突出職業技能學習的特色,緊跟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狀態,適時開展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不僅要為技工教育發展提供各種條件而且要保障技工教育的發展具有當代產業性、當代職業性、當代技能性。
(二)現代校園文化
文章以校園文化結構構成為依據,將技工院校現代校園文化定義為: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體,在建設的過程中,以產業發展需求、行業發展趨勢、企業職業精神的融合為基準,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教學空間,培養學生的“校企雙元人格”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現代校園文化具有三大特點:
1、當代產業性
這是由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技工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地域性,培養出來的人才直接輸送到當地的產業發展之中,當代產業性就要求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緊跟時代發展、緊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2、職業需求性
與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具有更直接的職業性,其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必須滿足企業、崗位人才需的技能人才,其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等要結合企業工作實際,從真實的生產中開發課程體系, 這就要求校園文化要充分體現職業性,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3、企業文化性
依托行業辦學、按照企業需求培養學生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技工院校要緊隨企業的轉型而發展,要始終保持與當前產業的緊密聯系。
二、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來看,絕大多數技工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忽視了技工教育自身的特征與發展規律,校園文化的產業性、職業性不明顯。作者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隨機抽取了廣州市6所技工院校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老師和學生(老師98名,學生383名,共發放調查問卷481份,回收427份,其中有效問卷358份)。下面就以問卷分析結果為依據闡述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辦學理念的職業性、技能性不夠明晰
在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你能否從學校的校訓、校徽、校歌中能否感受到技能培養的特點”一題中,23.23%的師生認為不能,34.84%的師生能夠感受到,7.81%的師生能感受到一點,不知道的占到了34.14%,一方面可見技工院校在校訓、校歌意義的解釋不夠普及,另一方面反映了企業精神、技能元素的滲透比較欠缺。
(二)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彰顯當地產業結構
在對“校園文化能否緊跟時代需求,彰顯當代產業調整趨勢”的調查中,47.13%的老師認為不能,14.25%的老師能夠感受到,7.71%的老師能感受到一點,不知道的占到了30.91%。
(三)企業文化的滲透不夠充分
在對“學校校園文化中有企業文化的影子嗎?”的調查中,認為沒有的占21.63%;認為有一點的占51.35%;認為有的占16.23%;有10.81%的學生不知道。目前技工院校已經開始意識到與企業合作的重要性,但這些合作仍有一些停留在制度上的合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文化的滲透仍很缺乏。
(四)社團活動缺乏技術技能的體現
作者在對技工院校社團類別所占比例的調查中發現:文學藝術類社團占39.8%,體育類社團占30.1%,知識學術類社團占9.7%,專業技能類社團占9.1%,其他占11.3%。由此可見,技術技能作為技工教育的根本特點并未得以充分的體現,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文化教育的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無論是認識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都忽視了當代產業性、技術技能性元素對技工院校校園文化特征的決定性影響作用。
三、現代校園文化建設基本理念
(一)現代校園文化建設要彰顯時代特色
縱觀技工教育發展史可見,技工教育就是一部政治、經濟發展史,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具有不同的時代要求。在21世紀的市場經濟中,技工教育的辦學要緊貼經濟發展、服務企業,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技能人才。在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過程中,產業結構不斷的轉移、升級,技工院校就要緊跟當地的產業轉移、升級進度、程度適時的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校園文化,以確保技工院校培養的人才能夠盡量的“零距離”于當地人才規格需求接軌。同時,努力在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要更多的注重技術、技能元素的滲透,塑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加強對學生時代文化的熏陶。
(二)引進企業文化,促進現代校園文化建設
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強校企合作,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深度的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空間上實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對接。從職業認知、職業認同、職業發展逐步實現企業文化的滲透。同時要加強對教學過程中企業標準的引入,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質量意識、創新精神等綜合職業素養。推動“廠中校”、“校中廠”的融合,引進企業的人才評價標準來檢驗教學效果。如學校在企業設立教學實習基地、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助)學金、學校選聘優秀企業家作學生的校外兼職輔導員等措施引入與整合先進的企業文化。
(三)把握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積極建設技工院校的創業文化
產業結構轉移、升級也為創業帶來了有利的契機。創業教育日益為技工教育工作者所看重,而與其相關聯的創業文化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技工院校學生在創業方面具有職業鮮明、能力貼近社會需要、實踐能力較強等優勢。因此,技工院校應把握產業結構的調整趨勢,增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大力普及校園創業文化,讓每一個學生投身創業的潮流。
參考文獻:
[1]沒有一流技工就沒有一流產品 [N].南方日報 2010-5-14.
[2]張倩.技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陜西教育,2010,6.
[3]高洪樹.淺談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