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武 劉小鳳
【摘要】本文結合目前衡陽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現狀,對衡陽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與運行機制創新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設衡陽有特色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與運行機制的對策與配套措施的建議,為政府部門決策咨詢服務。
【關鍵詞】衡陽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運行機制;對策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60-02
大學畢業生就業模式是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勞動就業體制緊密相關的。是其就業制度系統中的小系統。由于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差異,各國的就業模式又都表現出明顯的本國特色,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就業制度對我們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一、在衡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和運行機制比較分析
(一)在衡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運行機制現狀
(1)衡陽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衡陽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是衡陽市教育局直屬的專業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和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的事業法人單位。自1998年2月成立以來,中心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就業服務項目體系:舉辦畢業生專場招聘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項目、人才素質測評、職業見習計劃、信息卡登記和推薦服務、網絡服務、檔案保管和傳遞、戶籍申報、人事代理等。衡陽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規模大,部門齊全,能處理多種行政事務,且附屬于衡陽市教育局,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很高的權威性。中心的網絡就業市場的設想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還利用遠程演播系統、手機短信、網絡等現代化的手段進行信息交流。
(2)大湘南高校聯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
在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國家級示范區戰略實施以來,面對人才奇缺的現狀,衡陽、郴州、永州三市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主要負責人達成共識,大湘南的區位欠佳,經濟發展緩慢,為了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需要建立統一的大湘南市場發揮人才的資源共享的規模優勢,以合理地配置畢業生資源。該市場于2011年7月18日成立,衡陽作為市場主要基地,該市場已引起媒體、企業界的普遍的關注。
(3)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簡介
2008年6月在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院黨委的支持下成立,招聘會的場地是利用學校的體育館,指導中心的辦公環境優雅,有可供學生使用的信息查詢室。經費來源主要是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的專項撥款。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作為目前省內招生規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其畢業生就業市場有其獨特的特點。2校合并升為高職院校后給用人單位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也開闊了畢業生的擇業視野,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拓寬了就業渠道。供需雙方選擇的空間增大,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選擇”奠定了基礎。
(二)在衡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和運行機制的比較分析
通過對在衡8所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之后,我們發現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市場化發展程度普遍較低,相關的就業政策、法規、制度還不夠健全,許多畢業生就業市場未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只是充當就業指導工作職能的服務機構,完全靠政府或學校財政撥款,嚴重制約其發展。另外人們思想上還存在一些落后的就業市場觀念,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嚴重制約了就業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從整個的就業市場來看,目前在衡高校就業市場大致可分為三種市場模式。
(1)政府牽頭主辦的就業市場的市場模式和運行機制。如衡陽就業指導中心的畢業生就業市場。衡陽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在每年只舉辦一次大型的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就業供需洽談會,通常是在12月份與各高校聯合舉辦,對用人單位收取800-1000元的攤位費,對求職者收取5元/人的門票費。同時還建設了見習基地。2006年開始,中心與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合作,利用國家投資在高校畢業生中推出了“職業見習計劃”。對于一些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中心可以推薦他們到基地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工作,實習期滿后,企業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留用這些學生。顯然,衡陽市就業指導中心主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是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成立就業促進會為補充,建設見習基地為催化劑,依托現代化的信息溝通技術手段逐步向無形市場過渡,服務廣大畢業生、高校和用人單位的大規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在該市場中,依靠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雙選競爭機制,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從而促進人才的合理配置;在該市場中存在,價格機制的作用,市場定期公布最新的畢業生招聘的薪資參考水平,另外市場還提供人才測評服務,為衡量畢業生的價格提供了依據:通過見習基地使未就業的畢業生減輕馬上就業的壓力,從而可以緩解市場供求不平衡的現狀;通過合同制約機制,規范了畢業生資源的使用權、管理權以及所有權歸屬問題,解決了產權不清的矛盾;衡陽就業指導中心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對全國的畢業生都是開放的,通過畢業生自主入市,用人單位自主招聘實現了畢業生資源充分共享的機制。
政府牽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模式存在一些共性: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進行有限制的企業化運作,成立就業促進會為補充,建設以會員制為特色實習基地為催化劑,依托現代化的信息溝通技術手段逐步向無形市場過渡,依靠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構成的無形市場平臺和自有硬件設施,集中舉辦各種形式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招聘見面洽談會、網上招聘和網上見面會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業務,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以及政府部門提供各種非盈利性服務的市場模式。
其市場機制的特點:政府的干預較多,人才供求機制已經形成,人才的流動基本上不再受限制,特別是中高級人才的流動與配置基本不受身份、戶籍、部門與區域的限制,單位自土川人、畢業生自土擇業的市場機制正在逐步加強,價格機制對分配機制的調節作用有限;人才中介服務的收費方式不是完全建立在市場供求規律的基礎之上,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色彩。雖然大部分中介服務收費是根據供需雙方的不同情況收費,但還沒有實現向供大于求一方收費的市場調節機制。大部分畢業生就業市場在運行中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對學生免費和用人單位象征性地收取少許的費用,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態,由于完全靠政府撥款和其它途徑自籌資金,缺乏市場發展的動力機制。通過舉辦不同形式面向全國的企事業單位和畢業生的招聘會,保證大學生資源的合理流動,充分體現了大學生資源的共享機制。
(2)大湘南三市聯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大湘南三市聯辦的就業市場雖未能成形,但在湘南大開發的形勢下;面對人才奇缺、配置不合理的現狀,決定建立統一的大湘南市場,利用聯合舉辦的規模優勢,加快畢業生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此種思路正是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發展的一種趨勢。
大湘南三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協作組每年舉辦的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洽談會深受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實踐表明:大學生就業市場由過去各個高校自辦發展到如今的聯合舉辦,成功地實現了由“單一向綜合”的轉變。將眾多高校小型的大學生就業市場整合成大學生就業大市場,資源的整合、信息的整合,隊伍的整合,解決了“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弊端。由于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運作模式的作用,因此極大地促進了高技能人才的合理配置。
(3)高校自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舉辦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是利用學校的體育館舉辦招聘會,有一個可供學生使用的信息查詢室。對本校的學生免費發放門票,經費來源主要是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的專項撥款。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的有形市場:通常在12月中旬舉行一次大型的供需見面會,10月份以后陸續開展各種形式的專場招牌會,雙休日市場。對用人單位來說,小型招聘會場地基本是免費的、大型招聘會只是象征性地收取食水費等。其中經費來源主要是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專項撥款。無形市場: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有自己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絡系統,提供就業工作遠程服務,舉辦網上見面會等。目前,網上所有的信息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來說都是免費的。